01.13 雲計算行業迎拐點 佈局A股龍頭正當時

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1363億美元,增速為23%,預計未來幾年市場仍能保持 20%左右的增速。2018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達到962.8億元,同比增長39.2%。國內外均保持穩定高速增長,但整體增速均有下滑,主要是前期高投入需要消化。從近三個季度來看,國內外雲巨頭資本開支均出現回升,行業有望迎來拐點。雲計算重回高投入,必然帶來上游 IDC和服務器的高增長。

從全球IDC市場結構來看,我國佔比僅為8%,只有美國市場的1/5,仍有巨大差距。雖然我國與美國在雲計算等領域尚有三年左右的差距,但也證明了我國IDC等產業的巨大發展空間。從IDC發展來看,行業對PUE等要求逐步提高,市場對一線城市IDC需求旺盛,廠商的進入門檻有所提升。因此掌握一線城市資源,且PUE管理技術優秀的大型數據中心將獲得未來更多資源空間。

我國雲計算起步相對落後,2007年雲計算的概念開始傳入中國,次年阿里巴巴隨即開始籌備雲計算業務; 2010年阿里巴巴仍在持續進行技術沉澱以解決阿里雲的穩定性問題,而騰訊也在該年跟進雲計算研究;2013年阿里雲宣佈突破5K測試,同年騰訊雲也宣佈正式開啟商用,此後滴滴、12306先後參與公有云合作,我國雲計算市場開啟爆發週期;2017年華為入局雲業務,行業進一步迎來高增長,但競爭格局日趨激烈。當前來看,我國雲計算正處於快速擴張期,信通院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雲計算行業規模已經達到437億元, 2016-2018年間的CAGR高達60.4%,預計2019-2022年CAGR將達到41.1%,遠高於全球增速。此外,對比美國中美兩國雲計算龍頭可知,2018年阿里雲的營收相當於AWS(亞馬遜雲服務部門)在2013年的營收水平,可見我國仍處於雲計算的戰略追趕期。

服務器行業增速與雲巨頭資本開支增速相關性較強,2019Q3同樣出現積極信號,有望再次開啟高增長。憑藉近年來我國雲計算市場的高速發展,我國服務器廠商全球份額持續提升。從服務器業務屬性來看,我國成為產業主導將是大勢所趨。

根據IDC的2019 年第三季度中國服務器市場報告,本季度中國服務器市場出貨量86.3 萬臺,同比下降4.1%,銷售額49.3億美元,同比增長0.7%,整體好於全球市場。國內服務器出貨量增速從2018Q2開始逐步下降,與國內外雲計算巨頭資本開支趨勢基本一致,並在 2019Q3迎來拐點。由於我國雲計算發展落後,根據IDC的預測,未來中長期,我國服務器市場仍會保持10%左右的增長。

雲計算行業迎拐點 佈局A股龍頭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