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比亞迪—多重因素邊際向好,拐點臨近

招商證券發佈投資研究報告,評級: 強烈推薦。

比亞迪(002594)

事件:

1、1月11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召開,工信部相關負責人稱今年補貼政策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科協主席萬鋼建議2025年前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政策等;2、比亞迪新一代磷酸鐵鋰“刀片電池”今年量產,搭載在新車型“漢”預計年中上市。

評論:

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過渡期後補貼大幅退坡以來,新能源車銷量、業績均受到較大影響,目前來看,股價已經包含悲觀預期,最差時間點已經過去,2020年行業和公司也發生較大變化,我們認為多重因素助力邊際向好,公司經營拐點臨近:

1、政策端:20年補貼退幅較為樂觀,雙積分考核直接利好。我們認為此次百人會彰顯新能源車政策積極信號,2020年補貼有望保持穩定不會大幅退坡,這對於下游公司尤其龍頭比亞迪是較大利好,短期直接利好公司業績回暖,同時給下游產業鏈更多降低成本、增強產品力的時間;此外,19-20年雙積分政策面臨集中考核期,我們此前計算過市場雙積分平衡點對應行業複合增速35%,但19年銷量同比下滑,若20年行業無法放量屆時市場雙積分為負,積分價格有望大幅上漲,對公司也是直接利好;

2、成本端:降本進度或超預期,利潤彈性有望顯現。19年下半年是公司業績冰點,我們估算公司新能源乘用車較小幅盈利,而除去常規降本以外(動力電池降本10%,其他零部件平均年降3-5%),公司通過技術進步有望實現更大幅度降本,主要有磷酸鐵鋰“刀片電池”量產(成本進一步下降15-20%,率先搭載在漢上)、動力系統升級帶來降本(單車1萬以上降低),我們認為如果降本措施下半年落地順利,測算將帶來平均單車2萬以上的成本降幅,利潤彈性有望顯現,即使21年補貼完全退出,公司通過降本對沖後仍能保持盈利;

3、銷量端:20年toB業務放量+漢上市,降本落地帶來調價空間。公司19年下半年大幅下滑主要因補貼退坡,實質為短期成本降幅難以抵消補貼下降,車型終端漲價導致銷量下滑,同時ToB端業務因策略調整下半年大幅下滑,但公司18年已經證明了自己有實力做出toC端爆款車型(唐DM和元EV),而我們認為隨著降本方案超預期,公司在車型定價上具備較大空間,未來仍有望推出爆款車型,同時20年開始ToB業務重啟,有望實現較大增量。21年伴隨車型換代和成本大幅降低,或將迎來產銷大年;

4、競爭格局:與特斯拉錯位競爭,低價區間市場仍是龍頭。市場擔憂特斯拉國產化和降價將對公司產生較大影響,而我們持不同觀點,從定價看,國產model3最新起售價為29.9萬(不含補貼),而比亞迪除唐(DM起售價23萬、EV起售價26萬)以外車型價格均在20萬以下,與特斯拉不構成直接競爭關係。長遠來看,高端車型有望率先放量,優勢在於品牌溢價和較高的利潤率,但為實現2025年滲透率25%目標,僅靠豪華車市場遠遠不夠,19年中國豪華車銷量約300萬左右,市場佔比僅14%,因此20萬以下市場尤其8-15萬市場是放量主力,目前低價區間市場新能源車ToC端較難放量核心原因為相比燃油車成本較高,而公司憑藉技術領先和電池內供在降本方面具備較大優勢,未來若降本順利具備較強爆發力。

5、業務分拆,對外開放:掌握三電核心技術,分拆有望帶動價值重估。公司在積極有序推進優質板塊分拆上市,IGBT、動力電池等板塊有望在未來2-3年分拆後陸續上市,帶來價值重估空間;公司IGBT技術得到國際認證,有望打破國外高端產品技術壟斷;同時,公司積極推動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對外開放,如與豐田深度合作、與海外整車廠接觸合作,是對技術實力的證明,同時公司在開發磷酸鐵鋰CTP平臺,即單體“刀片電池”,能量密度能達到目前三元622相當的水平,但相比三元成本降低30%,預計年中落地。

投資策略與風險提示

我們認為短期多重因素邊際改善,拐點臨近,遠期來看,不應該忽略公司在三電技術的領先優勢,若降本方案順利,將給公司帶來核心競爭優勢,未來銷量具備較強爆發力,尤其在低價位區間市場仍具備較強領先優勢,同時業務分拆落地也有望帶動公司價值重估。預計公司19/20/21年歸母淨利潤17/26/41億。維持“強烈推薦-A”評級。

風險提示:降本進展不達預期,新車型銷量不達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