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鎮巴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秦蜀古鎮——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寧文海、張書友

如今的漁渡壩名漁渡鎮,廣義的漁渡是清定遠廳南六地轄地,那時轄鹽場、長灘(赤南)、雙白河(白河、松樹)、響硐、魯家壩(毛埡)、木竹。狹義的漁渡是漁渡和木竹所轄區域。漁渡壩歷史悠久,在鎮巴縣歷史上可謂濃墨重彩,舉足輕重。

鎮巴雖處深山,但從古文化遺存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裡生息。文字記載,鎮巴夏周時為梁州轄,西周屬雍州,東周屬楚,赧王三年(前312)秦惠文王取楚地置漢中郡,(注:時漢中郡郡治所在地現今安康市,而今安康市臨江建一座高閣名西城閣。筆者考證其名由來:漢濱有樓西城閣,西城之名有淵源。秦惠文王漢中郡,郡治設置西城縣。西城故地在何處,漢濱區裡憶舊顏。東漢郡遷南鄭縣,西城更名安康縣。)轄城固縣,鎮巴屬之。秦統一至西漢初依舊屬漢中郡城固縣。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舊梁州為益州部,轄漢中郡城固縣,鎮巴在內。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新莽蜀郡太守公孫述稱帝佔益州,鎮巴屬之,建武十二年公孫述滅,地復屬漢。

鎮巴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漢和帝永元七年(95)封平定西域名將班超為定遠侯,鎮巴為其封邑,置定遠城,號班城(平西城)。獻帝初平二年(191)張魯據漢中,改漢中郡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張魯退,漢中郡複名,鎮巴屬益州漢中郡成固縣。

鎮巴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三國蜀漢章武元年(221),析成固縣南部置南鄉縣,轄今鎮巴、西鄉兩縣地,縣城設歸仁山,即現漁渡壩,並築古城堡,是為鎮巴置縣之始,屬益州治中郡。後主炎興六年(268),曹魏滅蜀,蜀地分為梁、益二州,南鄉縣屬梁州。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南鄉縣改名西鄉縣,縣治所移至現西鄉其內,也就是南鄉縣治有甲子之壽,漁渡壩曾有六十年(221——281)的縣治之城。

鎮巴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歲月不居,歷史如潮。時至清初嘉慶七年(1802),清析西鄉縣南二十四地置定遠廳,廳城建現縣城。嘉慶八年(1803)在漁渡壩設巡檢司。民國元年定遠廳改名鎮巴縣,漁渡為分縣衙門,管南六地軍政大權,在巡檢司置治內,有文武衙門,駐軍千總,八房六班齊全。民國十四年(1925)漁渡壩廢分縣衙門。從清至民國,漁渡壩又為縣政治副中心達123年(1803——1925)。

1932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到四川通江創建川陝根據地,併成立川陝省革命委員會;1933年2月成立川陝省蘇維埃政府,9月在赤南成立陝南蘇維埃縣政府,並設漁渡區蘇維埃政府,楊家溝鄉蘇維埃是赤南縣直屬鄉寫下了紅色光輝一頁。解放後,漁渡是鎮巴漁渡區公所駐所,漁渡鎮曾經叫老關鄉、老關管理區、漁渡公社,文革時曾改名赤心公社,漁渡區改赤南區,1980年改漁渡鎮至今。

鎮巴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在鎮巴,古人把鎮巴地名作了一首反地名歌謠:“田壩無田,鹽場無鹽,巴廟沒廟,青水無水,松樹無樹,漁渡無渡”,把鎮巴地名不符其實的狀況恰如其份的概括描述。漁渡地方無水無船何以稱“渡”呢?據代代老人說,漁渡壩原是有水的,而且水還很大,在閘子門就有一隻渡船是不撐的船,艄公在兩岸用一細棕繩繫緊,艄公拽緊大繩,蹬動船隻靠岸,迎往渡口之人。不知哪一年地動(地震)在老墳壩上河裂炸了一豁(應為縫)上邊的水就斷了,漁渡壩河干半年,有水半年了。老人們說的地震也許是1556年明朝陝西華縣大地震,或是1920年的海原8.5級特大地震。過去漁渡壩是官道,是通秦蜀必經之路,過去物流無車船地方靠背挑,俗稱背佬二、挑佬二,漁渡是大棧房,開么店無數。背挑客口中常說:“綏定(達縣)府到西安府,一路怕四渡,官渡、私渡、漁渡、最怕是餓肚”,這西鄉私渡,萬源官渡,鎮巴漁渡那兩渡都有水,漁渡也必定有水,有水才有渡,由此漁渡就是因有渡口、渡船而名。因此推理這兩次大地震與本縣有波連,由於地震斷裂帶,地表水漏地下水而致無水。

鎮巴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還有一說法是:應為魚肚壩,非漁渡壩。說漁渡壩地型象一條魚,魚頭在龍洞灣上新墳壩,魚尾在王家壩,魚肚在糖房(漁渡糧站)中壩,在新墳壩有個田叫魚眼睛田,一個單獨的水田,不用田坎的圓田,(原210國道從趙溝橋轉彎右山邊那個田,現有人修房)。糖房中壩有一爛泥田叫肚臍眼田,此田屬沼澤田終年積水,現仍如此,現田側立一輸電鐵塔,但未在田中。現漁渡鎮在漁紫路九家旁茶廠梁新修一亭叫覜魚臺,在亭上可以看到漁街全境,也可以看到漁渡似魚地形。傳說漁渡在洪荒之年,漁渡是海,一巨型鯉魚修道千年,自詡功成名就,一日趁浪高風急,想一躍出龍門東海成蛟,正躍躍欲試忽海水沉沒,不但未躍出小海反而魚體困曬在山凹之中,無水永不能翻身,在此曬魚肚。故而前人將此地形叫魚肚壩,因有一古渡,慢慢叫成漁渡壩。

鎮巴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現在的漁渡,經歷無數次陣痛和洗禮,以嶄新面貌向人們展示古鎮之美。春天百花盛開,紅的桃花,白的梨花,黃的菜花,無處不穿插在這繁華小鎮農家小院;夏天青山綠水,漁水似玉帶靜靜平鋪在小鎮腳下,玉帶的十橋把鎮頭街尾如珠串連呈現出秀麗之美;秋天,果實累累,金黃的稻穀、紅紅的柿子、綠色的蔬菜與豐收後農人的笑聲相伴,反映出社會主義新農村政通人和;冬日高山白雪戴帽,矮處紅葉飄灑,白的山頭,黃的小樓,冬日陽光將這瓊枝玉桂疊射得分外妖嬈。漁渡鎮正以與日俱進的步伐在振興鄉村政策的推動,漁渡這顆陝南明珠會更加璀璨。

鎮巴漁渡壩的歷史沿革與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