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和尚與尼姑私下約會,鄭板橋如何斷案?結案陳詞讓人忍俊不禁

和尚與尼姑私下約會,鄭板橋如何斷案?結案陳詞讓人忍俊不禁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談到“揚州八怪”,不禁讓人想起鄭板橋。他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書畫家、文學家。很多人在上學期間還曾學過他的詩句“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句描寫竹子精神的詩句還停留在記憶之中。他最有名的是他的書畫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做過官,並且在做官期間廉潔愛民,關心百姓疾苦,風評很好。他做官期間,發生了一個案子,至今讓人想起還忍俊不禁。

生平往事

鄭板橋在康熙三十二年,也就是1693年11月23號出生。他的原名叫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後來被稱為板橋先生。在他出生之前,家裡是當地的豪門大族。他出生時,家道已中落,生活很拮据。鄭板橋在三歲的時候,母親就離世了,他一直由於乳母

費氏來撫養。

和尚與尼姑私下約會,鄭板橋如何斷案?結案陳詞讓人忍俊不禁

鄭板橋在康熙五十二年考取了秀才,在康熙五十五年娶妻生子。雍正元年,他的父親去世了,生活變得更加拮据,他只好以賣畫為生,後來因為夫人在生子過程中不幸去世。鄭板橋為此很傷心,曾作了一首詩以致哀。乾隆元年中進士,為了做官,他留在北京一年左右,但都未果。

他回到了揚州,直到乾隆七年,由於官位空缺才被分配到範縣做了縣令。由於在範縣做縣令期間,政績出色,被調任到濰縣做縣令。被調任後,山東發生了饑荒,經過鄭板橋的治理,逐漸恢復生機。併為此留下清正廉潔的美名。

和尚與尼姑私下約會,鄭板橋如何斷案?結案陳詞讓人忍俊不禁

判案之怪

說起鄭板橋的怪,有一怪就是做事怪,他做事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他在做縣令期間遇到一個如今聽起來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的案子。有鄉人告發,崇仁寺的一名和尚與大悲庵裡的一名尼姑私下約會。和尚與尼姑約會早就被人所知,但由於敲詐不成才將其告發。

男人出家為僧,女人出家為尼,但只要出家不論是尼姑還是和尚,都要杜絕七情六慾。在當時兩人約會就是壞了佛門規矩。按照清朝的法律,如果兩人發生了感情,就要帶著枷鎖,在寺廟和,尼姑庵的門前示眾兩個月,並且還要打上100大板。

鄭板橋並沒有直接結案,而是派人去調查。後來才知道,這兩個人本來就是一對戀人,但是由於女方的母親嫌棄男方過於貧窮,本來是打算讓女兒嫁給當地有錢的人家做妾,但女子不願意,為了守住她的愛情,到了大悲庵當了尼姑。男子聽說之後也剃髮到了崇仁寺當了和尚。

和尚與尼姑私下約會,鄭板橋如何斷案?結案陳詞讓人忍俊不禁

兩人本來以為終身吃齋唸佛與青燈古樓為伴,了無牽掛。但在一次意外的相遇之下,兩人舊情復燃,忍不住相思之苦。在他們暗中約會的時候,被當地的鄉人所發現,於是就有了後面狀告之事。當鄭板橋知道這件事情的經過之後,對這對情人很是同情,並下令讓他們還俗併成婚。並寫下了這樣的結案陳詞: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桃。是誰勾卻風流案,記取當年鄭板橋。

從這首詩中能看得出鄭板橋是幽默風趣的,讀這首詩會很有畫面感。一半葫蘆一半瓢,就是形容尼姑和和尚都是光頭,看起來像葫蘆跟瓢一樣,兩人在一塊合起來剛剛好。為了給這樁案子證明,還為此在後面加上了大名。

這樣的結案陳詞過於搞笑,讓人忍俊不禁。在當時這樣的年代,他不顧律法的做出這樣的判決,很令人動容。這樣的行為足以說明他有足夠的勇氣和胸懷。

和尚與尼姑私下約會,鄭板橋如何斷案?結案陳詞讓人忍俊不禁

辭官的晚年生活

在乾隆十六年,由於鄭板橋在當縣令的時候體察民情,改革必政,維護了平民百姓的利益,深得百姓擁戴。他還善於發現人才,為後人留下了許多佳話。乾隆十七年,當時的他已經做縣令了10年,深切體會到了官場上的黑暗與不公,他覺得自己的抱負難以實現,便有了卸甲歸田的想法。

乾隆十八年,當時的鄭板橋已經是61歲高齡。他辭去了官職,要離開濰縣的時候,百姓都不捨得讓他離開,並且還為他建立了生祠。辭去官職之後鄭板橋在揚州和興化之間主要是以賣畫為主。直到乾隆三十年鄭板橋離世,享年73歲

詩作,書法,繪畫“三絕”

鄭板橋在詩上的造詣非常之高。最著名的也是文章開頭的一首詩《竹石》,他的詩運用暗喻的手法比較多,沒有陳詞套話。運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手法,對現代來說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和借鑑意義。

鄭板橋的書法被稱為“板橋體”,而他自稱為“六分半書”。這種字體是與行書,楷書,草書結合在一起,自創的獨具一格的“板橋體”。他的《行書自作唐多令詞扇》,在上海博物館收藏,《行書曹操詩》現在收藏在揚州博物館…他的書法作品看似雜亂無章,但又能讓人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

和尚與尼姑私下約會,鄭板橋如何斷案?結案陳詞讓人忍俊不禁

鄭板橋的繪畫中蘊含著他一生的坎坷,酸甜苦辣,世態炎涼。在繪畫上,他最喜歡畫的就是竹子,蘭花,松樹,石頭,菊花,藉此繪畫是想告訴世人堅韌倔強的品格。他的繪畫關注現實生活,能具體的反映其蘊含的深刻思想。鄭板橋在繪畫時,主要是借繪畫抒發了他淡泊名利的心態,灑脫,豁達的胸襟。竹子、蘭花、松樹、石頭、菊花所蘊含的高尚品格在他的繪畫下表現得淋漓盡致。

鄭板橋的書畫真跡,經過多次戰亂,已經所剩無幾。在2011年期間他的書畫畫拍賣總成交額為1億3226萬。在2012年他的作品拍賣總成交額為2775萬元。這足以說明他的繪畫水平之高,書畫作品價值不可估量。

從鄭板橋的書畫作品和對他的歷史記載,來研究能知道鄭板橋表現出對當時封建傳統的反抗和對平民百姓的同情,也強烈表現出他對本性自由的強烈願望。他先進的思想,他優秀的書畫作品,值得後人借鑑與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