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組合常見題型,掌握答題技巧,閱讀不拿高分都難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講到了小學閱讀的做題方法:第一步,速度文章,把握大意;第二步,瀏覽題目,圈出關鍵詞;第三步,帶著問題快速定位文章。這是我們拿到每一篇新的閱讀時,所要進行的做題步驟,可以提高孩子成績,並且提高答題效率和準確度。

組合常見題型,掌握答題技巧,閱讀不拿高分都難

既然把握整個閱讀是有步驟可循的,那麼對於小學閱讀來說,也有去常考的一些題型,這些題型也是有套路可循的,如果掌握了答題技巧,按照模板去套路,正確率豈不是更高?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在閱讀中常見的題型以及做題方法。

小學課外閱讀中常見的題型

在小學閱讀篇目,一般會以記敘文、寫景文為主,偶爾也會有議論文。常考的題型主要有幾大類:

1.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類

2.把握文章內容類

3.體會作者思想類

4.表達感悟感想類

組合常見題型,掌握答題技巧,閱讀不拿高分都難

接下來我們就針對其中兩個常見題型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

1.解釋詞語意思

解釋詞語意思的題一般會是兩個字的詞語,或者是四個字成語,這些詞語中有我們平常熟悉的,也有陌生的。這個題往往是大家失分比較多的點,因為遇到陌生詞語就直接絆住了,不知道怎麼入手,實在憋不出來,索性空著不填了。

在看到這種題之後如果遇到認識而且很熟悉的詞語,那當然最好了,就迅速去頭腦中搜索我們以前在用這個詞語的時候,是怎麼去用的?他大概意思是什麼?在這個文章中,指的是什麼?

組合常見題型,掌握答題技巧,閱讀不拿高分都難

而遇到不認識的題目時,也不要慌張,按照以下的步驟去做。第一,先在文中找出詞語所在的地方,在文中把這個詞語用鉛筆圈出來;第二,開始閱讀上下文,看能不能猜到這個詞語大概是什麼意思?有沒有哪一個詞可以替換它,還能讓本段的意思不改變。

如果可以找到,那麼我們所替換的這個近義詞就可以作為這個詞語的解釋了。如果實在找不到,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把這個詞語的兩個字分別組個詞,組的這兩個詞意義相近即可,會有一定的得分幾率,如果是四字詞語,也可以私自分別拆分,也可以根據情況兩字為一組找近義詞。

組合常見題型,掌握答題技巧,閱讀不拿高分都難

最後還要注意題目信息,無論是兩個字還是四個字,看題目中的要求,是讓只解釋詞語,意思還是要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意思。這兩個要求是有區別的,如果是聯繫上下文,只要強調詞語在文中所代表的意思了,很可能跟他本身的意思是有出入的。

那麼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可以用這樣一個公式去答:XXXX的本意是———(自己猜出來的近義詞),在本文中的意思是說———(在這的在文中能說的通的意思,跟文章中的事物人物相關聯)。把詞語送進文章中,這樣就叫做聯繫上下文了。

組合常見題型,掌握答題技巧,閱讀不拿高分都難

2.感受感想類題目

這種題型一般出現在閱讀的最後一個題,也是相對來說分值較高的一個題,通常會以“讀了文章你有什麼感受”類似的題目出現。主要考察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思想思維拓展能力。如果平時積累比較少,不愛看書,不愛動腦筋思考,那麼做這類題就比較困難,腦袋裡沒有東西,不知道該如何入手。

但是我想告訴你,這種題非常非常的簡單,也常被老師們稱為送分題,因為讓你自圓其說了,只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講的出來即可,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

組合常見題型,掌握答題技巧,閱讀不拿高分都難

那麼這一類題的答題技巧是什麼呢?再給你一個公式:“答:讀了這篇文章,我要學習文中的XXX,因為他是一個_______________樣的人。”好了,一半已經打出來了,你可能會說,這答案豈不是太少了?怎麼值得了題目上的五六分呢?別急,這只是上部分,也叫做正向回答,在後半部分,我們用負向回答“而不應該學習XXX,因為他_____________(做了什麼事),是一個什麼樣___________的人。”

這樣一來,不僅字數多,而且也能體現出我們縝密完整的辯證思維。如果你的字再寫得很工整,錯別字少,再稍微有一點點自己的觀點,那麼拿滿分完全是可能的。

組合常見題型,掌握答題技巧,閱讀不拿高分都難

今天我們只對這兩種常見的題型做了一個介紹,實踐證明,即使是知識很雜亂的語文,也是有答題技巧的。聰明的學生不再於他們刷了多少套題,背過多少個題的答案,而在於他們善於總結,真正掌握到了學習方法和答題技巧。如果我們善於把做過的同類型題歸納,總結方法,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完)

這裡是桔子育兒課堂,每天分享教育故事和教育資源。用心碼字,注重實操,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