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遥参亭与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坊顶是歇山式仿木结构,螭吻凌空,斗拱层叠,檐角飞翘,脊兽欲驰。正脊之中竖立着宝瓶,两侧有四大金刚拽引加固。中柱小额枋上透雕着二龙戏珠,龙门枋上浮雕着丹凤朝阳。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竖立双柱,柱下侧是滚墩石,石上前后有立雕蹲狮两对:雄者戏耍绣球,雌者嬉闹幼狮,姿态各异,生动可爱。坊的梁、柱、额板及滚墩石上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及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宝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图。图案设计采用对称手法,构图和雕刻技术变化多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坊的内柱阴阳面均有刻联。南面是当年的创建者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书:"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意思是高峻的泰山与天齐,它辅助天地化生万物;主宰宇宙的泰山神,显赫的威灵镇慑东方。北面是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题联并书:"为众岳之统宗,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大意是:泰山为五岳之宗,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瞻仰它的雄伟气概,它那化生万物的德泽恩惠谁能超过呢?泰山之神把持操纵着群神仙界,天下都听从其命,它那保佑苍生的功劳广大远博,谁能与之相比?双联精辟地概括了泰山的神威。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岱庙位于泰安市城区北部,恰在南起旧泰城南门,北的岱顶南天门中轴线上。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面积为9.6万平方米。岱庙城堞高筑,周长三华里,高三丈,四周8个门。岱庙,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成为我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岱庙,又是一座赏心悦目的古典园林。虬龙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银杏,一年四季景色如画。"岱庙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创建。坊高12米,宽9.8米,深3米,为四柱三门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体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个石狮,姿态各异;重梁四柱刻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等20余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兽和各式花卉纹样。整座石坊造型别致,刻镂透细不凡,为清代石雕艺术中之珍品。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岱庙坊南北两面均刻有对联,南面为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书 " 峻极於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题于康熙八年至十七年(1669 年— 1678 年)间,大意为巍峨的泰山高与天齐,它佐助天地始生万物;主宰万物出生的泰山之神,其显赫宏大的威灵震慑东方。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北面为山东巡抚兵部侍郎赵祥星题于同期的对联,内容为 " 为众岳之统宗,万国具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操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 ",大意为位居五岳之首的泰山,为万民所瞻仰;泰山神滋生万物的恩德,为世人所尊崇;泰山神统领一切神祇仙灵,天下的神灵都听从其指使,其广大远博的功绩无人能比。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两联均是对泰山神的赞美之辞。泰山是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政治化了的皇家园林,泰山的稳定即标志着皇权的稳定,此即所谓的泰山安则四海安。所以,它的每一座建筑所表现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它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目的。两联的大致意思是说:泰山高可比天,它佐助天地化育万物,被世人所瞻仰;泰山神把握群神仙灵,其显赫宏大的声威震慑东方,其保佑众生的功德无与伦比。泰山神威,可见一斑。泰山神即是封建帝王的化身,帝王受天帝之命统领百姓,赞泰山神即是赞帝王神威。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岱庙坊通体刻有龙凤、麒麟、仙鹤、天马、喜鹊等祥兽瑞禽及喜花吉草等浮雕图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北两侧抱鼓石上蹲坐的 8 只雌雄相间、形态威武的大石狮子,石狮子脚下或头部,各雕有两三只正在攀耍的幼狮,活泼可爱、极富动感。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岱庙坊造型古朴庄重,图案纹饰工整,雕凿精美,是清代石坊中的精品,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雕刻工艺和艺术创造力。我国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曾赞其 " 硕大工整,在山东石坊中允推翘楚 "。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如此规模的石牌坊是何时由何人所建造的呢?这还得从清康熙初年的一场天灾说起。


康熙七年(1668 年)六月,山东郯城发生强烈地震,泰安受到了波及,城垣房舍遭到毁坏,岱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墙垣坍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府城济南的大小官员纷纷行动,抗震救灾,其中最忙碌的,当属时任山东布政使的施天裔。

布政司掌管一省的民众生计,作为布政使,施天裔为抗震救灾奔忙是职责所在,可是当听说家乡泰安特别是作为祭祀重地的岱庙受灾严重后,施天裔 " 吃不香、睡不着 ",在安排好救济灾民等事项后,向全省最高长官巡抚大人自荐,希望能亲自主持修缮岱庙。得到应允后,施天裔立刻赶回泰安,查看岱庙损毁情况,派人制定维修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并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委派泰安武举人张所存负责督工营造。此次维修工程于康熙十六年(1677 年)完工,历时近 10 年。为了纪念这一浩大的工程,在正阳门外专门设立了一座石牌坊,即岱庙坊。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关于岱庙坊的建造,还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

当初建坊时,巨大的石梁把扎好的架子压坏了好几次,工匠们苦思冥想,却迟迟没能找到解决的良策。建筑及木匠的祖师爷鲁班见后世弟子遇到了难题,便化身老翁前来点化。在祖师爷的启发下,大家用堆土筑台的方法顺利安好了石梁。牌坊落成后,工匠们在岱庙内盖了一座鲁班殿以供奉祖师。

泰安岱庙游览二十三景,之二,岱庙坊

风景旅游,请关注我,每天一更,你的关注是我坚持下去的东西!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