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遙參亭與岱廟之間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建於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為清代石雕建築的珍品。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坊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螭吻凌空,斗拱層疊,簷角飛翹,脊獸慾馳。正脊之中豎立著寶瓶,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中柱小額枋上透雕著二龍戲珠,龍門枋上浮雕著丹鳳朝陽。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豎立雙柱,柱下側是滾墩石,石上前後有立雕蹲獅兩對:雄者戲耍繡球,雌者嬉鬧幼獅,姿態各異,生動可愛。坊的梁、柱、額板及滾墩石上分別雕有鋪首銜環、丹鳳朝陽、二龍戲珠及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神牛角鬥、麒麟送寶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獸瑞禽圖。圖案設計採用對稱手法,構圖和雕刻技術變化多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坊的內柱陰陽面均有刻聯。南面是當年的創建者山東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書:"峻極於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意思是高峻的泰山與天齊,它輔助天地化生萬物;主宰宇宙的泰山神,顯赫的威靈鎮懾東方。北面是山東巡撫兵部右侍郎趙祥星題聯並書:"為眾嶽之統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與京。"大意是:泰山為五嶽之宗,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來瞻仰它的雄偉氣概,它那化生萬物的德澤恩惠誰能超過呢?泰山之神把持操縱著群神仙界,天下都聽從其命,它那保佑蒼生的功勞廣大遠博,誰能與之相比?雙聯精闢地概括了泰山的神威。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岱廟,舊稱"東嶽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嶽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岱廟位於泰安市城區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城堞高築,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後的第三座碑林。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虯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後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餘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岱廟坊南北兩面均刻有對聯,南面為山東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書 " 峻極於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 ",題於康熙八年至十七年(1669 年— 1678 年)間,大意為巍峨的泰山高與天齊,它佐助天地始生萬物;主宰萬物出生的泰山之神,其顯赫宏大的威靈震懾東方。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北面為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於同期的對聯,內容為 " 為眾嶽之統宗,萬國具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操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與京 ",大意為位居五嶽之首的泰山,為萬民所瞻仰;泰山神滋生萬物的恩德,為世人所尊崇;泰山神統領一切神祇仙靈,天下的神靈都聽從其指使,其廣大遠博的功績無人能比。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兩聯均是對泰山神的讚美之辭。泰山是被歷代封建統治者政治化了的皇家園林,泰山的穩定即標誌著皇權的穩定,此即所謂的泰山安則四海安。所以,它的每一座建築所表現的內容都是經過精心構思的,它體現了統治者的政治目的。兩聯的大致意思是說:泰山高可比天,它佐助天地化育萬物,被世人所瞻仰;泰山神把握群神仙靈,其顯赫宏大的聲威震懾東方,其保佑眾生的功德無與倫比。泰山神威,可見一斑。泰山神即是封建帝王的化身,帝王受天帝之命統領百姓,贊泰山神即是贊帝王神威。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岱廟坊通體刻有龍鳳、麒麟、仙鶴、天馬、喜鵲等祥獸瑞禽及喜花吉草等浮雕圖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北兩側抱鼓石上蹲坐的 8 只雌雄相間、形態威武的大石獅子,石獅子腳下或頭部,各雕有兩三隻正在攀耍的幼獅,活潑可愛、極富動感。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岱廟坊造型古樸莊重,圖案紋飾工整,雕鑿精美,是清代石坊中的精品,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雕刻工藝和藝術創造力。我國著名的古建園林專家陳從周曾贊其 " 碩大工整,在山東石坊中允推翹楚 "。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如此規模的石牌坊是何時由何人所建造的呢?這還得從清康熙初年的一場天災說起。


康熙七年(1668 年)六月,山東郯城發生強烈地震,泰安受到了波及,城垣房舍遭到毀壞,岱廟配天門、三靈侯殿、大殿等牆垣坍塌。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府城濟南的大小官員紛紛行動,抗震救災,其中最忙碌的,當屬時任山東布政使的施天裔。

布政司掌管一省的民眾生計,作為布政使,施天裔為抗震救災奔忙是職責所在,可是當聽說家鄉泰安特別是作為祭祀重地的岱廟受災嚴重後,施天裔 " 吃不香、睡不著 ",在安排好救濟災民等事項後,向全省最高長官巡撫大人自薦,希望能親自主持修繕岱廟。得到應允後,施天裔立刻趕回泰安,查看岱廟損毀情況,派人制定維修方案,多方籌措資金並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委派泰安武舉人張所存負責督工營造。此次維修工程於康熙十六年(1677 年)完工,歷時近 10 年。為了紀念這一浩大的工程,在正陽門外專門設立了一座石牌坊,即岱廟坊。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關於岱廟坊的建造,還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說。

當初建坊時,巨大的石樑把紮好的架子壓壞了好幾次,工匠們苦思冥想,卻遲遲沒能找到解決的良策。建築及木匠的祖師爺魯班見後世弟子遇到了難題,便化身老翁前來點化。在祖師爺的啟發下,大家用堆土築臺的方法順利安好了石樑。牌坊落成後,工匠們在岱廟內蓋了一座魯班殿以供奉祖師。

泰安岱廟遊覽二十三景,之二,岱廟坊

風景旅遊,請關注我,每天一更,你的關注是我堅持下去的東西!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