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劉禪兩次被趙雲拼命救出,為何當皇帝后卻對趙雲“忘恩負義”?

靜心亦可


三國時期,名將雲集,但最令人敬佩的,莫過於忠肝義膽的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尤其是在長坂坡之戰,趙雲單槍匹馬,在萬軍之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出了幼主劉禪。

後人有詩云:“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為了拉攏趙雲,劉備甚至不昔當眾怒摔阿斗,從此以後,趙雲便跟隨劉備東征西討,忠心耿耿,他不僅屢次救劉備於危難之中,還兩次救了幼主劉禪,但為何劉備和劉禪在位時期,趙雲的地位並不高呢?

然而事實是劉備在取了益州之後,一直在讓趙雲打理自己的大後方,雖然沒有讓趙雲承擔衝鋒陷陣的大將角色,但讓趙雲掌管自己的大後方恰恰是對趙雲非常信任和放心的表現。試問若你是劉備,你會將自己的大本營交給非心腹之人打理嗎?


而且趙雲頭腦冷靜、文武兼備、心思縝密,能夠從容應付各種突發事件,所以劉備才會做出此安排,這恰恰是劉備知人善任的表現,而不是他人猜測的疏遠。

說明剛開始,劉備還是重用趙雲的,但有好幾次劉備在準備大肆封賞眾臣之時,趙雲都很不符合時宜的提出:“曹賊未滅,人心未定,還沒到封賞的時候,我們應該將這些財富都分給百姓。”

趙雲的想法本沒有錯,但對於劉備來講,卻是大錯特錯了,如此公然犯言直諫,讓劉備顏面何存。慢慢的,趙雲便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劉備白帝城託孤以後,雖然劉禪登上了,但實際上軍政大權都掌握在諸葛亮手裡。而劉備死後,趙雲也終於迎來了短暫的春天,被諸葛亮封為徵南將軍,得到了獨領一軍的權力。

但畢竟歲月不饒人,此時的趙雲年事已高,自然難再擔當重任。趙雲一生忠勇,為何卻得不到重用,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太過堅持正義,太過耿直。


輕侃古今


劉禪當皇帝后對趙雲是不錯的,不存在忘恩負義。

趙雲兩次救劉禪,無論在三國演義還是正史,都是存在的。歷史上的兩次救劉禪都發生在荊州時期。當時劉禪還小。

第一次在長坂坡,曹操親率5000精騎追殺劉備,劉備再次拋下老婆孩子跑了,趙雲發現劉備的家人沒有跟上,於是返回去尋找,在亂軍中只找到了甘夫人和劉禪並安全送回,劉備的2個女兒則被曹操部將曹純抓走,做了人家的小妾。

在5000精騎中安然無恙救走一個弱女子和一個小孩子,膽量、武藝、智慧缺一不可。羅貫中把這一史實在演義中盡情地發揮,趙雲七進七,令敵人聞風喪膽,趙雲白馬銀槍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第二次發生在劉備入川期間,在荊州的孫夫人要帶劉禪回東吳,趙雲截江救阿斗。使東吳的詭計沒有得逞。

214年,趙雲在入川以後,因功被封為翊軍將軍。此後的10年裡原地踏步,直到劉備去世。

與關羽、張飛、馬超的差距越來越大,黃忠、魏延則後來居上。到底差距有多大呢?我們就以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時趙雲與其他人做一個比較:

  • 關羽:前將軍,假節鉞,漢壽亭侯,董督荊州事;

  • 張飛:右將軍,假節,新亭侯;

  • 馬超:左將軍,假節,都亭侯;

  • 黃忠:後將軍,關內侯;

  • 魏延: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 趙雲:翊軍將軍(至此趙雲在這個位置上已經5年)

221年,劉備稱帝,以諸葛亮為丞相,徐靖為司徒,封賞文武大臣,(此時關羽戰死、黃忠病逝不在此列。)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馬超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魏延進拜鎮北將軍。

這時,趙雲依然原地踏步。

趙雲在劉備的後期沒有受到重用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在於趙雲為人太中正了,既不被劉備待見,更是得罪了同事。

佔領成都後,劉備不僅放縱將士搶掠,還準備將成都附近的肥田沃土和住宅賞給將領們。趙雲勸阻了劉備。趙雲此舉既得罪了同事,也在劉備的心中留下了耿直、不聽話的印象,趙雲隨後被雪藏,再也沒有獨自領軍的機會,沒有作戰就不會有軍功,沒有軍功自然得不到封賞。

在夷陵之戰前,趙雲因為反對劉備討伐東吳,被劉備發配到江州。

在劉禪登基後,趙雲的狀況才得到了改善。劉禪封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從這裡可以看出,劉禪對趙雲還是不錯的。


閔不克


”忘恩負義“不存在的!

為何這麼說呢?首先我們說題中所說的兩次相救,一次長坂坡之戰中救了阿斗,這個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基本都耳熟能詳了,還有一次是趙雲截江救阿斗。

一、長坂坡之戰中保護劉備妻兒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派遣大軍南攻,打了劉備個措手不及,開始率領軍隊帶著群眾向江陵南逃,畢竟有群眾,行軍速度跟不上,曹操的追兵全都是輕騎兵,據說一天之中追擊了三百里,和劉備在長坂坡相遇。人嘛,怕死是天性!做了領導的劉備可能更怕死吧!二話不說,帶著保護他的騎兵自己逃跑了,這下他的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嬋(阿斗)流落到四處逃亡的群眾中,趙雲單刀直入追兵中,找到了阿斗,並護送到了劉備身邊。之後,趙雲被任命為牙門將軍。這算是嘉獎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二、趙雲截江救阿斗

這個要從孫夫人說起!孫夫人乃是東吳三郡主富春人,孫權的妹妹,後嫁給劉備做了夫人。

孫權聽說劉備要西征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想要接孫夫人回去,並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以此來要挾劉備,掣肘劉備的軍事計劃。幸得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了孫權派遣的船隊,截回了劉禪。這次為了劉備,為了國家大業,與個人情感無關。而且這時劉備“當家”,阿斗還是個奶娃娃,他能幹嘛!!!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談”忘恩負義“

再說劉禪當皇帝后(223年),四月,劉備駕崩,劉禪繼位,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了相府開始輔佐劉禪管理國家大事。說是輔佐,其實就是國家大事都由諸葛亮拍板做決定。不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因為劉禪確實不懂政事。


再說這時的趙雲,224年,諸葛亮出兵北伐,趙雲任疑軍,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仍然堅守陣地,後得到了諸葛亮這尊大神的嘉獎。這比劉禪的感謝可來的實際多了!更何況,劉禪在政事上也插不上手呀!又何談”忘恩負義“呢!!!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


納蘭伈伈


星星解說:蜀漢後主劉禪在當皇帝前,也是個多災多難的苦孩子,跟隨老爹劉備在亂世中顛沛流離,好幾次險些丟了性命,如果不是趙雲兩次在危急時刻將其救出,早就一命嗚呼了。

第一次:血戰長坂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軍進軍荊州,劉琮投降,劉備向江陵退逃。曹操親自帶兵追擊,在當陽長坂一帶追上劉備,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曹操大敗劉備,劉備僅帶數騎逃出,就連夫人及孩子都沒來得及帶走,被圍困在曹操大軍中,這其中就包括劉禪。

就在這危難之際,趙雲挺身而出,“七進七出”曹操大軍之中,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最終趙雲一面抱著幼主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救出母子二人。這是趙雲第一次救劉禪的性命。


第二次:截江救主

赤壁之戰後,孫劉結盟,孫權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這是一場典型的政治婚姻,雙方都各懷鬼胎。後來孫權要求劉備歸還荊州不成,心生一計,對劉備說老母親病重,要求孫尚香回東吳探望,暗中卻讓其將劉禪劫持,意圖帶回東吳作為人質逼迫劉備歸還荊州。就在孫尚香抱著劉禪乘坐大船就要離開的時候,碰巧被趙雲發現,趙雲單槍匹馬緊追不捨,追到了江邊,看到正好有一艘小船,於是縱身一躍上船、搖漿奮力直追,並奮勇殺退吳國軍士數人奪回阿斗,並在張飛的配合下,將劉禪帶回劉備身邊。這是趙雲第二次救劉禪的性命。


劉禪當皇帝后對趙雲是真的忘恩負義嗎?

趙雲兩次捨身救劉禪,如果沒有趙雲,劉禪早就見閻王去了,也就不可能繼位當皇帝了。按道理,劉禪應該對趙雲是心存感激,對他大加封賞才是。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劉備在稱帝后,趙雲的官職僅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看起來官銜很多,實際上都不高,不僅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相距甚遠,甚至還不如後輩魏延。公元229年,趙雲去世,而在他死後,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

劉禪景耀三年,追諡已經死去的將軍諡號。劉備時期的大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追諡為侯:關羽追諡為壯繆侯,張飛追諡為桓侯,馬超追諡為威侯,黃忠追諡為剛侯。這其中,卻偏偏沒有趙雲,直到第二年即景耀四年,劉禪才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這是不是劉禪對趙雲的救命之恩忘恩負義呢?

還真不能這麼說,這事要怪就只能怪劉備。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回到成都開始大封功臣,這其中就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而只封了趙雲翊軍將軍。所以劉禪追諡這些人時,只能按照劉備生前的封官情況,先追諡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這四人侯爵稱號,這是因為劉備生前只封了趙雲翊軍將軍的稱號,不具備追諡侯爵的資格。但劉禪並沒有忘記趙雲的功勞,沒有忘記趙雲的兩次救命之恩,在第二年就接受了姜維等人建議,追諡趙雲為順平侯,報答了趙雲的兩次救命恩情。

因此,劉禪並非忘恩負義之人,趙雲的救命恩情,劉禪一直牢記在心。


星星讀歷史


不可能,劉禪就算不是政治天才至少也是權術天才,不服氣的只要想想,你是劉禪,能把你的諸葛亮的關係處得這麼好,既讓他為你賣命,又控制住他的權力,還不鬧僵。誰認為劉禪真的是捧不上臺的劉阿斗就自己買塊豆腐撞死了吧!


happy東南亞


劉禪22歲的時候趙雲就死了。《演義》上寫劉禪聞趙雲死而大哭,又是羅老先生加的花環。那時的劉禪,早把救過他兩次的趙雲忘得一乾二淨了,連點“悼念”的意思都沒有。到得後來,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來了,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可趙雲要是知道追封的事,準得氣得在墳墓裡詐屍不可:那時距蜀漢亡國還剩下不到三年了。


強哥說歷史


趙雲兩次捨身救劉禪。如果沒有趙雲,劉禪不可能活著還當了皇帝。按理說劉禪應該對趙雲感恩不盡才對。但趙雲死後,也是到最後才追諡為順平侯。看起來劉禪有點忘恩負義。實際上這真的不能怪劉禪,只能怪劉備。劉備稱王后大封功臣,對趙雲的封號偏低,不具備追諡侯爵的資格。劉禪並沒有忘記趙雲的功勞,沒有忘記趙雲的救命之恩。在姜維等人的建議下,第二年就追諡趙雲為順平侯。劉禪並非忘恩負義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