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他是大唐名臣,只用了一堆黃泥,就讓一樁冤案真相大白

李德裕是唐代的一位名臣,他出身世家大族,因力主削弱藩鎮和參與“牛(僧孺)李(德裕)黨爭”而出名。

值得一提的是,李德裕才智不凡,在他早年出任浙西觀察使時,曾利用一堆普通的黃泥,機智地為一名知事僧的冤案辨明真相,此事一直被後人傳為美談。

那一年,李德裕來到浙西上任不久。在他的轄區內,有一所有名的甘露寺。

他是大唐名臣,只用了一堆黃泥,就讓一樁冤案真相大白

有一天,該寺的一名主僧忽然前來告伏,控告剛剛卸任的一位知事僧,在離任移交物品時,吞沒了最值錢的一批金子。

那名主僧的告狀時,把這件事說得有頭有尾。他還拿出了該寺廟歷年來的財物賬冊,召來了前幾任知事僧。

如此一來,物證、人證俱在,似乎足以證明那位知事僧的確是一名侵吞黃金的罪犯。

李德裕將那位被告傳喚到庭,審理此案。

他是大唐名臣,只用了一堆黃泥,就讓一樁冤案真相大白

一開始,那位知事僧大呼冤枉,聲稱自己根本沒有接到過前任移交下來的任何黃金,更談不上侵吞。但人證和物證一出示,知事僧見寺內眾人都一口咬定他盜取黃金,他只好無言以對,低頭默認。

李德裕遵照審案的程序,要求知事僧交代他所盜取的黃金藏在哪裡,或是怎樣銷贓的?然而知事僧卻是支支吾吾,語無倫次。

李德裕見事有蹊蹺,就安排了單獨審訊,那位知事僧馬上推翻了認罪的口供,流著眼淚一再聲稱冤枉。

他是大唐名臣,只用了一堆黃泥,就讓一樁冤案真相大白

知事僧說,寺內不合規矩的事情常有發生,他因不肯同流合汙,這才被眾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賬冊文書上記錄的黃金從來就是空的,他從沒有見到過。

知事僧斷言,這次主僧糾合其他僧眾來“告發”自己,只不過是打算藉此進行陷害,以達到排除異己的目的而已。

李德裕仔細觀察,從此人的言語談吐看,確實不像一個奸詐之徒,這就使得案情一下子變得複雜了起來。

他是大唐名臣,只用了一堆黃泥,就讓一樁冤案真相大白

作為原告方的主僧和前幾任知事僧則仍然咬定,金子是他們一任一任傳下來的,絕對沒有虛假。

雙方似乎都振振有詞,面對著不同的口供,李德裕犯了難。然而,天大的難題也不會難倒善於思索的人。

猛然間,李德裕的腦海中,鬼使神差般地湧出了一條好主意,他禁不住面露喜色。

第二天,他將此案的原告和證人重新傳喚到庭,再次詢問他們是否都親眼看到和親手處理過這些黃金?大家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他是大唐名臣,只用了一堆黃泥,就讓一樁冤案真相大白

李德裕聽罷眾人的話,沒有任何表態,只是命令手下人取來一堆粘糊糊的黃泥巴,放在大堂上。眾人看了都不解其意,個個莫名其妙。

隨後,李德裕命人把作為原告和證人的一眾僧人用屏風分別隔開,交給他們每人一團浸溼的黃泥。

眾僧都好奇地詢問用這團黃泥幹什麼。李德裕答道,限定一個時間,要求眾僧捏出他們所見到過的,以及交給下一任的那些黃金的大致形狀。

他是大唐名臣,只用了一堆黃泥,就讓一樁冤案真相大白

不一會兒工夫,這些人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結果,各人捏出各的形狀,沒有兩個是相同的。

案情審理到這一步,已經真相大白,原告主僧被判了誣陷罪,幾位作偽證的僧人也都罪有應得,而那位剛卸任的知事僧則恢復了清白。

一樁迷霧重重的疑案、冤案,就這樣被李德裕用一堆黃泥巧妙地解決了。從此以後,李德裕就在當地留下了斷案如神的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