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庚子福鼠報新春

爆竹聲聲除舊歲,又到一年辭舊迎新之際,在此多燕瘦全體員工,預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春節習俗

春節是全中國人民最最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外出務工、海外遊子、旅居華人都紛紛不辭辛勞的趕回家和家人歡度春節。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春節承載的不止是一個簡單的節日,而是家人團聚,迴歸家庭的一個期盼,每年到農曆臘月,人們的思鄉之情分外的濃烈。

春節又稱年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在歷史發展中,融入了各地方的民俗,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風俗習慣。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年前忙碌

大年廿三/廿四,稱為“小年”,在這天人們要將灶臺打掃乾淨,將舊的灶君相請下燃燒,再將灶君的新象貼上,擺置六樣瓜果等祭拜。

除了祭拜灶君,年底的大掃除也是一件大事,是小朋友們在寒假時除了寒假作業之外最痛苦的事情之一了。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隱藏在床底下的臭襪子,掉到書桌隔層裡的試卷,又或是偷偷收起來的零花錢,就在這個時刻,被媽媽統統的翻了出來。大掃除,掃除的不止有灰塵,更寄託著人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過了廿三、廿四,就到了廿八、廿九,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貼年紅,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除夕重頭戲—年夜飯

"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也稱為“除夕”,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每年,適逢年尾的最後一天,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圍著大桌,一起吃著象徵著團圓美好的美食。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小時候也是最嚮往這一天的,每年的年夜飯都是這一年的總結,吃完這一頓,這一年也算真正的結束了。

每年的這一天,飯鍋裡的飯要煮滿,可吃到來年,這一天,桌上要放滿瓜果蔬菜,雞鴨魚肉,寓意年年有餘。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小朋友的最愛—壓歲錢

轉眼就來到了小朋友最愛的時候,那就是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無疑小朋友是最先“受益者”。

年夜飯後,長輩需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壓歲壓歲,取諧音是壓住邪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燃放爆竹、熬夜守歲

爆竹起源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了。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人們就用火燒竹子,使之發出爆裂聲音,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時發出的“噼噼啪啪”的聲響,故稱爆竹。

在除夕夜晚燃放爆竹,據說是為了驅趕“年獸”,在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每到除夕夜,“年獸”就來到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夜,家家戶戶,就開始燃放爆竹,以驅趕“年獸”。【注:如今燃放鞭炮需要到當地政府指定區域燃放額。】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守歲,又稱照虛耗、守歲火、照歲等,由來已久,是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歲,需要每個房間燈火通明,全家團圓,迎接新歲到來。


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發過壓歲錢,燃放了爆竹,然後圍坐在一起聊天,通宵守歲,象徵著把一切不好的事情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年後忙碌

從正月初一開始便進入迎接新禧、祭祀神靈、祈求豐年主題了。在古代,子時(晚上11:00)交年時刻,鞭炮氣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達到高潮。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爆竹”,爆竹聲後,滿地碎紅,稱為“滿堂紅”,一般是到正月十五才掃除。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正月初一這一天,因各地民俗不同,有的地方是在家過一天,有的地方是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打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更有些地方,在正月初一這天早上吃素。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正月初一,拜年;

正月初二,已婚嫁的閨女要回孃家拜年,所以也稱姑爺節;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表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了;

正月初四,在老皇曆中,這一天又稱為佔羊,常說的“三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這天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正月初五,這一天迎財神,是所有人都非常關注的日子,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有的商戶也會選擇這一天開市,認為這一天開市必招財進寶;


初六、初七、初八直至正月十五,每天都有說不完的習俗。每個地方不同,習俗也略有不同。但是終歸都是祈願新年順順利利,萬事大吉。


春節將至,年味已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