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代志怪故事——《一瓢道人》

一瓢道人

一瓢道人,不知道姓名叫什麼,曾手持一個瓢在湖北湖南地界四處遊走,人們就叫他一瓢道人。他圓寂於湖南澧州。

古代志怪故事——《一瓢道人》

澧州有個漸漸得知他事蹟的人,對我說:“道人年少時讀書功名不就,於是投筆離家,到沿海從軍。那時正鬧倭寇,聲勢正盛。道人打仗勇武,從小校開始,積累軍功做到了副將。後來觸犯律條,害怕被殺,就離開軍隊,混入盜匪之中,出沒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時間一長,厭煩了這種生活,就出資購買了十餘名歌舞妓,在淮安、揚州一帶做賣笑生意。賺到的錢,全部用於自己揮霍,妓女們則輪流服侍他。沒有哪天不是過著懷抱美人,佳餚美酒,聽歌看戲的生活。飲食日用,和國王差不多。

古代志怪故事——《一瓢道人》

又過了十多年,他對這種生活又產生了厭倦,於是悄然離去,在湖北湖南乞討流浪。後來來到了澧州,剛開始州里沒人注意到他。時間長了,發現他說些大家不明白的話,但又說得非常準,給人治病又很有效,還能給別人畫牛。隨口作詩,總有奇怪的語言,大家慢慢開始對他敬重起來。送給他好衣服和好吃的,他都接收下來,然後又扔掉。為此人們經常款待他。

道人住在古廟中,一天,他從爐灰裡取出一塊金子,把廟祝叫來交給他,說:‘請為我叫僧人來做禮懺(即禮拜諸佛、菩薩,懺悔所造諸惡業)。’禮懺儀式完畢,買了一口棺材自己進去坐著,不蓋棺蓋,叫十多個人抬到城裡人多的集市之上,四處遊走。他抱拳拱手,大叫‘這些年非常打擾各位,今天貧道與大家告別了。’就是小巷裡都走遍了,一市的人都非常吃驚。回到廟裡,就仰面躺在棺材裡對眾人說:‘可以把我蓋上了’,眾人不敢蓋,看時,人已經死了。於是蓋上棺蓋抬出去埋了,抬的時候發現很輕,好象棺材裡沒人一樣。”我聽了這個故事感到非常訝異。

古代志怪故事——《一瓢道人》

那個人又問:“如果真是有道的人,不應該又淫又盜;又淫又盜的人,又不應該能對生死如此超脫。我對這個道人的事很懷疑,所以來問問先生。”我說:“我和你都是凡人啊,怎麼能夠了解呢?濟公和尚喝酒、三車和尚吃肉,鎖骨尼姑宣淫,寒山、拾得二僧邋遢,除非有天眼不能看透其中的奧秘。古代那些成佛的,確實還有化身於豬狗的,何況是混跡於人類呢?你我哪有能力知道啊!”



【原文】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嘗持一瓢浪遊鄂嶽間[1],人遂呼為一瓢道人。道人化於澧州[2]。澧之人,漸有得其蹤跡者,語予雲:“道人少讀書不得志,棄去,走海上從軍。時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從小校得功,至裨將[3],後失律畏誅[4],匿於群盜,出沒吳楚間,久乃厭之,以資市歌舞〖妓〗十餘人,賣酒淮揚間,所得市門資,悉以自奉,諸〖妓〗更代侍之。無日不擁豔冶,食酒肉,聽絲竹,飲食供侍,擬於王者。又十餘年,心復厭之,亡去,乞食湖湘間。後至澧,澧人初不識,既久,出語顛狂,多奇中,發藥有效。又為人畫牛。信口作詩,有異語,人漸敬之。饋好衣服飲食,皆受而棄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道人棲古廟中。一日於爐灰裡取金一挺,付祝雲[5]:‘為我召僧來禮懺。’懺畢,買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餘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狀,大呼曰:‘年來甚擾諸公,貧道別矣。’雖小巷間,無不周遍,一市大驚。復還至廟中,乃仰臥命眾人曰:‘可覆我。’眾人不敢覆,視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舉之甚輕,不類有人者。”餘聞而大異焉。

人又問曰:“審有道者[6],不宜淫且盜;淫且盜者,又不宜脫然生死。餘大有疑,以問子。”餘曰:“餘與汝皆人也,烏能知之?夫濟顛之酒也[7],三車之肉也[8],鎖骨之淫也[9],寒山、拾得之垢也[10],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諸佛,固有隱於豬狗中者,況人類乎?予與餘何足以知之哉!”



註釋

[1]鄂嶽間:指湖北湖南一帶。鄂,湖北鄂城,代指湖北。嶽:南嶽衡山,代指湖南。

[2]化:即死。澧州:地名,明洪武九年,隸常德府,在今湖南境內。

[3]裨將:副將。

[4]失律畏誅:沒有按規定辦事,怕被斬首。

[5]祝:指廟祝,舊時廟裡管理香火的人。

[6]審:確實、果真。

[7]濟顛:宋末僧人,名道濟,佯狂不拘細節,飲酒吃肉,人以為顛,故稱濟顛。

[8]三車:即三車和尚,育齡代高僧窺基的別號,曾從玄奘譯經。性豪侈,不忌灑肉。

[9]鎖骨:女尼,自謂菩薩化身,供男子淫慾而傳道。圓寂後全身骨節鉤連如鎖。

[10]寒山、拾得:唐代二僧,皆喜作詩,又狀類瘋顛,不拘小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