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2020 03 02

“疫”線日記

2月16日,一場大雨之後,今天武漢天氣轉晴。接到拍攝任務,去往雷神山醫院,拍攝95後年輕護士朱亞的故事。

拍攝前,在《湖北新聞》抖音號上,我看到過一段8秒視頻,視頻中瘦弱的朱亞,扛起了比她高大很多的鐵皮櫃。這段視頻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除了敬佩,我還想知道那天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一個小女生要幹這樣的體力活?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作為湖北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的一名攝像記者,自從疫情爆發後,我去過多家定點醫院、隔離點和基層社區,除了不停記錄,我總想在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做點什麼。我也一直在思考,雖然傳染病的病理和傳播有著很高的專業門檻,作為黨媒,我們能否提前做些什麼?


這一個多月,我看到了太多同胞臉上的淚水與微笑,也看到了社區幹部額頭上的汗水,還有無懼風險的白衣戰士、奮不顧身的人民子弟兵、日夜守望的快遞小哥等等。我不想辜負記者站在的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如果我不能夠傳遞真實的武漢,外界如何瞭解它?我始終認為:我肩上的攝像機,就是我捍衛真實的武器。


但是,在拍攝雷神山護士朱亞的時候,我幾度放下了肩上的攝像機。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護士朱亞和她的小夥伴負責一個病區近百人的物資領取。看到朱亞本人,才發現她個子並不矮小,170的身高硬是被視頻中那個兩米多高的鐵皮櫃襯得瘦小。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問起那天背櫃子的原因,她解釋說那天是雷神山醫院剛開始接收病人,當天晚上第一批病人就要來了,同事們都在病房忙活做準備。她和另一位護士來搬運物資,當時天快下雨了,她並沒有多想,只覺得如果雨大了就更背不了。於是,自己背起了櫃子。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她知道同事都在忙,很多同事都連續二十多個小時沒有休息,所以不忍心喊幫忙,也捨不得喊幫忙。當得知她還要去幾個倉庫領取防護服、面罩等醫用物資,我們決定跟拍,記錄雷神山醫院護士最真實的工作狀態。


一到現場,好傢伙,今天的物資又是一大堆,也許在一個新聞性更敏感的人眼裡,我應該把她拖東西拖不動都拍下來?我做不到,這些都是為了我們拼了命的人,能搭上手我就不會袖手旁觀。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我放下了攝像機,和搭檔一起幫她搬運。我們三個人搬運了四趟,從倉庫搬回病區,再通過病區長長的走廊搬到緩衝區門口,最後等待病區的醫護拿進隔離區。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我們常常搬一趟就要稍停一會兒,因為戴著口罩重負荷運動會有短暫的憋喘,幾趟下來,三個人都是一身透汗。搬運的時候,小姑娘一直重複著“辛苦你們了,特別不好意思”。

其實,我們深深感覺,是辛苦她了!


她自願報名來支援雷神山醫院工作,除了整理醫囑、配藥等基本工作,還要領取、搬運病區的物資。她可以尋求幫助,但她心疼過度勞累的同事們,總是自己一個人像一隻勤勞的小螞蟻,拿得動就一次多拿幾樣,拿不動就分批一趟趟地拿。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直到拍攝結束,下午快一點鐘了,她才得空扒拉幾口盒飯。回來的路上,我的搭檔問我:如果因為咱們幫她搬東西而漏拍了一些鏡頭,會遺憾嗎?“不會”,我回答她。這不是我第一次在拍攝時搭把手了,火神山醫院開建的時候,我幫電力兄弟搬過電線。河南企業支援物資,我拍完鏡頭,也跟著河南兄弟一起卸貨。我相信,不只是我,我的每一位在前線拍攝採訪的同事,都做過這種事。


這場疫情對武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每一位在這片土地生活的人、每一位在前線奮鬥拼搏的人,我們不是出卷人,卻是答題人。守好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相信這次疫情會很快過去。

湖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彭翰

記者“疫”線日記丨不辜負這個距離真實最近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