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霍思燕“生病”20年不自知:看不见的伤,才最消耗你

关注我,带你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丨kala

出品丨张德芬空间


在上一期的《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杜江说,霍思燕最无法触碰的东西是香蕉。

一见到香蕉,就会“流泪流鼻涕,无法呼吸,脸涨得通红,像中毒一样”。

他们的一个心理学的朋友说,也许,这和霍思燕童年的一个重大创伤有关系。

霍思燕“生病”20年不自知:看不见的伤,才最消耗你

原来,霍思燕19岁那年,母亲去世了。

接到消息,她匆忙赶回家,可已经晚了。一进家门,看到的就是母亲的遗像,遗像下面,放着一把香蕉。

从此以后,霍思燕看到香蕉就会有很大反应。

她没有意识到,她是把母亲去世的痛苦,转移到了香蕉上,以至于未来20年里她都不能看到香蕉。

这么多年,她背负着这个痛苦,却浑然不知。


霍思燕“生病”20年不自知:看不见的伤,才最消耗你

不被看见的创伤,好像一个按钮,造成了我们无意识的反应。

其实,霍思燕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在生活中,创伤无处不在。

离婚、亲人去世、童年缺爱、被人背叛、遭遇天灾人祸、受到惊吓,等等,我们每个人,在这些重大变故发生的时候,如果没有一颗大心脏,没有一个接纳的态度,都有可能遭遇创伤。

01.
创伤怎么影响我们?

变故发生时,强烈的感情冲击,会让人内心的防御机制启动,为了保护自己,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这份痛苦。

于是,痛苦郁结,存在身体里。


所以,很多时候,即使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甚至已经忘了这事件了,痛苦还是不会随着时间消失,反而会用各种形式,来提醒你过去的伤:

1、反复梦魇。

这类人经常会梦到当时的情景,一遍又一遍的在梦中体验痛苦。这,其实是潜意识在提醒你,该面对曾经的痛苦了。比如幼年目睹母亲被邻居打死的张扣扣,多年来一直会梦到母亲去世的场景。


2、过度敏感。

这类人对环境没有安全感,遇到一些相似的东西,就很容易紧张焦虑。比如遭遇过另一半出轨的人,很容易对新的伴侣不信任,一有风吹草动,就马上想到过去的经历,失去理智。


3、回避。

痛苦过大的时候,很多人难以接受,想逃离痛苦,于是,事发时,你看到的无关紧要的东西,会被你投射进感情,比如霍思燕,她怕的不是香蕉,而是母亲突然离世的痛苦。

创伤对人的影响深远而又隐蔽,疗愈的第一步,正是看见你曾经经历的事情,看到未被表达出的情绪。

霍思燕“生病”20年不自知:看不见的伤,才最消耗你

不过,明白了创伤怎么影响我们,并不会让我们一下子治愈。相反,很多人知道原委之后,还是会停在受伤的情绪里,或愤怒,或无助。

我在美国投行实习时的上司,因为经历过校园霸凌,很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会伤害他,欺负走了十几个实习生,还跟同侪大打出手。

每次我说,

你不能试着去相信别人吗?他总会说,我要是不这样,早被人欺负死了。

他们拒绝面对现实,即使外在的环境早就变了,他们还在延续着过去的创伤。

为什么?因为这样会给他们一种身份感。

比如,你可能听过这种话:

  • 正是因为我爸妈从小就打压我,所以我现在对什么都没兴趣;
  • 正是因为我被背叛过,所以现在就是没安全感。

疗愈创伤的第一阶段,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曾经别人带给自己的伤害,于是,他们把责任推给别人,缩在伤口里拒绝成长。

霍思燕“生病”20年不自知:看不见的伤,才最消耗你

02.

你,随时都可以告别创伤


其次,很多人容易用“创伤”来定义自己——认为“我”就是“我的创伤”

他们太在意创伤,已经失去了和内心的链接。

他们不知道,创伤只是头脑中的一个观念而已,它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和“创伤”脱钩

有这样两个女孩儿,她们家境相同,且父母都在她们十几岁时离婚。

现在,她们都二十七了,一个患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另外一个出国、读名校,现在在知名大厂工作。

霍思燕“生病”20年不自知:看不见的伤,才最消耗你

要说资源,两个家庭在父母离婚后,都不怎么管孩子,不管是经济还是家庭的温暖,两个女孩都是匮乏的。

但是,一个女孩内心无力,对人生常感到绝望,一个女孩,为了上学到处打工,成绩也很优秀,一直拿奖学金。

霍思燕“生病”20年不自知:看不见的伤,才最消耗你

在第一个女孩儿的认知中,认为“我”即“创伤”,不把创伤治好,人生就没有新的可能性,但创伤痊愈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她就陷入了死循环。

她的能量,全部用在了和创伤纠缠上。

第二个女孩儿,内心不能说没有创伤,但她认为我可以带病前行。这样,创伤就没有妨碍她绽放生命的潜能。

03.

改变模式,走出创伤

两个女孩儿为什么对创伤的反应截然不同呢?是因为她们的模式不同

当我们经历一些事情时候,会在我们头脑和身体里留下一些印记,这些印记叠加起来塑造了我们的模式,又会累积成记忆,记忆影响我们对事情的反应,反应又引发新的经历。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男孩儿上台演讲受到了嘲笑,这个事件给他留下了一个印记,之后他形成了一个念头,演讲是痛苦的。

当这个念头变成了记忆,男孩儿的潜意识就会恐惧演讲。下次演讲他就有可能紧张而搞砸,然后招致更多嘲笑,嘲笑又加深了他的创伤。

这个反馈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果是负面的,就是一个创伤;如果是正面的,就是一个鼓励。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情商高、性格好,其实都是这个人的内在模式比较顺畅。

正如霍思燕,在一位心理学朋友的提示下,她终于明白了这段创伤的来源,开始坦诚自己对这段经历的遗憾,症状开始慢慢缓解。

这就到了疗愈的第二阶段,我承认我曾经受到的伤害,我愿意陪伴我受伤的部分。

如果想走出创伤,注意力一定要放在自己身上。只有改变模式,我们才能走出自我攻击的怪圈,摆脱命运的诅咒。


《瑜伽经》里,写到了疗愈的7个步骤:

1.承认痛苦

2.识别原因

3.确立目标

4.制定策略

5.头脑初步稳定

6.头脑进一步稳定

7.头脑扰动止息


很多人看了大量心理学的文章,知道了自己痛苦的原因,这是好的,但不应停留在此。接下来我们应该确立目标,积极改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出创伤。

痛得久了,人们容易忘记,你其实可以随时站起来,拍拍身上土,对创伤说一声:“太久了,你该离开我了。”

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可以转发分享哦,想要获得更多精彩内容,就关注我!私信“福利”,还有海量书籍、课程免费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