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會做飯嗎?為什麼?

不說喪氣話的柚子


老公不喜歡在外面吃飯,所以我們一家四口都會懂點廚,不需要太精只需合自己口味就好!











淡淡的小幸褔


你會做飯嗎?為什麼?

說實話,我以前還真不會做飯炒菜,只會做些比較簡單的飯菜,後來他們老說我做的菜不好吃。太單調;激勵我 然後我就開始只要有時間,就慢慢的來學做菜,剛開始喜歡看著視頻學做菜,學會一道菜,我馬上晚上就做出來,怕忘記,再來就喜歡研究出做各種各樣式的菜,啥口味的菜我都用心學習去做,還經常有朋友過來家裡吃飯,就我一個人買菜做飯,得到朋友的認可,說你可以去開個飯店了,哈,我就覺得很自信,我說今後孩子大了,我就去開個飯館。🌸😂😄

其實為了家人而去改變自己,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南風交通設施jixs


我會做飯,做的好不好,自己說了不算。

在我很小的時候,每當做飯,就愛坐在鍋臺前,拉著風箱,看著火苗呼呼地貼著鍋底跑,覺得特別好玩。自然而然成了母親的小幫手。

鍋底熬著南瓜土豆,鍋沿貼著玉米麵饃饃。騰騰的熱氣從鍋蓋縫裡漾出。快熟的時候,那股誘人的味道,在屋裡自由的飄蕩,總會忍不住地吞嚥口水。

八九歲時放學以後,母親下地還沒回來,我就抱好柴火,熬上一鍋白米稀粥,等待母親回來家。

十歲左右,母親去趕集,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蒸糕。熟了以後,硬硬的,父親回來啼笑皆非,說把玉米麵當成黃米麵了。

反正都是黃色的,那時候傻傻分不清楚。父親只好把煮熟的“糕”餵了小豬。又重新蒸了一鍋糕。

十五六的時候,學會了包餃子。過年的時候,父親擀麵皮,我和母親坐在炕上包。

好多事情,會了就懶得做了。再大一些,父親老說我,做飯還不如小時候。大概開始糊弄了吧!

結婚以後,老公愛吃炒菜,而我和孩子們愛吃軟爛多汁的大燴菜。

老公做的魚,燉的排骨那就一絕。就連吃嘴頭的侄兒也讚不絕口,因此,我就不去湊那個熱鬧了。

今年放暑假,孩子們回老家去了幾天,他姑姑自然熱情招待。在飯桌上老問孩子們飯菜是否可口,好不好吃。

回來的第二天早起吃飯,兒子感慨道,還是媽做的飯好吃!比姑姑的香很多。我受寵若驚,感到特別滿足。還有個捧場的。

有道是,做飯的口味眾口難調,只要家人愛吃,再送上幾句讚美之詞,那積極性就更高了。




往後餘生ZCX


首先我是個男人,做飯也是一種樂趣。所以我來自誇一下會做飯的男人的優點。第一會做飯的男人能提高婚姻家庭的生活品質。假如你找了一個會做飯的男人那等於進了褔窩,每天琢磨著給你做什麼好吃的。滿足你挑剔的胃口,最起碼工作一天能吃頓好飯。第二會做飯的男人能幫你減輕工作和生活壓力。每次做飯的時候,媳婦幫我洗菜切菜有說有笑地減少工作方面的壓力。第三會做飯的男人,一定是個居家家務高手。第四會做飯的男人更腳踏實地。他能從小事做起,就說明比較靠譜,一定能成大事。





岳陽盧松走城鄉


我會做飯,喜歡逛菜場買各種食材回來給家人做可口的美味,這原自於家裡有兩個吃貨。年輕時候不會做飯,在父母家都是吃現成的,結婚生了孩子以後,無奈被逼到廚房裡歷練。二十年中在廚房裡的摸爬滾打,活生生的把一個女孩變成了中年煮婦,從最初的做飯小白,到現在的各種燜烤煎炸樣樣不在話下。而且,從最初的不情願,不甘心,甚至討厭油煙味,到現在把廚房當成工作室,把做飯當成一種樂趣。這當中真的很感謝老公和兒子一路的鼓勵和支持。記得第一次下廚房,煮豆腐時忘記放鹽,老公嚐了一口說,味道不錯,如果再加點鹽就更好吃了。兒子小的時候體弱多病又挑食,為了給兒子調養身體,我努力學習做各種美味,引誘他好好吃飯。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上初中開始胃口大開,很喜歡吃我做的飯菜。偶爾去外面吃飯,他都會說還是媽媽做得好吃,這讓我倍有成就感。老公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我做什麼他都吃麻麻香😁。有人說,每一個大廚背後,都會有一個永遠賞光的食客。我雖然不是大廚,但在家裡,吃香喝辣的事,我說了算。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會做飯真好😊。



起點小廚


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我是60後,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很小就會做飯了。我記得我七歲左右就會做一些簡單的飯。比如做稀飯,有紅苕稀飯,南瓜稀飯,麥巴稀飯,青菜稀飯等。因為我們那時媽媽爸爸要去生產隊幹活,我又是家裡較大的,下面弟弟妹妹還小。所以我必須學會做飯。

童年的時候雖然苦了點,但我還是覺得過得很快樂。小小年級就學會了做飯了。有一點自立的能力了。

長大以後,就覺得做飯是我的興趣愛好。我做的飯菜有些是跟我媽媽學的。有些是我自己創作的,比如做豆花飯就是跟媽媽學的。用幹黃豆,洗淨,泡水兩小時左右,用磨磨成豆漿,豆漿磨得越細越好。將磨好的豆漿倒入鍋中,燒開,用沙布過濾便得豆漿,將膽水少許用勺均勻慢慢放入豆漿中,慢慢的豆槳就變成了豆花。我們全家人都很喜歡吃我媽媽做的豆花。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也學會了這個豆花飯。每當農忙的時候,看見爸爸媽媽這麼辛苦,弟弟妹妹又需要營養。我就會做這個豆花飯來吃。

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我學會了好多種不同的飯菜。比如蛋炒飯,子姜兔下飯,肥腸魚下飯,酸菜魚下飯。魚香肉絲下飯,紅燒茄子下飯等等。

一個時代做的飯菜就是那個時代的記憶。我喜歡我記憶中的飯菜。

好了,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歡迎大家提意見。





vlog領域的小玉


我肯定會做飯的,都做了30多年了,為什麼我會做飯,因為小時候生病體質弱多病,幹不了什麼重活,我媽媽教我做飯菜的,我上學,那個時候放學就是做飯,以經做習慣了,不管做的好如不好,他們不也吃了幾十年了嗎,我現在還是個做飯的,跟做飯很有緣分的,我不緊會做飯,還很會說話吶,一句都讓他們一針見血的,說實話呀!不過我做飯肯定不如飯店的飯菜,但是還有一點就是我做菜比較有點鹹,因為我口味重,沒有鹽味佳餚不愛吃的,個人生活習慣不一樣的,所以說我喜歡一個人生活,實話,


平步青雲雲中有雨孔雲


肯定的說會,結婚前食指不沾陽春水的我,斷斷續續考了營養師,考了廚師證,還學了烘焙。不是好學,就是好吃而已[捂臉]。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是會做飯的,只是看按什麼標準來評價,只要家人覺得好吃就是會做飯啊!說說我吧。

剛開始做飯,恨不得拿個稱,精確到多少克,多少粒米都稱一下,吃什麼都要講究營養搭配,科學配比。

老人家有痛風,天天提醒南豆腐和北豆腐,豆漿和豆漿的嘌呤含量都不一樣,要避免食用一切肉湯類食物…脂肪肝的老公吃蛋黃都要算一下,饞了豬肝就只給吃一片,麵條堅決不能食用,否則不利於減重…每天再忙也按中國居民膳食推薦標準給全家配製一日三餐的食物表。

一年兩年三年,全家人都還是很配合,吃的健康也習慣了做飯的方法,也覺得自己越來越會做飯。

成就感爆棚也就到了崩塌的極限,長大的小傢伙在同學家捧著炸雞炸魚大快朵頤,過兩天就鬧,媽媽我要吃香噴噴的,不要吃你做的水煮的沒味道。不在家,老人們照舊弄上一大盆麵條,菜都不加,弄點蒜汁,呼嚕嚕吃上兩噸。豬隊友叫上四川同事來家吃飯,我忙一下午,做了白切雞,蔬菜沙拉,清蒸魚,清燉雞,蒸玉米山藥毛豆,等等十幾個菜,幾乎沒動,倒是老乾媽吃完了[流淚]。

不知道是在哪一刻,我恍惚覺得,我是不是不會做飯啊?

有一天,一位老師的話點醒夢中人。再怎麼高端的營養配餐膳食能執行下去,充分能考慮個體差異,個人習慣,才是完美的有價值的營養餐。

簡單點說飯就是每個人記憶中的味道,比如我們家老人作為典型的北方人,早上面湯,中午麵條,晚上還是麵湯。讓他吃米,他會認為自己消化不了(到現在我還懷疑,這個是不是想出來的,好可笑),小孩子天生對漢堡披薩炸雞熱愛😍。國民早餐豆漿油條也吃起來。

所以一頓飯首先是滿足了心裡需求,才能有被吃下去的可能。

所以說,每個人都是會做飯的,就像無論我們走過多少地方,吃過多少美食,媽媽的味道確是永遠最熟悉最不能忘懷的,媽媽做的飯是遠方遊子久不至亦念念難捨的記憶中的萬幸。

改變了心態,我做的飯品種也多了起來。加入老公愛吃的麻辣鮮香,老人家喜歡的包子滷麵,孩子們的披薩蛋糕🍰,滿足每個人的胃,再來補充足夠的蔬菜水果,做成符合一家人飲食習慣的飯。

比如儘量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以早餐為例,儘量做到七天不重樣

週一 紅豆粥+三明治+獼猴桃火龍果+涼拌雞蛋幹

週二 五穀豆漿+香菇青菜包+藍莓+每日堅果

週三 白粥+鹹鴨蛋+獼猴桃香瓜+蒸玉米紅薯山藥毛豆+涼拌芹菜

週四 火龍果香蕉奶昔+快手披薩+松子腰果

週五 五彩炒米+八寶粥+冬棗藍莓+腰果

週六週日早午餐,烤蛋撻蛋糕或者外出就餐,選擇孩子喜歡的

做飯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事,我一般做這些早餐都能在二十分鐘之類完成(具體怎麼控制時間請關注看上一篇)。搭配不一定是固定的,但是都會保證早餐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有蔬果補充維生素,乾果滿足口感又補充微量元素,不能太油膩,健康口感清爽適合早上食用。

現在的各種網紅鍋,煎烤炸樣樣俱全。利用一些小工具,省時省力,大家做出來味道都不會太差。

比如燉牛肉不會做,那你就可以藉助高壓鍋,放入牛腩,桂皮八角香葉胡椒,蔥薑蒜鹽老抽生抽,燉出來口感不會差到哪裡去。直接配米飯吃或者做一碗牛肉麵都是可以的。忙碌的日子裡電飯煲放入米土豆洋蔥鹽香腸燜一鍋鹹米飯,連炒菜都省了。最不濟用鍋預約一鍋白粥弄點鹹菜也是一餐。

有人說,要保持合理搭配健康飲食,人一天要吃掉三十種以上的食物才可以。其實這也不難,像我們家經常吃的早餐不加調料感覺就十幾種了,午飯做個四菜一湯晚餐再來點,輕輕鬆鬆就幾十種了。

做飯這個問題真的就在於做和不做,沒有會與不會[呲牙]。

這裡是做飯邦,懶媽又好吃,喜歡簡單快速為家人變出營養美味的一日三餐。你我皆是凡人,喜歡做飯,習慣了煙霧繚繞的廚房,廚房有熱度,家裡才有溫度。一起用美食來治癒餘生我陪你。











做飯邦


我是85後,家裡弟妹四個,我是家中老大,說實話了,當老大的確實比下面的弟弟妹妹吃的苦多,我記得我懂事開始,應該是五六歲的樣子,我喜歡看著我爸爸媽媽做飯,個子小小,踮起腳,眼睛使勁盯著鍋裡,然後就是六七歲的時候,因為家裡窮,我媽媽一人帶四個孩子,我的父親當時在外面打工,我媽經常在外面幹農活到晚上天黑才回家,所以我就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的學會炒菜,小時候沒什麼肉吃,經常做的就是些簡單的蔬菜,比如,豆角,綠葉菜,茄子,苦瓜類的蔬菜。

估計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一直到現在就是喜歡做飯,特別是看到老公孩子或者家人吃我做的飯那種感覺很辛福,我基本很少在外面吃東西,基本都親自下廚,因為實惠,乾淨,衛生,而且還有營養,我經常跟朋友說,自己做的飯,哪怕炒個青菜搭配個白米飯都能吃出幸福感。





阿雲廚房


父母都是正宗的北方人,不會或者說不擅長做飯可能與他們以前的生活狀態有些關係。母親常說從當年十月開始到第二年的四五月間都是寒冷天氣,加上那個年代物流也不是很發達,所以沒有什麼新鮮蔬菜。所以大白菜🥬蘿蔔,豆腐,粉條基本都餐桌標配。記得小時候回老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們把豬排骨丟掉只吃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但母親拿手的饅頭烙餅🥞餃子🥟等麵食的手藝確是我們現在盡所能都無法望其項背的。母親👩現在老了,有些許的阿茲海默的前期症狀,正宗南方人的老公曾悲傷的說“餘生再也吃不到媽媽的餃子味道了”一個大男人黯然無比。

回味起味蕾的初體驗是小時候鄰居新搬來阿姨家的一碗加了味精的空心菜,驚為天味兒。然後常去看這位江蘇無錫阿姨的炒鍋,尤其記憶深刻的是冬瓜茄子🍆打花刀塞滿肉泥[舔屏][舔屏][舔屏][舔屏][舔屏]

再後來再後來.....

母親絲毫不能沾一點辣味,這在湖南幾乎是沒有外出吃飯的可能。慢慢地我愛❤️上了做飯。幾乎所有的美食節目我都看。非常喜歡做飯。喜歡從採買開始到做好上桌,一個人做所有。慢慢地小有名氣。最得意的是走到哪裡做到哪裡,你家有什麼我就可以做什麼。直至現在的摒棄所有調味料,只要油鹽偶爾再加點醬油就可以縱橫廚房的小廚娘了!常有人問“看看你家今晚吃什麼🤔”“發個朋友圈解解饞😋咯”。這樣問的人遠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