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民國四公子各自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水西散人


在民國,各種版本的四公子無一例外都是世家子弟。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些既幸運又滄桑的公子哥,一個詞比較合適,信手揮霍。

他們揮霍老爹的權勢,揮霍白花花的銀子,揮霍帶色的慾望、揮霍富貴土壤裡滋生出來的才情——

他們中,有的很有名,有的僅僅只留下個模糊不清的名字。說他們每個人都傳奇可能有些勉強,但說他們的人生都有看點,卻也不為過。

借這個問答,結合當年各版本的說法,今天咱們就來逐一聊聊這些公子哥。

張學良

無論那個版本,張大帥這個很叱吒風雲,卻又把風雲叱吒的一團遭的兒子都排的上號。在有些人眼中,張學良是力挽狂瀾,救時局於危難的英雄;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張學良又是喪地辱國,一無是處的敗家子、窩囊廢。

因為太熟悉,也因為太敏感,關於張學良在這裡就不多言了,簡單隻說一句,不管怎麼說,他是一個經不起時間、經不起歷史檢驗的人。

時間越長,審視越多,他的一切越裸露。

袁克文

如果用一個“敗”字來歸納總結張學良的話,那袁克文用一個“浪”字可能比較適合。

袁克文是袁世凱的第二個兒子,朝鮮三姨太生的。歷史上,帝王家或者差不多夠這檔次的豪門,老二的命運一般都比較風流悲催,尤其上頭的哥哥是野心家的時候,更是如此。

民初有種說法很流行,袁世凱以及袁克定、袁克文就是當世曹操三父子,袁克定就是民國的曹植。關於其人做派,說好聽點叫不鳥政治,醉心名士風流,說難聽點就是放浪形骸,在逃避中肆意揮霍沉落。

但瞭解袁克文的人是絕不會鄙視他這種揮霍沉落的,因為其人本質上是個很有見地的人,若不是他秉性上不適合政治風雲,由他代替袁克定在袁世凱身邊發揮作用,那他極有可能是個對袁世凱幫助甚大的智囊。

遺憾的是,他和老爹不是一種動物,加之內心又有見地主張,因此他只能逃遁風塵,既是避禍,也是醉生夢死。

關於袁克文的傳奇,五個詞基本可以概括,混青幫,玩婊子,唱票戲,寫大字,藏好書。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順著這個去看一看,當然也可以看看黑句本的有些文章。

張伯駒

在四公子中,唯一真正能讓人豎起大拇指的應該是這位大收藏家。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位豪門之後,雖玩物,但不喪志,不但不喪志,相反他把玩物玩到了大儒、大賢、大君子的境界!

張伯駒是河南都督張鎮芳的繼子,袁世凱的表侄,他跟袁世凱一家關係十分緊密,袁家那個沒當成太子的袁克定,落魄晚年就是他收留的。

關於張伯駒搞收藏,民間還有個很有趣的傳聞。說張作霖首次進京見袁世凱的時候,半途耍花招想試探試探袁世凱的誠心,於是亂世梟雄就裝病提要求,非吃童子雞舌頭餡的餃子病才能好。

而那一盤雞舌頭餡的餃子就是張伯駒費了牛鼻子勁搞出來的,張大帥為此很感動,感慨之餘就送了張伯駒一幅大畫,由此,大收藏家正式上路。

而說到張伯駒的收藏,那就太讓人歎為觀止了,清一色全是國寶級的稀世珍品,單一件拿出來,足夠一個家族一輩子的錦衣玉食。

由此可以想像,張伯駒為此付出了什麼,幾乎把所有的錢財心血都砸在了這些瑰寶上。

然而,收藏這些,張伯駒卻只為欣賞,不為私有。

盡賞之後,他悉數都捐給了國家,只為稀世珍寶永留國土。

但讓人唏噓的是,1982年張伯駒去世前就醫,卻未能得到真正的禮遇和尊重。

關於張伯駒,另有一傳奇值得品鑑,他娶了民國一位驚為天人的女子,潘素。

溥侗

溥侗是貨真價實的清皇室後裔,溥儀的族兄,一等鎮國將軍。

和其他三位公子比起來,溥侗跟袁克文有些相似。袁克文也是著名大票友,溥侗的戲曲造詣則在袁克文之上。

與袁克文不同的是,溥侗身上的江湖氣不重。他的一生,梨園應該算是他的桃花源,他一生的精華都在這桃花源中,而在桃花源之外,這位皇族之後一輩子沒成過家。

說到民國梨園,《霸王別姬》是一部好電影。那裡有葛優演的一個角色,資深大票友袁世卿,很多人說葛優這個角色的原型是袁克文,但咱更願意把他朝溥侗的身上放。

做總結,還是拿他和袁克文比,袁克文的一生是放浪江湖,溥侗的一生是桃花源夢。

以上是民國四公子的一個版本,在另外的版本中則還有盧永祥的兒子盧筱嘉、段祺瑞的兒子段宏業以及張謇的兒子張孝若。

對這幾位,咱們也簡單說一說。

盧筱嘉

這位江浙二流軍閥的兒子,典型的江湖惡少一枚。

這惡少被歷史或者說江湖記下來的事蹟基本就兩件。一件,在上海灘和青幫大亨黃金榮爭搶戲子露蘭春。為這個女人,盧筱嘉先是捱了黃金榮掄過來的大嘴巴,之後他仗著老爹的槍桿子還了黃金榮一個好看,惡少硬是把當時上海灘的江湖霸主綁進了大牢。

此事間接促成了杜月笙問鼎上海灘青幫第一人。

二件,第二次直奉大戰,盧筱嘉代表他爹勾兌了後來的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出高價讓王亞樵殺了當時上海灘的淞滬警察廳廳長徐國樑。

此事直接促成了王亞樵後來的魔鬼威名。

段宏業

這哥們就沒啥好說的了,除了圍棋下的好,能把老爹段祺瑞的鼻子給下歪了,此外就是碌碌無為,吃喝嫖賭,因此不值得一說。

張孝若

在民國各種公子哥中,張孝若算是子承父業最合格的一位,實業、教育都乾的不錯。然而命運有時候就是那麼沒處說理,爭氣能幹的同時,他又是各公子哥中唯一死於非命的悲催之人。

1935年,38歲的張孝若被昔日的僕人槍殺在了自家寓所內。

誰指使的?

種種跡象表面,杜月笙是幕後黑手。

聊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說民國四公子還有一個版本,張學良、段宏業、孫科、盧筱嘉。

在咱看來,這個版本不如說是民國軍閥的四個兒子,仗著老爹的名頭,聚在一起開個會啥的,拿雞毛唱大戲,實在沒什麼勁。


黑句本


說起民國四公子,最值得一提的應是民國四大公子之首,袁克文。

袁克文是袁世凱的二公子,偏愛唱戲。

那個時代,戲子是上不得檯面的,但袁克定偏好這一口。袁世凱在世時,袁克定還能收斂收斂,袁世凱前腳一走,他就無拘無束的加入了唱戲的圈子,整天呼朋喚友的要開開心心唱一把。

他的一大興趣是崑曲,經常粉墨登場,大過戲癮。你別說,他的小生、丑角演得那可是一絕,形神俱佳。

袁克定看不過去這個兄弟繼續鬼混了,總覺得這個不務正業的老二雖然不跟自己爭太子了,但唱戲這玩意有辱家風啊,不能讓老二這麼下去了。

有一年,袁克文正在北京新民大戲院裡和陳德林快活,倆人合演了一把《遊園驚夢》。這事被袁克定得知了,思前想後他把北京警察總監薛松坪叫來,吩咐道:“你去北京新民大戲院裡看看,把我二弟揪出來,就說是我的意思。”

薛松坪也是左右為難,這兩邊都是公子,自己得罪誰都沒好果子吃,這可咋辦,聽聞二爺還比較好說話,就硬著頭皮去找袁克文去了:“二爺,戲演完了,趕緊回家吧。”

袁克文聽聞前因後果,哈哈一笑:“不忙,這戲剛唱一半,還沒唱爽,等二爺我唱完明天那一場,就不唱了!”

袁克文對人客氣,他知道薛松坪不好做,也不難為他,但戲臺子是自己掏腰包借的,棄之可惜啊。

在袁世凱諸多兒子歡慶父親登基的行列中,他顯得有些孤獨。他沒有繼承其父的勃勃野心,一輩子不過百年,江山拿來何用?還不如美人在下,戲臺在上。

再後來的事情,就成了袁克文最愛唱的一首崑曲裡所言: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歷盡了渺渺征途、漠漠平林、壘壘高山、滾滾長江,但見那寒雲慘霧和愁織,受不盡苦雨悽風帶怨長。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

寒雲慘霧和愁織,苦雨悽風帶怨長,袁克文“寒雲”之號也由此而來。

據聞,在當時,但凡有劇院海報宣稱有“寒雲主人”客串演出的,皆座無虛席,“寒雲主人”自是指的袁克文。

袁克文的戲迷們最愛看他唱的一齣戲是京劇《一捧雪》中《審頭刺湯》這一折,在這出戏中,他演起自己擅長的丑角,將忘恩負義的勢利小人湯琴刻畫得入骨三分。戲中,他飾演的湯琴唱的最多的一句唱詞是:“翻覆人情薄如紙,兩年幾度閱滄桑。”

句句情深,字字意切。

那時候,袁世凱的皇帝夢已經碎了。當初門下的“英雄好漢”到頭來作鳥獸散,多少忘恩負義之事,袁克文見得多了去了。

富貴於他如浮雲,而當富貴散去,說他一點不傷感可能談不上,一場戲道盡家族起落,空無一物的戲臺上,他一瞪眼、一叉腰,自己的前半生浮華輾轉,觀者不乏情到深處,潸然淚下。

醉裡挑燈唱戲,夢迴青樓故里。曾自比曹子建的袁克文一斗才情,戲裡唱了一半。


大唐雷音寺


民國四大公子:張學良,袁克文,張伯駒,溥侗。在中國近代史上算是風流人物,四位同樣有著相同的背景,同為官僚之後,出身名門。可以說是那個時代典型的公子哥代表。


他們各有怎麼的傳奇故事呢?首先來了解一下。

1 張學良,

張學良,(1901_2001)字漢卿,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大帥張作霖之子。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一九二八年六月,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張學良繼任東北三省保安總司令。同年十二月,於蔣介石達成共識,宣佈東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同時。被任命東北邊防軍副司令。

九一八事變後,介於當時東北抗日呼聲的影響,在中國共產黨抗日統一民族戰線政策的影響下,為了達到蔣介石停止內戰,全面抗戰的目的,於楊虎城將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2 袁克文,

袁克文,(1890_1931)字寒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於朝鮮漢城。袁克文從小聰明伶俐,深得父親袁世凱的寵愛。江湖傳稱:南有杜月笙,黃金榮。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

3 張伯駒

張伯駒,字家騏(1898_1982)其父張錦芳,袁世凱的表侄,張伯駒,七歲人私塾,九水能寫詩文。享有民國男童之美譽。1918年畢業於袁世凱模範團騎兵科,由此轉入軍界,歷任安武軍營務處調度,陝西督軍公署參議。後在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部任要職。

4 溥侗

溥侗,字後齋,(生平年代不詳?)全名愛新覺羅溥侗,末代皇帝溥儀堂兄。父親愛新覺羅載治,是世襲鎮國軍大將軍,輔國公,兼民政部總理大臣。溥侗家中排行老五,因此得名侗五爺。溥侗自幼在上書房按部就班,熟讀經史,琴棋書畫。愛好收藏,精於古典文學和文物鑑賞。


對於民國四大公子有很多版本,說法不一,人員對錯大家勿噴。大致有以下幾個排名:

1 袁克文,溥侗,張伯駒,張學良。

2 袁克文,盧小嘉,張伯駒,張學良。

3 孫科,張學良,段宏業,盧小嘉。

4 孫科,張學良,袁克文,盧小嘉。

5 蔣孝武,陳覆安,宋楚瑜,連戰。


任馳贏天下


民國初年,在京津滬一帶的上層人士把當時四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豪門子弟統稱為“民國四公子”,即張學良、張伯駒、袁克文、及溥侗。

1、少帥張學良

張學良,東北王張作霖之子,生於1901年。因出眾的長相和過人的才華出眾,張學良亦被稱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和父親一樣,張學良從小便顯現出驚人的軍事才能,其膽魄和謀慮更是被後人讚頌。

毋庸置疑,張學良自骨流著愛國的情懷,尤其是皇姑屯事件,其父死於日本人的陰謀。

之後,張學良繼任東北保安軍總司令,他堅決抵制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後來製造了“西安事變”,也正因為這次事變,張學良被軟禁了半個多世紀。

不過,說起張學良的傳奇人生,人們更容易想到的是他與民國11個絕色佳人們的愛情故事。他也自詡"平生無憾事,惟一愛女人"。

少帥張學良絕對是個魅力非凡的男人:儘管知道自己丈夫不忠,儘管知道他在外面的女人數不勝數,但髮妻于鳳至還是用盡全力愛了他一生,寵了他一生,疼了他一生,也被他辜負了一生。

在張學良被軟禁的期間,于鳳至的身體被查出乳腺癌,為此,她不得不離開他獨自一人遠赴美國做手術。她日日念少卿,夜夜盼少卿,最後盼來的卻是一紙離婚書。

孤獨漂泊異鄉的她像一顆野草一樣的活著,行屍走肉。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走進華爾街,雖然語言不通,但憑藉著東方女人的智慧和直覺,她遊刃有餘地馳騁華爾街股市。

之後,她用賺來的錢為少卿買了最美的房子,以便少卿在擺脫軟禁擁有自由身之後可以有個地方安享晚年。甚至在晚年的垂死之際,她買下兩個並排的墓地,一個給將死的自己,另一個,留給少卿。她希望日後,少卿能和自己一起永眠於此。

然而,她一輩子心心念唸的少卿,最後還是選擇跟別的女人葬在了一起。

張學良的風流韻事裡,絕對少不了的就是趙四趙一荻小姐。和于鳳至一樣,趙四小姐出生名門望族。不過,為了能和張學良在一起,趙四不惜與父親母親,與兄長乃至整個家族斷絕關係,不惜張太太的名分,不惜張學良還有個髮妻于鳳至,不惜做他的秘書,只盼著能和他在一起。

尤其是在張學良被軟禁期間,趙四小姐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陪伴和安慰,使得張學良在政治生涯最低落最苦澀以及最冤枉的的時期得到溫暖。

不過,張學良的紅顏知己卻不止這些,就如於鳳至說的,少卿的身邊從來就不缺女人。以至於年邁的張學良會說出這樣的話:我的女友在紐約。

那少帥口中的女友到底是誰呢?不用想,絕對是貝夫人。貝夫人就是張學良的前緣蔣士雲。兩人很早就認識,蔣士雲天生麗質,精通多過語言,更是與少帥志同道合,志趣相投,但陰差陽錯,兩人最終沒有正真的走到一起。這大概也是少帥如此放不下她的原因吧!

2001年10月14日14時50分,夏威夷時間,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病逝,享壽101歲。

少帥的人生就是傳奇,瀰漫了整個民國甚至不斷延伸至今,讓人唏噓不已。

2、大收藏家張伯駒

中國第一大收藏家張伯駒,生於1898年,其父張錦芳。後來,張伯駒過繼給了伯父張鎮芳,而張鎮芳正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表弟,北洋軍閥元老、中國鹽業銀行創辦人,名副其實的官宦世家。

張伯駒天性聰慧,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之譽。

不過,喜歡張伯駒的人都說,伯駒骨子裡是寶玉的氣韻,更有納蘭容若的秉性,他不好功名,於是退出了軍界。之後,伯駒與京劇大師餘叔巖、畫家張大千、詞人周汝昌等人結交,他與這群志趣相投的人吟詩作樂,而後成為集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

其玉樹臨風的樣貌和出眾的才華更是被人們尊稱為“京城大公子”。

但說起張伯駒,我就不得不說他與潘素之間的愛情佳話。

潘素系蘇州名門千金,前清著名的狀元宰相潘世恩的後代。潘素的早期生活是幸福快樂的,幼年時期,孃親認為,女人精神的富足可以支撐起生活的許多苦澀,於是她特意聘請名師教授女兒音樂和繪畫。

也正因如此,潘素彈得一手好琵琶,由於天賦異稟,繪畫功底異常的紮實。

然而,風雲變換,十三歲那年,母親就病逝了,之後,她被繼母王氏賣到了上海的妓院。

從此,她便獨自一人,浪跡著這動盪不安的天涯,獨自面對這世間的汙濁和不安的混暗。但由於實在出眾的樣貌和氣質,她很快便成為了上海的交際花,在十里洋場,她的別號為“潘妃”。

儘管是交際花,但她的客人不是吟詩作樂的風流之人,更不是馳騁官場的笑臉政客或是軍界的軍人,而是那上海白相的一群二流痞子。她來回的穿梭其中,人們感慨,好一個紅顏薄命之人,儘管如此,你還是不能看出她半分的俗氣和汙濁。

大概就像孃親說的,精神豐富的女人能支撐起生活的許多苦澀。而她自己大概也是母親所說的類女人,所以她苦中做樂,用盡了哀愁繪出自己的世界,任憑世間鬧,我在這裡笑。

所以,她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她和宿命論裡的哀傷也沒有半分的關係。

後來,她和張伯駒相遇了。儘管兩人年紀輕輕,卻感嘆相見恨晚,像重生了一般。那一次,他對她一見鍾情,而她,恰好也是。

儘管潘素與國民黨中將臧卓有了 婚約,儘管她因此被軟禁,但她依然義無反顧,因為在世間歷經的灰燼讓她明白,這是她人生多珍貴的事。無論如何,兩人都要廝守。

重重困難之後,他們走到了一起,那年,張伯駒三十七歲,潘素二十歲。此後,兩人一生沉浮,形影相隨。

結婚之後,張伯駒意外的發現妻子的繪畫天分,他讚歎她竟有如此資質。他不遺餘力的向大師和朋友們推薦自己的妻子,之後,在他的極力推薦下,潘素正式拜朱德甫為師,學習花鳥畫。

接著,他又請了各個領域的大師們教授其多方面的知識 。為了讓妻子能更好的瞭解山水畫的精髓和靈魂,他還帶著她遊山玩水。

兩人形影相隨,生活看似平淡無波瀾,但歲月流過而刻下的,是兩人心心相惜的愛與情誼。

晚年的張伯駒和潘素

慧子/文(由於時間關係,剩下的兩個民國公子下次繼續)


紅磨館


在這四個人裡面,對於中國歷史走向影響最大的人。叫張學良。這個是毋庸置疑,雖然是爭議挺大的。不過作為四大公子哥,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還是挺厲害的。在民族原則大義面前,張漢卿還是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就僅憑藉這一點,他就是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