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俄羅斯在2008年的俄格戰爭中贏的這麼慘烈?

國際趣多多


俄格戰爭看著俄羅斯是用壓路機碾烏龜的方式短時間內迅速打垮了 格魯吉亞,但是付出的代價也讓俄羅斯軍方不免心驚肉跳。


應該說俄羅斯對於戰爭並非毫無準備,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快速打垮格魯吉亞首先是因為實力對比差距,其次就是感謝格魯吉亞當時的薩卡什維利根本認識不清戰爭的範圍,沒有及時採取措施炸燬羅克基隧道。


因為車臣戰爭的影響,駐在外高加索的俄58集團軍其實是一支難得一直保持人員和裝備水平比例較高的單位。其餘的俄軍部隊問題多多。究其根本,原先的蘇軍是一支以想定的核大戰條件下進行全面動員後對西方發動總突擊的大規模軍隊。為了這個目的,軍隊的組織編制都很龐大,指揮機構設置也比較複雜,否則不能保證核戰爭條件下的生存力。但是如果一直保持一支龐大的現役部隊蘇聯也無法承受,所以除了一些精銳的現役骨幹部隊之外,更多的還是依靠總動員後徵招預備役人員進行充實的動員部隊,也就是所謂的架子部隊。


蘇聯解體之後,俄聯邦一直沒有走出混亂狀態,所以也無力對軍事機構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革,基本就是簡單承接了蘇軍的大部分部隊然後對現役和動員部隊進行削減。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那就是部隊人員總數雖然下降了許多,但是也沒了應急反應能力,尤其是大量現役精銳部隊被削減直接威脅到俄軍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蘇聯末年開始直到俄格戰爭為止,俄軍不管是在作戰模式還是軍事理論方面都仍然沒有任何重大提高,原有的作戰理論不適用了又沒有新的替代,訓練和裝備保養水平反而嚴重倒退。那麼打起來之後肯定就要面對問題。


比如,58集團軍司令因為沒法有效的通過通訊指揮系統控制部隊只能不斷靠前指揮,結果被打傷。空地協同體制做的不好,空軍不同兵種之間協同也是一團亂麻,這就出現了前線支援的蘇25被擊落若干,甚至逆火轟炸機也不能倖免。陸軍又沒有有效的動用自身防空兵器兵力阻止格魯吉亞方面使用蘇25對其前線部隊的突擊。


如果真的要總結這場戰爭,只能說俄羅斯好像一個虛胖而笨拙的大塊頭被弱小但是比較靈活的格魯吉亞打了一個鼻青臉腫,但是所幸體量實在巨大最後還是一屁股坐死了這個小個子。


千里巖


慘烈麼?和今天的敘利亞戰爭比起來,俄-格戰爭完全算不上慘烈。

看看戰鬥時間(總計十天時間)和傷亡人數(格軍隊215人死亡,1469人受傷,4人失蹤;俄軍隊74人死亡,171人負傷,19人失蹤,),估計連戰爭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場局部的軍事衝突。

2008年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在那年,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在這場風波里,全世界的幾乎所有經濟體都捲入了其中,但又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俄羅斯。

由於美國以及歐盟長期的經濟制裁和壓制,使得俄羅斯經濟與美歐經濟瓜葛較少,所以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並不大。因此當美歐忙著在自家院子裡滅火的時候,俄羅斯便乘機出來活動一下,以顯示自己的存在,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這次衝突的主要原因是格魯吉亞乘著奧運會期間,主動攻擊俄羅斯,這就給了俄羅斯以反擊的理由。


2、格魯吉亞在蘇聯時期就是國內分裂勢力的領頭羊,所以乘著這次機會,俄羅斯決定狠狠的打擊一下格魯吉亞,順便給背後支持格魯吉亞的歐美一點顏色看看。

3、北約加緊東擴,準備將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也納入其中,意圖把俄羅斯黑海艦隊從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中擠出去。因此俄羅斯在南奧塞梯問題上給格魯吉亞一個教訓,也有震懾烏克蘭,保證黑海艦隊安全的目的在裡面。

4、08年世界石油價格正處於高點,富裕的俄羅斯需要在世人面前證明一下自己還是有實力的。同時俄羅斯也擁有足夠的財力保證能做到這一點。

所以當面對格魯吉亞的轟炸時,俄羅斯毫不猶豫,立刻出兵相擊,動用重型武器對格魯吉亞發動猛烈進攻,格魯吉亞來不及等待美國以及北約歐洲國家的支持前,徹底打垮格軍。俄羅斯利用這一機會,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提出了警告,同時顯示了俄羅斯仍然具有強大的戰鬥力。


落下m


什麼叫“贏得慘烈?殺敵1000自損800而獲勝也許算,但是08年的俄格戰爭裡俄羅斯贏得可一點都不慘烈。而是贏得非常漂亮,俄軍在此戰中的表現甚至讓歐美都驚訝到開始重新評估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對應的是,你可以看到每年美國國防部的公開文檔中談到俄羅斯軍力都會強調08年俄格戰爭的例子。這一戰中,俄軍面對接受美軍訓練長達5年以上的格魯吉亞軍隊,打出了1:10以上的整體交換比,而且俄軍傷亡人員中絕大部分是事件一開始被突襲的駐南奧塞梯的維和部隊。

並且,俄羅斯在這一戰中根本沒有“贏得慘烈”這一選項,只有“贏得漂亮”或者“輸得徹底”這兩種可能。格魯吉亞挑起這場戰爭之前英美法德四國本來是準備要介入的,但是介於俄軍反應迅速,且行動縝密,歐美勢力放棄了介入俄格戰爭的計劃。


貞觀防務


你這就是一個標題黨,就是想吸引眼球的。在2008年8月8日的俄格軍事衝突中俄羅斯應該說是反應迅速,戰果顯著,短短5天時間就徹底打敗格魯吉亞軍隊,並且恢復了南奧塞梯地區的和平。


2008月8月8日正直北京奧運會開幕之時,普京正在參加開幕會,然而格魯吉亞想要在普京不在家的時候,以軍事快速突擊的方式徹底解決南奧塞梯地區和阿布哈茲的問題。然而格魯吉亞竟然攻擊在這裡維持和平的俄羅斯軍人。這讓在北京的俄羅斯總理普京於9日立即回國,主持對格魯吉亞危機的處理。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在軍事實力上就是相差懸殊,只是格魯吉亞受到北約的蠱惑,以為出門在外的普京總理不會對格魯吉亞的行動有太大的反應。並且認為俄羅斯會忌憚有北約的保護,不敢與格魯吉亞直接衝突。只是沒想到北約真的不敢跟俄羅斯直接硬懟。
俄軍開進格魯吉亞

結果則是俄羅斯直接9日出兵南奧塞梯地區,而在這之前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只用了13個小時就攻佔了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勝利來的太快了,薩卡什維利有點狂妄自大了,並且開始向俄羅斯維和部隊進攻。這下可給俄羅斯一個更好的藉口。



於是俄羅斯駐北高加索的第四集團的58集團軍開始接到命令後2個小時向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開進。在軍隊數量上俄羅斯北高加索軍區擁有絕對的優勢,配備作戰飛機459架,1個轟炸師裝備112架蘇-24,1個殲擊轟炸師配備98架蘇-25,35架蘇-22。1個偵查團配備50架蘇-24,4個航空團配備105架米格-29,59架蘇-27。地空導彈發射架125部。


然而對格魯吉亞的空中打擊卻只出動了其第4集團軍的50%的軍力。俄軍對格魯吉亞防空設施,雷達基站,飛機跑到道,公路,橋樑,港口,機械修理廠等進行了定點打擊行動。很快就奪得了控制權。很快就打擊掉了格魯吉亞軍隊的士氣,並且很快敗下陣來。
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


俄羅斯在9日進軍格魯吉亞在15日和16日就與格魯吉亞簽訂了停戰協定。
18日俄羅斯軍隊撤出了南奧塞梯地區,格魯吉亞危機結束。短短10的時間,俄羅斯徹底平復了格魯吉亞的魯莽行動。徹底打擊了北約的氣焰,也給格魯吉亞好好的上了一課。



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普京

在這次衝突中,給格魯吉亞軍隊造成215人死亡,1469人受傷,4人失蹤。俄羅斯軍人74人死亡,171人受傷,19人失蹤。但是對南奧塞梯的平民卻死亡高達1600多人。這樣的戰果怎麼能說俄羅斯贏的慘烈呢?


格魯吉亞軍隊

只能說這次戰鬥也讓俄羅斯檢驗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和應對沖突的反應。同時暴露出來俄羅斯軍隊在信息化作戰方面的空缺,指揮機構上的臃腫,效率的相對低下。不存在題主的問題!

謝謝大家的閱讀!!!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首先到達戰場的是俄空軍,其實在俄空軍出動前,俄軍地面部隊已經開始行動,其空軍的反應慢了很多。俄羅斯的空軍在這次“五日戰爭”中暴露了很多問題,反應慢就是其中之一,導致俄軍維和部隊在戰爭爆發後14個小時內沒有得到空中支援,在格魯吉亞空軍的火力下被動挨打,造成較大的傷亡。

第二個還是反應慢,同時還有個空地協調問題,第4空防集團軍沒有在第一時間給第58集團軍派出火力引導組,沒有火力引導組怎麼去建立空地協同?這在美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第58集團軍的2個先遣營在開進途中沒有得到空中支援,被迫和設伏的格特種旅硬拼地面火力,造成了一些可以避免的損失。如果空軍及時到位,奪取制空權,格特種旅是無法與俄空中火力抗衡的,只能撤出阻擊陣地讓俄軍順利通行。

第三個,是對制空權控制不到位。這場戰爭中面對僅僅10架左右蘇-25戰機的格魯吉亞空軍,俄第4空防集團軍損失慘重,共有6架飛機被擊落,包括3架強擊機(1架蘇-25SM、2架蘇-25BM)、2架蘇-24M轟炸機和1架圖-22MZ遠程超音速轟炸機。其中3架(2架蘇-25BM和1架蘇-24M)是因俄防空武器的失誤而擊落的。另外有4架蘇-25損壞嚴重。(俄國防部只承認損失了4架飛機。格魯吉亞方面則堅稱擊毀了21架俄軍飛機。)這裡有兩點,一還是空地協同不到位,如果是1架,可能是失誤,短短几天3架飛機被誤擊,這就是個訓練水平問題了,說明平時的空地聯合訓練不夠,陸軍防空兵對於協同的規定、信記號不熟悉,臨陣操刀問題就出來了;二是俄空軍對格魯吉亞方面電子壓制不到位,現代戰爭取得制空權的關鍵其實在於制電磁權,而電子壓制不到位的原因是沒有完全搞清楚格魯吉亞防空陣地的部署以及其防空力量的強弱,情報沒到位;當然也可能是電子壓制不成功,格魯吉亞抗電子干擾能力強於俄羅斯的預計。(據說格魯吉亞沒有全國一體的防空體系,防空陣地都是單獨零散部署,這種不夠正規化的情況反而取得了好的效果。)尤其是圖-22戰略轟炸機被擊落,說明俄羅斯方面確實沒搞清格魯吉亞方面的防空導彈到底有些什麼。三是據說俄軍居然沒使用反輻射導彈,這個也就罷了,畢竟老毛子那會太窮了。四是,格軍防空未成體系,零星分散部署,又吸取現代戰爭的經驗,開關機時機掌握比較好。俄羅斯的空軍和美軍比起來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雖然俄空軍表現一般,但相比格軍弱小的空中力量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在俄空軍打擊下,格軍戰機基本全部被毀,地面目標也遭到嚴重打擊。

空軍差了點,陸軍表現就受到影響了,雖然俄軍保持了較快的進展,8日下午俄軍先頭部隊就抵達茨欣瓦利郊區,在向市區前進途中,因為沒有空軍,再次遭到格軍特種部隊伏擊,南奧塞梯集團總指揮赫魯廖夫中將負傷被送去了醫院,135團政治副團長陣亡。雖然沒有空中支援是一方面原因,但把責任全部推到空軍頭上去就不對了。試想,如果設伏的格軍兵力火力達到一定規模,俄軍豈不是要吃大虧,先頭的135團加強營很可能會失去戰鬥力,影響俄軍後期作戰。從地面部隊本身來講被伏擊的原因是推進太快,先頭部隊孤立突出,給了格軍戰機。俄軍迅速推進是有他的政治考慮的,就是想速戰速決,最快速度最短時間結束戰爭,不給外部干涉勢力介入的機會。

戰略構想沒有問題,戰術實施有問題。表現在兩點:一是偵察搜索不夠,沒有發現格軍部署。有58集團軍自身的偵察部隊的原因,也有沒善加利用南奧塞梯地方武裝,沒有建立與他們之間的有效的溝通聯繫,信息共享不及時的原因。做為本地人,他們的情報來的比俄軍快。二是輕敵。在尚未完全控制茨欣瓦利郊區的情況下,總指揮就急急忙忙帶著作戰參謀們來到最前沿了,與他同行的還有新聞記者。這個就有點把打仗當兒戲了,很有點當年的麥克阿瑟的味道,實在是太不把格軍當人看了,這種赤裸裸的藐視任何人都不會容忍,結果格軍特種部隊就給了他一個教訓。雖說赫魯廖夫被擊傷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借用記著的手機打電話,被格軍準確定位,遭到“達納”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火火力覆蓋而重傷。這裡有俄軍通信能力弱、指揮官自己不遵守戰場紀律的因素;根本原因還是想出風頭,試想要是他老老實實待在基本指揮所,會有這樣的事?

當9日凌晨俄軍主力抵達後,135團立即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向茨欣瓦利的格軍展開強攻,迫使格軍撤出了茨欣瓦利,同時76空降師一部兵力在茨欣瓦利附近地域空降奪取了附近制高點及瓦利阿尼車站,切斷了格軍預備隊前進的通道,斷絕了茨欣瓦利格軍的退路。503團在135團後超越135團對格軍發起進攻;當晚,格軍在俄軍強勢攻擊下全面潰退,俄軍進至茨欣瓦利南郊。這裡可以看到135團是一梯隊,負責突破格軍前沿,並解救被圍維和部隊;503團是二梯隊,負責向格軍縱深發展進攻;76空降師負責穿插,奪取格軍縱深後方要點,對格軍實施分割。3個部隊完成任務都十分出色,僅一天時間就擊破當面兵力相當之強敵,表現出了俄陸軍強勁的作戰能力。要知道這是在先頭部隊遭到伏擊,指揮官受傷離開戰場,初戰不利的情況下完成的;而且當面之敵格軍是按美軍標準組建、裝備,由美軍軍事顧問指導訓練的,是一個美陸軍的山寨版,薩卡什維利敢於動武,這支“美式”軍隊也是其資本之一,其第1旅和第4旅更是格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兩次車臣之戰後的俄羅斯陸軍不可小覷。要讓美軍來打,這樣的兵力美軍絕對是不會如此大膽進攻的,其陸軍肯定是等著空軍和陸航部隊把對方打個七七八八後再突擊去收拾殘敵,也許自己的損失會比俄軍小,但速度肯定沒俄軍快。

10日,格軍集中3個機步營的兵力,組織對俄軍進行反擊,企圖奪回茨欣瓦利。這個反擊行動是在下午,而這時俄軍後續部隊已經進入南奧塞梯,計有“東方”、“西方”特種營2個車臣連、空降76師一部、空降98旅一部、第45獨立偵察團特種分隊、第42近衛摩步師一個團、693團一部等,已經形成了對南奧塞梯格軍的兵力優勢,並清剿了茨欣瓦利的格軍殘部。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格軍的反擊只是困獸之鬥,毫無懸念的失敗了,大部分部隊直接就投降了,可見其實此時的格軍已經失去鬥志,這次反擊只是勉強之舉。剩餘格軍向哥里撤退,然而俄軍的作戰計劃相當完備,早已明確了追擊部隊,格軍在撤退一開始就遭到了俄軍追擊,瞬間潰不成軍,殘餘格軍基本全部被殲,俄軍進至哥里,呈完全分割格魯吉亞全國之勢。

俄軍的強大不必再提,這裡只講一個問題,按常規的作戰思想,在對方集結兵力準備反擊的時候,應在其兵力尚在集結中就發起空中和地面遠程火力突擊,打亂其作戰部署,然後趁其混亂實施地面突擊,一舉擊破之。格軍反擊是在下午,能見度好,俄軍又握有制空權,按理應該能事先發現格軍兵力調動集結的種種跡象才對。這個問題說明:俄軍可能,一、地面部隊的偵察能力不夠;二、地面部隊偵察不夠沒關係,正常。可空中力量、包括空間力量應該能有所察覺才對啊,在戰事中沒有體現出來。那就說明還是前面提過的老問題——空地協同有問題,也許沒有建立好溝通聯絡,也許陸、空軍根本沒派無人機(注:當時俄軍不重視無人機,其技術水平還比較差。無人機其實就是機器人作戰,未來戰爭必定是機器人作戰)、偵察機去偵察。如果確實是這樣子,和美軍作戰是要吃大虧的,哪怕你陸軍訓練水平強於美軍,但你的戰場情報獲知的能力、聯合作戰的能力、協同的能力不及美軍。要知道美軍最強的就是信息系統,情報獲知快,傳輸快,指揮控制快,總能先你一步,先手處處在別人那,這仗就沒法打了。

三、空軍不給力,那還有陸航部隊,一樣可以派出偵察直升機啊。問題又出來了,98年俄羅斯軍隊改革時把陸航部隊劃給空軍了,可能他們當時認為會飛的都應該歸空軍管,這樣一來陸航和陸軍就完全不搭界了,本來陸軍可以自己乾的事就得和空軍溝通、聯絡、協同,變成了跨軍種,關係協調起來就複雜多了,對作戰效能的影響就變大。而且空軍飛殲擊機、轟炸機的對飛直升機的不是很看得上,裁軍時大量裁減了陸航部隊的人,這些熟悉空地協同的專業骨幹離開部隊大大影響了俄空軍和陸軍之間的協同配合。

在阿布哈茲方向,俄軍的行動速度比南奧塞梯方向更快,格軍還沒完全展開作戰部署就遭到了俄軍進攻。這邊的格魯吉亞人倒也老實,捱了打後立馬乖乖地往家裡逃,立即就全線撤退。這下阿布哈茲的地方武裝就威風了,在俄軍的掩護下大舉進攻;9日其一部推進至格阿邊境,另一部進入科爾多河谷上游,並於12日在俄軍第7空降師配合下包圍格魯吉言特種旅大部,完全奪取科爾多河谷。俄軍自己在格魯吉亞境內急突猛進,反正格軍在這個方向已經基本沒有抵抗了。11日,格境內的祖格季季、謝納基、波季港相繼被佔,而正在當日格魯吉亞的2000名維和部隊才由美國人幫他們運回國,回不回來其實都一樣大勢已去,讓他們上戰場也只有投降的份。

在這個方向的海上,俄軍黑海艦隊的特混編隊於9日抵達格魯吉亞海域,對格魯吉亞實施全面海上封鎖。10日,俄軍對4艘格導彈艇開火併擊沉1艘,這對外部干涉勢力起到了極大的威懾作用,北約海軍只敢在遠處遊弋而不敢靠近。

其實這個時候俄軍的戰略目標已經基本達成,就算想滅了格魯吉亞也只是舉手之勞,只是俄羅斯的戰略就是以戰迫和,格魯吉亞的薩卡什維利只得向其西方主子求援。12日,法國總統薩科奇和梅德韋傑夫達成了和平協議,格方當然表示接受。隨後,梅德韋傑夫宣佈“強制和平行動”結束,俄軍共陣亡74人,傷173人,失蹤19人;格軍死亡和失蹤170人,受傷1800人,另有7000餘人被俘,幾乎所有的重裝備和軍事設施都損失殆盡,相當長時間內失去了戰爭能力。

最後講一個小問題。

小問題就是關於俄軍的T-72坦克。在本次戰爭中俄軍參戰部隊中還是有大量的老式T-72坦克,看起來這種武器裝備已經過時了,在使用俄製武器的國家和美國的交戰中,T-72坦克被打得落花流水慘不忍睹。然而在俄格之戰中T-72坦克卻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俄羅斯的軍事實力遠強於那些和美國作戰的國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得明白,只要一種武器系統能很好地結合在整個作戰體系中作戰時,其威力自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而當其被對手從其作戰體系中剝離時,再先進的兵器也是無力與敵方整個作戰體系抗衡的。


這才是戰爭王正興


敢問題主:從哪看出來的“俄羅斯在俄格戰爭中贏的這麼慘烈”?俄軍死亡人數約為格魯吉亞軍隊的1/3,傷亡人數還不到格魯吉亞的1/8,失蹤共19人。俄格戰爭,爆發於2008年8月8日,總共打了5天,戰爭結束。雙方加在一起的傷亡總數約2000人,其中雙方戰死、失蹤人數加在一起為312人。這樣一場衝突,也叫“慘烈”?

嚴格來說,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連戰爭都不應該算,就是一場衝突。如果俄羅斯在2008年俄格衝突中的傷亡就能稱為“慘烈”的話,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共約4870人戰死、約4400人死於各種事故(路邊炸彈等)、超過5.6萬人受傷,美國這又算是什麼?這標題純粹就是為了吸引眼球,或者說題主對於戰爭根本就沒有任何瞭解。戰爭就是一臺巨大的“絞肉機”,強如美軍也無法避免傷亡。



俄格戰爭(說是俄格衝突更準確),表面上看就是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因為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獨立問題引發的衝突。但實質上是因為北約東擴、格魯吉亞試圖加入北約引起的。格魯吉亞與烏克蘭問題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北約東擴、俄羅斯反制的結果,唯一的區別就是:格魯吉亞領導人自信心爆棚,憑藉北約的支持,出兵南奧塞梯,試圖以武力解決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領土主權問題。


結果是格魯吉亞被北約“放了鴿子”,打了5天,北約的支持也不見個動靜,最後只能認輸。也不知道是北約太“狡猾”,還是格魯吉亞、烏克蘭的領導人智商有問題,都在這個“加入北約”問題上吃了大虧。更可笑的是,到今天為止,格魯吉亞、烏克蘭的領導人仍然削尖了腦袋試圖加入北約。已為它人棋子,尚不自知。嘿嘿,如果不是為了打壓俄羅斯,北約會要這兩個國家加入?妄想一朝加入北約就能變成發達國家,北約可沒那個閒錢。

也不知道格魯吉亞政府的信心來自何處,看看格魯吉亞的軍力:2008年格魯吉亞現役21500餘人,準軍事部隊11700人,包括陸軍約17800人,海軍900人,空軍1300人,國民衛隊1600人等;裝備更是少得可憐,約130輛坦克,還有不足一箇中隊的戰鬥機。美國是以大欺小,格魯吉亞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弱凌強,以小欺大。這點家底就敢挑戰俄羅斯,看來這北約還真是有足夠的誘惑力,弄得格魯吉亞政府都跟打了“雞血”似的,連美國都不敢惹的俄羅斯也敢不放在眼裡。

一個國家的政府,不想著靠自身的發展,指望著在它國的幫助下能夠“一步登天”?天下可沒有白吃的午餐。對於格魯吉亞在奧運會期間發動的軍事行動,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應對簡單、直接——出兵。5天時間就徹底打敗格魯吉亞軍隊,並且恢復了南奧塞梯地區的和平。北約根本就沒來得及反應,或者說是壓根就沒想有什麼反應,戰爭結束。

結束語,儒道之主認為:俄羅斯此次反應迅速,採取陸上攻擊、海上圍堵、空中打擊、網絡攻擊的多方位聯合作戰。儘管2008年的俄格衝突中的俄羅斯軍隊,還沒有真正的達到陸、海、空、天、電、磁一體化的聯合作戰,也就是常說的體系化作戰,但這無疑是俄軍體系化作戰的開始。



儒道之主


俄格戰爭並不慘烈!俄軍以極少的代價便已經取得了對格魯吉亞的戰爭完勝!格魯吉亞戰爭是俄羅斯整軍完成後的第一次出擊,在第一次出征中便取得了良好的戰果。只能說對比美軍的作戰行動,俄軍還是有可提升空間的!比如,在實現登陸作戰的時候,有人估計,美軍只需45分鐘便可完成,但是俄羅斯卻用了足足26個小時,也就是格魯吉亞自己軍力太弱,否則俄羅斯有可能會重蹈車臣戰爭覆輒。這是俄軍自己的硬件問題,由於俄羅斯缺乏大型兩棲登陸艦,很多重型裝備無法立馬投入使用!

俄羅斯整軍從普京上臺後開始,首先改動的是基本作戰單位,由師改旅。實現戰爭小規模化,反應快速化。比如,曾經的前蘇聯調動一支整編師需要一年時間才能造成集結,推進,重新部署。現在的俄軍卻不是,只需短短數日便可完成旅級部隊,的集結調動與進攻!而格魯吉亞就是一個最成功的佐證!


優己


2008年爆發的俄格戰爭持續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六日。戰爭還是以俄羅斯方面的壓倒性優勢結束的,並在達成戰略目標後,主動撤出了戰場。然而,這場戰爭不僅得到了世界性的關注,俄羅斯自己也進行了反思,認為在戰爭過程當中爆發出了一些軍事問題。

比如,俄羅斯機械化部隊在行進過程當中,竟然出現了大面積的坦克老化故障,致使行進速度大大延後;在巷戰中,俄羅斯的通訊設施竟然出現故障,不得已採用個人手機或乾脆用吼的方式指揮部隊;空軍在實際作戰中暴露出經驗不足的問題,頻繁出現誤傷友軍的事件等。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俄羅斯在俄格戰爭中可以勝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具備的巨大體量,僅靠數量完全彌補了質量的缺陷,但如果對手不是小國格魯吉亞,而是其他大中型國家的話,那麼戰爭結果很可能更加複雜。俄羅斯自己知道這一點,俄格戰爭後也啟動了大規模軍事改革建設。


琺大庶吉士




這個問題的提法是不正確的,應該說為什麼贏得那麼輕鬆?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期間,普京在北京觀看奧運會的時候,格魯吉亞撕毀了俄、格、南、歐四方達成的和平協議突然對南奧塞梯發動了突襲。


普京立即回國組織反擊,俄羅斯第58集團軍迅速出擊,對突入南奧塞梯首都的格軍予以了迎頭痛擊。同時俄羅斯派出了空軍對格魯吉亞境內的重要軍事目標進行打擊。而且空降了特種部隊到格魯吉亞腹地。

在俄羅斯的壓倒性優勢面前,格魯吉亞根本無力招架。歐美國家也紛紛表態,不願意為格魯吉亞火中取栗。格魯吉亞無奈宣佈接受俄羅斯的六項和平倡議。


從開戰到結束,只用了僅僅五天時間。這次戰爭共造成格魯吉亞軍隊215人死亡,1469人受傷,4人失蹤;俄羅斯軍隊74人死亡,171人負傷,19人失蹤,以及約1600名南奧塞梯平民死亡。

此戰的後果是南奧塞梯徹底的脫離了格魯吉亞。戰爭開始的狀況是,格魯吉亞做了精心的準備,妄圖一舉拿下南奧塞梯作為向西方交的投名狀,從過程來看,普京其實也做了精心的準備,只是內緊外鬆而已。


薩卡什維利這個通過顏色革命上臺的毛小夥子,仗恃著背後有歐美的支持。想簡單快速的解決南奧塞梯,在國內凸顯政績,在西方交出投名狀。但是他低估了普京,低估了俄羅斯的軍事能力。在普京的老謀深算跟前,他還是個毛孩子。



結果格魯吉亞輸掉了戰爭也徹底失去了南奧塞梯,薩卡什維利不久也被趕下了臺。其實南北奧賽梯在18世紀就已經併入沙俄版圖,在蘇聯時代被劃成兩半,一半歸俄羅斯一半歸格魯吉亞。蘇聯解體後,南奧塞梯堅決要跟北奧賽梯合併,脫離格魯吉亞,該國90%以上的民意也要求脫離格魯吉亞。


謝金澎


慘烈?你到底理解慘烈這個詞麼,只有雙方投入都巨大並且即使勝利的一方都損失巨大的戰鬥才叫慘烈,俄羅斯打敗格魯吉亞哪裡來的慘烈,都不瞭解一下實情?還是你想突出一下俄軍這場戰鬥暴露的弱點?還是你壓根就是看快餐新聞人家說慘烈你也來慘烈。

俄格衝突只有五天,俄軍實際上直接碾壓格魯吉亞軍隊,無論從任何層面,對於俄軍來說,損失的幾架飛機跟一些士兵,對它造不成任何損失,只不過外界媒體過度關注了。媒體無外乎是想報道俄軍的戰鬥情況,那它跟蘇聯時代比較,然後得出一個結論。你覺得格魯吉亞軍隊給俄軍造成多大麻煩?多大傷亡了麼?壓根不算什麼。

2008年,普京執政的第八年,也是普京執政時代的一次強力對外展示的年代。普京執政時期,軍隊的戰鬥力恢復,是俄羅斯整個國家極其重要的任務,此時的美國將反導系統部署東歐,北約持續東進,已經嚴重威脅俄羅斯安全,南部的格魯吉亞再不出手打擊,更加使得高加索地區情勢嚴峻,所以當俄軍南進時候,任何媒體,都想看看八年時間,俄羅斯軍隊是否恢復了往日的榮光。

俄軍南下是極為迅速的,開戰三小時內58集團軍先鋒就已經開進戰區進行作戰,特種部隊更是已經深入格魯吉亞地區。對於這樣的情況,格魯吉亞顯然沒有做好完全準備,海軍基地在大名鼎鼎的“東方營”還沒到來時候就已經被拋棄。而開戰前,西方國家並沒有太多的認為俄軍會馬上開進格魯吉亞,因為舊有的印象裡面,俄軍已經衰落,集結大規模軍隊需要時間,但是從俄格衝突看,俄軍並沒有因為蘇聯解體而喪失大規模迅速集結軍團的能力,並且戰爭前的掩蓋做的很好。從後來的敘利亞戰爭中,你可以更加發現,俄羅斯軍隊的遠程調動,大規模調動都是極為快速的,而且都是在非常有效的掩護下迅速達成目的,到達戰場。其次,俄軍在戰鬥中,步跑協同依然非常出色,特種部隊的作戰能力沒有降低。俄格衝突使得俄羅斯得到很多信息化作戰的評估,為後來的幾次大規模軍事改革提供了方向,也使得敘利亞戰場上的俄軍讓世人看見了新面貌。

俄格衝突暴露的俄軍缺點是很直接,明瞭的。整個蘇聯解體所產生的地緣災難,換做美國,都是會導致軍隊動盪的。美國如果解體,你覺得它的軍隊還會有那麼好的信息化作戰能力麼?最大缺點,就是信息化嚴重不足,軍隊受蘇聯大兵團作戰影響過大,各級指揮體系機構臃腫,使得反應效率降低,戰場反應慢,情報效率不足。這在俄軍2012到2014的軍隊改革中成為重中之重。其次,步兵單兵作戰能力有待提高,俄羅斯陸軍單兵受到多方影響,所以能力還未恢復到蘇聯最高水平。再者,空軍的信息化作戰能力,精確制導方面非常欠缺,沒有這個方面的裝備。整體俄軍裝備較舊,現代化比率較低。

雖然俄軍贏了,實際也贏得輕鬆,然而損失的東西也算是交學費,08年之後,俄軍的改革全面西化,這也使得俄軍慢慢得將作戰能力恢復到蘇聯時代的最高水平,而不是樓主你所說的什麼慘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