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獨居的動物要比群居的動物生存能力要強,凶悍,這有什麼科學依據?

自然之樹


因為弱會被吃掉,保護自己是本能,古人講一個拼命十個難擋。愛拼才能贏。


董芳142365933


很顯然題主所說獨居比群居動物兇狠是偽命題。

群居動物相比於獨居動物更聰明,它們更加懂得抱團取暖。

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喜歡群居,強大的獅子,配合默契的狼群,勤勞的蜜蜂,放飛自我的犀牛群,力不能敵的象群,總之在生物種群中有大量的生物無論強大與否它們似乎更喜歡群居。

大象群居照片

當然也會有獨行俠,我們常常形容兩個人爭鋒相對,通常用“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來比喻,事實就是這樣。獨行俠對於自身的實力有著非常的自信。

“獨行俠”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老虎是出名的獨行俠,不喜歡群居,它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之一,獵取超過自身體重的4-5倍的動物,一次進食約40公斤,能充分補充狩獵過程中損失的能量,通常情況下,獵物如果不被其他的動物“撿剩”,一次狩獵可以滿足5天左右的共給。

從食物鏈原則上出發,能量傳遞是每次遞減80%-90%,綠色植物—食草動物—肉食動物之間能量層層遞減,打個比方,植物的熱量是1000焦耳,食草動物獲得能量是1000*20%=200焦耳(按照能量傳遞最大額度計算),傳遞到最高等級的獵食者能量為200*20%=40焦耳。

獲取的能量少,加上狩獵本身過程中需要消耗約大量能量,它們必須要大量的食物完成自身所需的生長髮育和繁殖。所以不得不通過大量的進食彌補虧空。

如果此時再出現一群老虎,那麼它們分配到食物少的可憐,無法滿足自身能量,可能有人會問,群體捕獵不是更容易捕獲獵物嗎?

是的,群體合作是容易捕獲到獵物,獅子就是組隊刷怪,但是千萬不要忘記生存兩者的生存環境存在天差地別,老虎生活在森林,獅子生活在草原。

自然界動物是明顯“自私”的生物,獵物必須由頭領先吃,剩下的才輪到小兵。獅子的群體捕獵是不得已為之,獅子的草原天敵有很多,如鬣狗群,無論哪方單一的碰見對方討不到絲毫好處。

鬣狗追捕獅子圖片

強敵環伺的情況下,獅子必須要抱團,分則弱,合則強,千古不變的道理。

漫長的生物進化史中,老虎和獅子是進化相對完美的生物,老虎所採取的策略是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相應的成功,老虎採取的是封閉型和分離型,每隻老虎都有各自領地,彼此不相見,避免因繁衍和食物問題發生衝突,從而避免因同種族競爭造成的數量銳減。

獅子採取開放型和聚集性,歡迎異性加入團隊,增強整體實力,面對強敵環伺的情況,保持著數量優勢,毫無疑問是最佳的策略。

弱小動物的群居等於求存

對於弱小的動物,群居是尤其重要的事情,畢竟天敵太多,稍有不慎就會被偷襲。它們是比較溫和,不會主動攻擊其他動物,鳥群、蜂群、鹿群和猴群是典型的代表。因為他們弱小,需要一起發展,鹿剛出生一會便能跑、能跳。一個大整體集體行動提高了生存機率,畢竟它們屬於較弱的食草動物,不像是犛牛成群跑過,獅子只能望洋興嘆,任何生物被尖銳的犄角捅一下,後果不言而喻。

一群犛牛照片

鹿群唯一的本領就是跑的快,耐力好,群體的作用在逃離危險起到關鍵性作用。整體行動往往活給捕食者產生迷茫性,群體性動物的奔跑具有很強的迷芒性,追逐獵物的過程中,很容易迷失了狩獵前定下的目標,從而放棄捕捉,所以群居在抵禦天敵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還有著其他的優勢,保證了繁衍數量,不過群體部落雌性生物較少的情況下,會加劇個體之間的相互競爭,此時他們也會暴露出“蠻橫”的一面,同類之間大大出手,勝者獲得配偶,敗者一無所有。

這就是生物界的生存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除了競爭關係,剩下的就是合作,精確的分工是保持著群體存在的必要條件,各司其職才會保證群居的完整性。

螞蟻是自然界分工最為明確的動物之一,一出生便有工作標籤,工蟻、兵蟻、雄蟻、蟻后。

工蟻:負責搬運尋找食物

兵蟻:負責抵禦敵人

蟻后:負責生產下一代

雄蟻:負責配合蟻后

每個工種承擔著對應的責任,維持著螞蟻王國的日常運轉,是最接近人類分工的模式。

總結和分析: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生物群居特點:生存環境壓力大、實力較弱、天敵多。

獨居生物:生存環境壓力小、實力普遍強、天敵近乎無。

整體而言,我們之所以會誤以為獨居生物比群居生物兇狠,是因為潛意識中群居生物佔據了生物界的絕大部分,而大部分的群居動物是普遍弱小,從而產生了錯覺了。

好了文章到結束了,我是騎著獅子看日落的外星人,歡迎關注!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大家好,我是愛畫畫的么么,很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獨居的動物要比群居的動物生存能力要強,比較兇悍,這有什麼科學依據?首先一般食草動物是群居的,那麼食草動物跟食肉動物,是沒法比的。那麼我們就拿食肉動物來比較吧!群聚的話,一般是遇到困難共同承擔,捕捉到獵物都是共同分享,雖然群居動物在對抗外敵的時候都是比較容易保全自己,體力上得不到很好的鍛鍊,但是他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很容易,有一些動物會吃不飽。而獨居動物呢?狩獵是獨自狩獵,抵抗外敵的時候也是獨自抵抗,他們的,警覺性動物要高,在與外地搏鬥的時候,體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鍛鍊,在捕捉到獵物的時候,他們能適時地保存獵物,以備不時之需。當然獨居,動物是比較容易被外敵殺死,但是真正能活下來的那些都是拼殺出來的。所以同種動物同樣年齡的動物相比,獨居的動物要比群居的要兇猛強悍一些。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您能滿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41b7130707e43fc8c20a5368f544db7\

愛畫畫的么么


觀點不對,不同物種力量不一樣,老虎獨居,大象群居,獅子群居,獵豹獨居,也有群居動物離家獨居的,比如成年雄獅被獅王趕走,這獅子就得趁年輕趕緊當王,否則很容易死去,雄獅的鬃毛顏色深,加上體型大,獵物老遠就能看見它,它生來就不是打獵的料,所幸雄獅的壯年時期就兩年,所以總有那麼一天老獅王會被取代,看起來也就像是作者說的,獨居猛於群居,當上獅王的雄獅接管獅群會肅清自己的後宮,雜種不能留,除非雜種是發育好了的成年雌性,可以交配的那種,隊伍裡是絕對不能有發育好的成年雄獅的,回報之豐厚不僅如此,連食物都由母獅子提供,母獅子們捕獲獵物後獅王上去就直接先吃,吃飽為止,唯一要做的就是當好擂主,因為其他的單身漢會經常挑戰,這些單身漢很多大多都是年輕雄獅,因為單身活不久,能活下來就能與獅王一戰,如果獅子王也年輕,那麼就能守住擂臺,因為有母獅子助陣,假如獅王年邁,縱有母獅子助陣還不能贏,那麼獅王就易主,母獅子們接納小鮮肉為新主。說了這麼多呢,就是想說明獨居群居動物的戰力無法得到很好的比較,要麼物種不同,要麼年齡不同。


人貴自知不明


[呲牙] 這個道理淺顯滴狠。不信就把你弄無人區野外山林,只要你還想活著,能活著,肯定能耐大漲,本事提高,甚至能重現武松打虎或徒手搏獅子!

群居輕鬆多啦!有人還燒滴胡說,甚嘛道德綁架啦、父母討厭哪!反過來又兒女不孝啊、人性扯淡啊!

這個不需要什麼“科學”依據,可學不可學,懂點兒人情事理就妥妥滴清楚了呀![笑哭]


西山逸隱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或者是從宇宙天文學這個角度來說。質量越大實力越強的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比如老虎和恆星還有黑洞。質量或者實力弱的才連成片。比如陸地上的蜜蜂群、螞蟻,海洋裡的蝦群魚群和宇宙中的隕石帶。

生物不管成群結隊還是單打獨鬥,都要有一定的戰鬥力才活得下去。只要一離群了很容易就會死掉。


凡人唔張


理據不太充份,大象,河馬,水牛,獅群,人類社會,北美灰狼群,殺人鯨群……,等,以上全部都是強者,而且全部都是群居的。

尤其以人類,被視為萬物之靈,智慧及創造力超群。

殺人鯨群亦被視為海中動物之中,能力與智慧的表表者。

獅子群捕,幾乎獵到陸地上所有巨獸,如大象,河馬,長頸鹿等,全部有視頻可證,其他掠食獸,望塵莫及。


天上凡間11159448497


群居的動物,其中難免有偷奸耍滑、光吃飯不活的主,時間一長,整個團隊的殺氣和功能就開始鬆懈退化,鬥志也開始渙散!比如獅群,當一頭獅王領導獅群的時間過長,自然界就一定會給這個獅群換個老大,老獅王它太懶了,且體態雍腫,難擔大任!


鄒志軍1107


整個地球經緯海拔高山;

從古生物植被卵蛋動命;

也包括改日換月陳新人;

集體好生存獨不強難活。


李志勇LZY


一般生存能力較低才喜歡群居,組團闖江湖的意思,而江湖大俠一般獨來獨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