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據說歷史上劉邦快要去世的時候,為什麼要派陳平去除掉樊噲?

等她懂你


不是據說,而是真事。但問題在出在哪裡,樊噲可是劉邦從小玩到大,而且還是連襟。為什麼劉邦因為一些誣告不加分辨就要殺了樊噲,就不怕呂雉反對嗎?劉邦殺其他人還能理解,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劉邦可是親口說過,樊噲開國功勞可是排第五(《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

劉邦開國以後,樊噲受封“舞陽侯”,這裡面既有樊噲的戰功也有劉邦提攜。樊噲與其他人不同在於樊噲不僅是功臣還是親戚,天然的劉邦政治盟友。在漢初劉邦的在位的時候,有兩大集團,一是功勳集團,二是諸侯王集團(包括八個異姓王)而劉邦登基以後基本打壓是異姓王,劉邦自己就滅了七個異姓王。在劉邦的臨終之前,立有兩條盟約,一是非劉不王、二是非軍功不侯。實際上,劉邦也擔心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的性命。自從立劉如意為太子不成,劉邦就預感到以呂雉的脾氣必然會要戚夫人母子性命,為了保護他們母子的性命必須要採取相應的措施,

劉邦皇帝生涯的晚期,最大的敵人就是功勳集團,劉邦有理由相信以樊噲身份必然要和呂雉沆瀣一氣。自己一旦死了,樊噲必然會成為呂雉的幫手。此人將來一旦和呂雉聯手,軍政大權就落在呂氏一族的手裡了,這樣會對劉氏江山造成莫大的威脅。殺樊噲就是必然。就憑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就一定會作為呂后最重要、最有能力的支持者,不殺還留著過年。但只能說,殺樊噲這事是一步臭棋、陳平周勃都不願意幹公然抗旨。可以說,當時的局勢已經脫離劉邦的控制。

應該說,劉邦和樊噲關係和親厚,呂雉對這個妹夫印象也不錯,臨光侯呂嬃和樊噲感情也不錯,但晚年的劉邦不得不為子孫考慮,太子有呂雉照顧,劉邦也不算太擔心,但劉邦擔心功勳集團與呂雉勾結,打壓宗室集團,所以立下非劉氏不王,而此時樊噲就是功勳集團而且還是呂雉至親,再加上樊噲要殺劉如意傳言,劉邦才怒道:“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樊噲看到我病重,這是希望我死啊!)”這才要殺樊噲。而此時的樊噲領兵二十萬大軍北征燕國。劉邦也怕堅持不到樊噲回朝,這才派陳平和周勃去殺樊噲。而且制定由周勃擔任主將,掌握軍隊,繼續作戰。

劉邦在位期間不斷地打壓功勳集團(殺韓信)諸侯王,就是不允許功勳集團派與外戚派結黨,樊噲與其他傳統功臣的唯一區別在於樊噲娶了呂后妹妹。所以劉邦樊噲當成外戚而不是功勳集團而,白馬之盟”,誅殺樊噲,打壓蕭何,這些都是劉邦制約呂雉的方式,劉邦把樊噲看成呂雉一黨,劉邦本來就對呂雉本來就放心不下,如今聽說樊噲和呂后搞在一塊。自然要殺樊噲而後快。事情自然沒有做成,樊噲走半道,劉邦就駕崩了。樊噲時來運轉,被呂雉加封為大將軍,左丞相。六年以後在家中安詳去世。也算善終。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清水空流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通俗點講,一是因為樊噲自己作死,二是因為樊噲屬呂后一黨。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我看回答裡很多人在用長篇大論回答這個問題,我就反其道而行之,簡單說上幾條理由,大家如果有其他更好的理由,也可以在評論區補充。

一、劉邦晚年欲立劉如意為太子,呂后一黨是最大的阻力,而樊噲是呂后一黨的中堅力量。

話說劉邦能建立漢室江山,呂后是出過大力大,劉邦稱帝后,能接連處死了韓信、英布等對漢室江山有威脅的人,不得不說那也是託了呂后的福。

然而,劉邦晚年卻極度討厭呂后,特別是在有了戚夫人後,劉邦越發地瞧自己的結髮妻子呂雉不順眼了。恨屋及烏,連帶著劉邦也開始討厭起了太子劉盈,不誇張的說,那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這個時候,戚夫人一看機會來了,便天天給劉邦灌耳邊風,希望劉邦廢除劉盈,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時間一長,劉邦竟然也有了想廢除劉盈改立劉如意的意思。

作為劉邦的老婆,呂雉在劉邦建立漢室江山中功不可沒,並且在這些年中,她也逐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勢力,並且這方勢力能量極強,這一點從呂后很利索地就能除掉韓信和英布等勢力中就可見端倪。

呂后可以容忍劉邦的冷落,畢竟自己真的已經是人老珠黃了,但是她忍受不了劉邦要廢除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這件事,所以,呂后和劉邦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因為這件事已經決裂了。

鴻門宴是樊噲的成名之作,作為劉邦的貼身侍衛,樊噲深得劉邦寵信。漢朝建立後,樊噲作為功臣,也成功封侯拜相既然身在朝堂,那樊噲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捲入了劉邦與呂后的朝政之爭中。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樊噲的另一個身份,呂雉的親妹夫,因此從關係上來講,樊噲屬於呂后一黨,並且因為樊噲本人此時已經位高權重,他逐步成了呂后一黨的中堅力量。

作為皇帝的劉邦,難道能不知道這件事情嗎,只是此時呂后勢力已經極大,劉邦作為皇帝也不能肆意妄為,他必須要從全局考慮,既如此,樊噲成為了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二、劉邦晚年病重之際,屢屢殺害漢室江山功勳,顯然已經是在為帝國繼承人鋪路了,樊噲此時還要去觸及其黴頭。

皇帝晚年一般都要考慮繼承人的事了,為了江山永固,他們都會為後人除掉一些潛在威脅,正是在這個時候,劉邦的一位發小、也是他最信任的人,盧綰叛變了,投靠了匈奴。

這件事情其實對劉邦的打擊非常的大,要知道在他所有的部下里,這位盧綰是劉邦的同鄉,不光是同鄉,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呢,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劉邦起事的時候他就一直跟著劉邦。盧綰的叛變徹底激怒了劉邦,也成了壓倒其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個時候,劉邦命令樊噲領兵前去平叛,樊噲在路上竟然說了這樣一句話,等劉邦死了我就可以帶領大軍去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了,不久這句話便被傳入了劉邦的耳中。

這樣,劉邦才徹底動怒了,不顧大局地要去除掉樊噲。

大家好,我是史海鉤沉,創作不易,如果大家喜歡我的答案,就關注一下我唄!優質內容持續輸出中……,敬請關注。


史海鉤沉


樊噲,雖是狗屠出身,但絕非常人。至少在呂公的眼裡,他和劉邦屬於同一個量級的人物,否則,呂公不可能將小女呂嬃嫁他為妻。

事實證明,呂公確有卓爾不群的相人術。劉邦最終成為了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而樊噲作為劉邦的連襟,手握重兵,位高爵顯,倍受劉邦的寵信。

但在劉邦晚年行將彌留之際,他卻對樊噲起了殺心。照理來說,我們且不論樊噲征戰多年所立下的赫赫戰功,單憑劉邦在沛縣落魄時白吃了樊噲多少狗肉,和在鴻門宴上的忠勇護駕之功,劉邦就不應該將他置於死地。

然而帝王心術向來莫測,行事起來更是無情。對劉邦來說,如果自己背上忘恩負義之名,卻能讓政權平穩地延續下去,他會亳不猶豫地揹負罵名於青史,任後人評說而無懼。

因此,劉邦殺樊噲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樊噲的存在己經威脅到了自己政權的穩定,為後人計,唯有殺之以絕後患。

當時的西漢王朝並不平靜,各地封王反叛,後宮呂后又常干預朝政,作為呂后妹夫的樊噲此時手握重兵征伐於平叛一線。劉邦擔心的是自己一旦百年之後,如果呂后和樊噲內外串通,圖謀不軌,這江山只怕未必還能姓劉。

這只是一種擔心,或者說只是有這種可能性,但劉邦顯然不會這樣想。他要求得安心,就只有殺掉樊噲。為此,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陳平。

陳平六出奇計襄助劉邦奪得天下,以陰謀論,天下無人可敵,就連威風八面的韓信在他的算計之下不費一兵一卒就被縛手就擒,劉邦自然相信陳平出馬,也能將樊噲的人頭從前線軍營裡帶回。

但陳平為了保全自己,並沒有依令而行,只是將樊噲裝入囚車,押回長安。走在半途傳來劉邦病故的消息,陳平籍此向呂后表功,受到重用,拜郎中令輔佐新皇,堪稱左右逢源之典範。

樊噲雖受此驚嚇,所遇恩寵尤隆。六年之後去世,諡為武侯。

此事若論起來,並無是非可言,雖有波折,結果自有定數。倒是陳平的表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可見他能與陳勝、蕭何、曹參、張良、周勃五人同被司馬遷列為"世家",絕非偶然。


煮茶道史


導語:

劉邦是個多情的男人,他建立大漢王朝的過程中,也沒少找老婆,一連串找的老婆,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

不過受寵的幾個他肯定是知道的,尤其是戚夫人。戚夫人不僅年輕漂亮,還給劉邦生了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劉如意。

劉邦一度曾經要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可是遭到了呂后和太子劉盈一派人馬的一系列阻撓,最終計劃落空。在這個檔口上,劉邦派遣陳平和周勃前去誅殺樊噲。

01劉邦殺樊噲,是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安全著想。

當時劉邦身體已經很不好了,燕王盧綰造反,劉邦吩咐樊噲和周勃帶兵前去討伐,結果盧綰逃到了匈奴。

劉邦本打算立劉如意為太子,但是呂后請來了商山四皓為太子劉盈坐鎮,劉邦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

  1. 但是他知道,一旦自己死了,呂后必然會找戚夫人和劉如意的麻煩。而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呂嬃的丈夫,又手握重兵。
  2. 等到劉邦去世以後,樊噲一定會成為殺害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幫手。為了保證妻兒的安全,劉邦必須要剷除樊噲,這樣才能避免樊噲幫助呂后。
  3. 當然劉邦還做了一手準備,他把劉如意封為趙王,遠離京城。又將周昌封為趙王相國,並且囑咐周昌一定要保護好趙王。

這一系列的事情安排好以後,劉邦算是徹底安心了。他派遣陳平前往軍營,將樊噲就地正法。這是下下策,但也是無奈的辦法。

樊噲跟劉邦的關係其實也很好,一個村裡長大的,大家都是好兄弟。在鴻門宴上,沒有樊噲出手相助,劉邦說不定就被項羽給殺了。

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先黥布反時,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餘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史記》

所以這個時候是兄弟和妻兒之間,讓劉邦做了一個選擇,劉邦最終還是選擇了妻兒的安全。只是可惜,最後劉邦的這一系列的措施,並沒有能夠保證妻兒的安全。

02陳平不殺樊噲,是因為劉邦死了,他想投奔呂后。

陳平心裡非常忐忑,真的是倒了血黴了,居然讓他來完成這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殺掉樊噲會得罪多少人,陳平壓根就不敢去想。

  1. 樊噲是呂嬃的丈夫,也是當今皇后呂后的妹夫,這關係非常深厚。所以殺掉樊噲,鐵定是要得罪呂后家族所有人。
  2. 樊噲是沛縣跟隨劉邦一起走出來的猛將,他身邊的好兄弟數不勝數。殺掉樊噲絕對會得罪沛縣那些老將,陳平在官場再也混不下去了。
  3. 樊噲戎馬半生,手底下的將士們完全忠於他。所以殺掉樊噲的同時,陳平需要應付的是軍中兵變的情況,陳平哪裡吃得消?

可是殺掉樊噲是劉邦給他下的命令,他能夠違抗劉邦的命令嗎?當然可以,因為劉邦此刻已經奄奄一息了。

他把事情和周勃商量了一番,兩個人立刻決定,將樊噲放在囚車之中帶回去,讓漢高帝劉邦親自去處理。

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史記》

  • 如果劉邦覺得應該殺掉樊噲,那這件事就跟他陳平沒什麼關係了,一切都是皇帝大人自己下的命令。
  • 如果趕回去的時候,劉邦已經去世了,那就萬事大吉,至少可以保證陳平和周勃不會因此而掉腦袋。

這個時候陳平將樊噲押著送往長安,卻聽聞了劉邦去世的消息。他立刻騎馬衝向長安,前往哭喪,順道把不敢殺樊噲的事情,當著呂后的面也一起哭著說了出來。

呂后和呂嬃聽了這話,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落地了,而且呂后意識到,陳平之所以提前趕回來報信,其實是為了向呂后表達忠心。

當時的呂后正值用人之際,她需要人才幫助她把持朝政,所以自然不會拒絕陳平拋來的橄欖枝。此後陳平成為了呂后掌權時期的大漢丞相,與周勃一起主政,可見陳平的這一措施是相當正確的。

03劉邦的安排太天真,呂后可沒那麼好心腸。

劉邦一方面安排人殺掉樊噲,一方面安排劉如意做趙王,還給他安排了周昌做相國。他認為這麼做就可以保住劉如意母子倆了,其實這是非常天真的一種做法。

因為不管劉邦怎麼包裝劉如意,呂后都有辦法處置劉如意母子,因為呂后才是真正掌握大漢權力的那個人。

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后大怒,乃使人召趙相。趙相徵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犁明,孝惠還,趙王已死。---《史記》

在劉邦死了以後,呂后的兒子劉盈登基稱帝,但是真正執政的人,是呂后本人。呂后為了報復當年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跟她兒子劉盈爭奪皇位的事情,所以實施了一系列的計劃。

呂后的手段極其殘忍,她吩咐人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在了豬圈裡,甚至把自己兒子劉盈拉過來觀看。

  • 為了殺劉如意,呂后倒是費了點心思。因為劉如意身邊有趙國相國周昌作為保障,呂后是很難下手的。呂后召趙王劉如意進宮,被周昌婉言拒絕。
  • 呂后心裡非常不爽,所以就先把周昌召進長安,隨後再將趙王召進宮。這個時候劉盈似乎意識到了呂后要殺掉自己的弟弟,於是就親自到霸上迎接劉如意。
  • 劉如意到了長安以後,跟劉盈是一同吃一同睡,呂后壓根就找不到任何機會殺掉劉如意。一直等到有一次劉盈凌晨出去打獵,沒有帶上劉如意,趁著這個機會,呂后用毒酒毒死了劉如意。

兩大仇人都被呂后給收拾了以後,她也成功地逼瘋了自己的兒子劉盈。失去生存希望的劉盈,沒多久也病死了。

總結:劉邦是真的喜歡小兒子劉如意。

劉如意聰明可愛,深得劉邦的寵愛,他認為劉如意跟自己非常像,所以一度要改立劉如意做自己的接班人。

而劉盈是劉邦一向都不太喜歡的兒子,因為劉盈生性懦弱,雖然比較善良是好事,可是這種性格不適合治理國家。

記得劉盈小時候,劉邦為了減輕馬車的重量,曾經兩次將劉盈和他妹妹踢下馬車,可見劉邦是真的不待見自己的這個兒子。

反倒是劉如意讓他操碎了心,又是安排人殺好兄弟樊噲,又是給劉如意安排好各種後路。結果這些安排,全都成了徒勞。畢竟他低估了一向在他面前示弱的呂后。


江湖小曉生


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的時候中箭受傷,當時劉邦已經60歲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在返回途中,意氣風發又感覺自己老之將至的劉邦,在沛縣老家與鄉親們大宴月餘之後,做《大風歌》。此後,坐著特製的鑾車回到長安,病情越發沉重,眼看不能痊癒了。


劉邦病重期間,邊地傳來了盧綰反叛的消息,這對劉邦是一個更大的打擊。盧綰是劉邦的發小,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比起沛縣五人組(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盧綰與劉邦的關係更是非同尋常。盧綰的叛亂徹底擊潰了劉邦的內心。漢朝立國時的文臣武將,此時已經凋零不少(劉邦殺了不少)如今還在世的猛將,既親且貴的,就只有連襟樊噲了。於是,劉邦將樊噲叫到病榻之前,委任他做相國,讓他帶領大軍去平定叛亂。

樊噲此時既出任相國,又有重兵在握,意氣風發,再出發之前就說了一句作死的話:“等皇上駕崩了,我就能動用大軍滅了戚夫人和趙王如意了。”

過了半個月,樊噲都已經帶領大軍出發走了,卻有人將這個事情報告給了劉邦了。劉邦一聽,頓時大怒:“樊噲這人狠毒,看我生病了,巴不得我早死。”劉邦的傷心是有理由的,在交代樊噲出征之前,劉邦就已經預感到來日不多,因此將軍權、相權都交給樊噲,這其實是在託孤,他沒有想過還能再見到樊噲。可是樊噲卻有這樣歹毒的心思,這讓劉邦立刻感覺到所託非人,他所鍾愛的幼子趙王如意,不能護得周全。盛怒之下,他立刻派遣陳平和周勃前去追趕樊噲。由於擔心自己的病等不到樊噲押送回長安,劉邦就要求成陳平等持符節到軍中接管軍隊,立斬樊噲。


(樊噲劇照)

劉邦晚年,朝堂上的政治鬥爭非常激烈。呂雉能夠在劉邦身後臨朝稱制,掌握實權,原因並非僅僅皇太后的身份而已。呂家在秦末的農民戰爭中,也是一股相當強大的勢力。我們現在看到漢朝初期的很多封侯的將領,在史書中沒有多少存在感,好像突然冒出來的。如韓王信、陳豨等人,甚至叛變的盧綰,他們的事蹟可能都被刪掉了。司馬遷寫《史記》原本有50多萬字,可是到最後刪減到10多萬字。這些被刪掉的內容,極有可能都是後來參與叛亂的人的事蹟。呂雉的哥哥,也就是劉邦的大舅哥呂澤,也是劉邦集團中的重要人物,漢朝初年分封的很多王侯,都出自呂澤帳下。所以,呂雉與劉邦,更多是創業夫妻,漢朝天下有一半的功勞是呂家的。所以,在劉邦出征後,呂雉也能在長安鎮的住局面。呂后殺了彭越和韓信後,通報給劉邦,劉邦也沒有怪罪呂雉。

劉邦晚年,越來越喜愛幼子如意,甚至一度想讓他做太子,當時的很多豐沛老人都表示不同意。原因當然有很多方面,可是劉盈是呂雉的孩子,代表的是創一代的集體利益是最重要的一個。當時,很多大臣都已經看出來劉邦去世後,必然是呂雉當權,所以紛紛開始投靠。蕭何通過誘殺韓信投靠呂雉,張良則是通過商山四皓的計策投靠呂雉,周昌更是當面與劉邦爭得口吃起來。事後,呂雉還跪謝周昌:“如果不是你據理力爭,太子之位不能保了。”劉邦擔心如意不能保全,憂心忡忡。一個叫趙堯的人給劉邦出主意,說周昌對呂雉有恩,不如讓周昌做趙相,必能保護趙王。劉邦覺得有理,就免掉了周昌的御史大夫的職位,讓他去做了趙相。這之後,才發生了燕地盧綰的叛亂。


劉邦愛惜幼子的心意,整個朝廷都知道,可是讓呂雉受了很大委屈(呂雉還要給周昌下跪),作為呂雉的妹夫,樊噲自然要跟大姨子一個鼻孔出氣,說出來要替大姨子出氣的話。結果,就被監軍聽到了,打了小報告到劉邦那裡。

可是奇怪的是,樊噲都已經出發半個月了,這個小報告才打到了劉邦跟前,這個時間點就有點意思了。這個打小報告的人史書上沒有記載,當時當時有監軍之責的,就屬陳平了。而且陳平這個人與張良都是劉邦的謀士,只是陳平出的計謀多是陰謀詭計,史書上不可能記載皇帝是一個喜歡用陰謀詭計的人。所以,陳平的事蹟不顯,劉邦也沒有特別提拔陳平的官位,畢竟功勞擺不上臺面,而是給了陳平大量的賞賜。

眼看著周邊的同僚都升官發財,而且還做好了投靠呂雉的工作,自己卻全全無晉身之階,陳平也在盤算著自己的出路。這個時候樊噲的一席話,就成為了陳平設計的關鍵了。

樊噲是呂雉勢力的人,能夠在火線上救下樊噲,就能跟呂雉納一個投名狀。所以,陳平得到了樊噲的悖逆的言語之後,不動聲色,只看到劉邦的病情沒有幾天日子了,這才告訴劉邦事情緣由。陳平已經設想好了,劉邦必然大怒,而周圍大臣都已經投靠呂雉了,劉邦能夠差遣的官員只有自己了。同時,陳平還以作戰為名把周勃給交叫上。在路上,陳平就跟周勃商量了,說:“我們如果直接把樊噲殺了,呂后必然怪罪,我們都沒有好果子吃。”周勃也不傻,說:“那有什麼好辦法嗎?”陳平說:“不如,我們把樊噲抓了,把他押送到長安,讓他們兩口子自己辦。這樣,就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了。”周勃也知道這是燙手山芋,既然有陳平拿主意,就索性推了個一乾二淨,說:“我是一個軍人,只管打仗的事。其他的事,你來拿主意吧。”


(周勃劇照)

陳平到了樊噲軍營附近,沒有直接進軍營,而是在軍營附近讓樊噲來見他。樊噲奉召到來,就直接被抓了,投進了囚車。周勃帶著軍隊,繼續往北平定盧綰的叛亂去了。

陳平一路走走停停,就在等長安的消息。劉邦駕崩的消息果然很快就到了,陳平立刻開始加快行程。後來,朝廷有旨意,讓陳平留在滎陽,陳平也不聽命令,快馬加鞭來到宮廷,伏在劉邦的靈柩上痛哭流涕。哭完了,陳平就跟呂后說:“樊噲沒有被殺,臣把他一路送到滎陽了,正在來京的路上。”呂雉當然聰明的很,很快就明白陳平在有意投靠。雖然自己掌權是板上釘釘的事,可是在靈前投靠的,陳平還算是第一個人,因此就封陳平做了郎中令,九卿之一,正部級高官了。

陳平這次政治投機,是自己創造了機會,算計好了各方的利益訴求,當然,還有最為關鍵的時間,自導自演了一場“刀下留人”的戲碼。呂雉未必看不出陳平在用計,可是即使她心裡明白,可是陳平把事情做在明面上,她也只有升他的官,讓那些投靠自己的人心裡安穩。陳平是善於使用計策的人,可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手段。

戰國時,縱橫家善於使計。當初蘇秦相趙,意圖合縱,可是擔心秦國攻趙。聽說張儀在魏國不得志,就派人請張儀來趙國。張儀本來以為到了趙國會有一個好差事,結果卻被蘇秦百般羞辱。張儀心想,周邊各國之中,只有秦國有能力攻趙,因此就出發到秦國,要用秦國之力來報復蘇秦到羞辱。在張儀走後,蘇秦安排手下人一路上護送張儀式安全,並且在秦國安排張儀與秦君的會面。到這時,一直幫助張儀的人才告訴他,這都是蘇秦先生的安排。張儀恍然大悟,說:“這種計策,我也會用,也能識別出來,可是這次我卻沒有看出來。請轉告蘇秦先生,只要蘇秦還在,秦國不會攻趙。”

陳平師從縱橫家,善於設計,使用陰謀,如陳平為了離間項羽與范增之間的關係,竟然用不同的人吃不同的飯食這樣的損招兒,看起來很不起眼的計謀,卻相當實用。後來他又拿了劉邦一半的錢(四萬金)去收買楚營的人心,搞得楚軍謠言四起,人心惶惶。項羽為了控制部下,不得不採用非常之法,大肆殺戮,嚴重削弱了楚軍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陳平劇照)

所以,陳平看到劉邦病情日重,設下這樣一個奇計,也不為過。

陳平投靠呂雉之後,在呂雉手下官位升的很快。後來,陳平、周勃兩人又誅殺諸呂,官列左右丞相。陳平說:“在平定項羽的戰爭中,我立下的功勞比你多;在平定諸呂的叛亂中,你立下的功勞比我多。所以,這個右丞相,還是你來做吧。”可見,陳平在劉邦平定項羽的戰爭中,功勞還是很大的。


而知而行的歷史


劉邦在晚年時,寵愛戚夫人,更是喜愛戚夫人為他所生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已經被立為太子的劉盈是呂后為其所生,到生性軟弱,劉邦他做不了大事,倒是劉如意很像自己。加上戚夫人也一直要求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就想廢劉盈的太子。

劉邦打算廢太子的事,被多數大臣反對,大家都向著呂后與劉盈。之後呂后在張良的幫助下,找到了“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劉盈。劉邦感嘆太子有了強有力的幫手,廢太子的是隻有作罷了。戚夫人也只有一旁落淚了。

劉邦在討伐英布時,被流矢擊中,回去後傷勢越來越重。一次,有人告訴他:“樊噲和呂后串通一氣,只等皇上一死,便打算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劉邦大怒,立即把陳平與周勃召進宮裡,命他們領密令到軍中,取樊噲的首級來見。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廢太子劉盈的事,已經使劉邦感到呂后勢力的龐大了,聽到有關傷害戚夫人的信息,使他警覺起來。

樊噲其實正在燕國帶兵,陳平和周勃接到命令,私下商議:樊噲是皇后的妹夫,打仗又有戰功,不能隨意殺了,萬一皇帝反悔了怎麼辦?

於是,兩人將樊噲囚禁在囚車裡,一同押解回長安。不料,他們還沒到長安,劉邦就去世了。樊噲很快就被呂后給放了。

劉邦雖然感覺到戚夫人極其劉如意的危機,臨終將其託付給周昌,但最後也沒有擋住呂后對戚夫人的報復。


路遙lgy


在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在其病危之際,確實有派陳平、周勃前往殺死樊噲,但是陳平為人謹慎,擔心自己這樣做日後可能遭到呂后集團的政治清算,並沒有按照命令處死樊噲,而是將其打入囚車押送長安。樊噲是劉邦的同鄉,又是劉邦的連襟,劉邦之所以痛下殺手,表面上看是由於有人進讒言,說樊噲曾說要在劉邦死後除掉愛妃戚姬和趙王如意,使得劉邦震怒不已,實際上是劉邦身患重病自覺不久於人世,自己無力對抗以呂后為首的擁戴太子的政治集團,無法再給自己的愛妃和愛子提供庇護,盛怒之下遷怒於樊噲。其實,除不除掉樊噲,並不能影響劉邦身後政治權力的傳承,劉邦此舉不過是一個愛妻護子心切的老人,在無可奈何之下的情緒發洩。

劉邦去世前的政治格局

劉邦起兵於豐沛之地,憑藉自己的膽識謀略,雲集天下豪傑,最終擊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從建國之初大封諸侯情況看,劉邦政權內部存在四個利益集團:劉邦曾經的同鄉好友豐沛系,如蕭何、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等人;戰爭期間投靠劉邦的功臣系,如張良、陳平、酈商、灌嬰、傅寬等人;憑藉戰功封王的異姓諸侯王系,如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韓王韓信、淮南王英布等人,以及 以呂后為首的呂氏集團。經過幾年的清理剷除,到了漢高祖末年,真正控制朝政的是呂氏集團和豐沛系。漢高祖雖然貴為皇帝,寵愛戚姬和趙王如意,但是連他也無法廢黜太子之位,畢竟勢力龐大的呂氏集團和豐沛系的政治能量是劉邦也要忌憚三分的,即使勉強把趙王如意扶上太子之位,自己年老體衰,也無力為愛子培養嫡系,保駕護航至成年掌握大權,權衡利弊之下,劉邦不得不放棄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想法,希望未來的皇帝能保護自己的愛妃和兒子。

樊噲關於誅殺戚姬和趙王如意的流言觸及了劉邦的逆鱗

公元前195年,劉邦平定英布之亂返回長安,此時的他因多年的舊傷復發重病在身。由於看到英布的下場,燕王盧綰也起兵造反,劉邦派遣大將樊噲前去平叛。樊噲走了之後,有人向劉邦告密,說樊噲曾經說一旦劉邦不在人世,他將馬上誅殺戚姬和趙王如意。本來就對戚姬和趙王如意以後的遭遇很是擔心,聽了此言之後,劉邦大怒,下令剝奪樊噲的兵權,命陳平和周勃前去燕地宣旨誅殺樊噲,由周勃代替樊噲指揮作戰。

這無疑是一樁難辦的差事,在前去燕地的路上,為人謹慎的陳平與周勃商議,樊噲與皇帝是親戚,又立有大功,皇帝盛怒之下命令誅殺樊噲,一旦氣頭過後,後悔起來,呂后肯定要追究責任,倒黴的可是他們二人。陳平建議不如到了地方,先把樊噲抓起來,關到囚車裡送往長安聽候發落。

陳平在返回長安的路上,聽說了皇帝駕崩的消息,擔心掌握政權的呂后會找自己的麻煩。便吩咐手下繼續按照行程押送樊噲前往長安,自己快馬加鞭回到長安,先是在劉邦靈前痛哭流涕,又到了呂后那裡彙報自己的行止。呂后讓他回去休息,陳平害怕呂后的妹妹呂須(也是樊噲的老婆)進宮要求處死自己,苦苦哀求宿衛宮中,呂后只好答應他。呂須多次想進言加害陳平,都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樊噲被押解回長安後,立即被釋放,並恢復了官爵。


滄海拾遺錄


這是發生在西漢皇帝劉邦行將就木的時候, 有這樣的事情,劉邦快要老去,在這個時候有人在劉邦面前詆譭樊噲和呂氏結黨,說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話,那麼樊噲就要帶兵把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這些人全部殺死。高祖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陳平用車載著絳侯周勃去代替樊噲,並在軍中立刻把樊噲斬首。可是,事情的變化出人意料,老奸巨猾的陳平耍了手腕,他懼怕呂后,並沒有執行高祖的命令,而是把樊噲解赴長安,到達長安的時候,高祖已經去世,呂后掌權,呂后就釋放了自己的妹夫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陳平毫髮無損,並且仍然受到呂后的信任。

事情的經過是在高祖擊英布的軍隊回來,因受創傷而患病,緩緩行至長安。燕王盧綰反叛,劉邦派樊噲率兵征討他。樊噲起程後,有人說樊噲的壞話,劉邦發怒說:“樊噲見我病了,便盼望我死。”便採用陳平的計謀,召絳侯周勃在劉邦的病榻前受命,說道:“陳平速駕站車馬載著周勃代替樊噲領兵,陳平到了軍中立刻斬下樊噲的頭!”二人接受了詔命,駕驛站車馬急行,還沒有到達軍中,他們邊走邊商議說:“樊噲是高帝的老朋友,功勞很多,而且又是呂后妹妹呂嬃的丈夫,與高祖有親戚關係並且顯貴,高祖因為一時憤怒的緣故想殺他,只怕將來要後悔。我們寧可把他囚禁起來交與皇上,由皇上自己處決他。”於是陳平與周勃沒有到軍營,便堆土築壇,用符節召來樊噲。樊噲接受詔令,立即被反綁起來裝上囚車,由驛站送往長安,然後使命絳侯周勃領軍征討盧綰。

從這些事例來看,對於影響漢家國祚的事劉邦從來不會猶豫,不會手軟,意志堅定,決然處之。做為謀臣的陳平,圓滑老道,精明伶俐,竟在皇權面前耍弄手腕,施展手腳,很是了得,確是一代聰慧絕頂的名臣,不虛爾。


楊柳青青春之聲


劉邦臨去世前派陳平去殺樊噲,這事兒很可能是陳平給劉邦挖的一個坑。


劉邦回長安的半路上,忽然聽到有人說,樊噲打算在劉邦死後,起兵誅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

劉邦大怒,找來陳平問怎麼辦,陳平給他出的主意,自己和周勃去樊噲的軍中,周勃代替樊噲的軍權,自己則殺了樊噲,提著樊噲的頭回來見劉邦,讓他無後顧之憂。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用陳平謀而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這段記述很有意思,此前劉邦箭傷發作,臥病在床,靠太監來和諸將溝通,周勃灌嬰等人很著急,但是又不敢打擾劉邦。

後來樊噲來了,帶著眾人直闖禁中,推門就進,問劉邦:您不見大臣總讓太監傳達你的意思,您難道忘了趙高了嗎?

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對他的魯莽,劉邦習慣了,一笑置之。

後來燕王盧綰反了,劉邦任命樊噲為相國,出兵伐燕。

他對和自己一塊兒長起來的這位一擔挑很放心。

樊噲沒走多久,劉邦就聽到樊噲要在他死後殺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消息。

這消息是誰告訴他的?太監?或者就是陳平。


劉邦病重的時候,眾武將十多天都見不到他,周勃這種跟了劉邦好些年的老人乾著急都不敢闖帳去見他,可見此時劉邦權勢之盛。

武將們尚且噤若寒蟬,那個小太監膽敢在劉邦面前嚼舌根,而且這個舌根還涉及到劉邦的愛將樊和寵妾戚夫人。

劉邦招周勃覲見時,司馬遷用了三個字用陳平謀,也就是陳平已經給劉邦出好主意了,殺了樊噲讓周勃代替樊噲伐燕。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樊噲一死呂后肯定會找後賬,倒黴的不還是出主意的陳平嗎?

看看陳平的操作。


剛出了軍營,他就和周勃商量:

樊噲咱不能殺啊,他老闆下的故人,還是呂后的妹夫,老闆一時憤怒要殺樊噲,萬一以後反悔了咋辦?我看咱們先不殺樊噲,到了燕地你拿了軍權,我把把樊噲壓回長安,讓陛下和呂后處理。


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事情進行的很順利,周勃替代樊噲掌管兵權,樊噲被押上回長安的囚車。

走到半路上,就接到劉邦去世的消息。

陳平讓使者快馬加鞭給長安送信:我把樊噲押回長安了。

意思很明白,樊噲還活著。

很快得到長安的詔書,讓他回京城奔喪。


陳平塊馬加鞭回到長安,在劉邦的靈前哭的很傷心。

呂后親自攙扶他站起來,說了五個字:

君勞,出休矣。

您辛苦了,回家休息吧。

聽到君勞這倆字,陳平放心了,此前他所以的算計謀劃,這時候終於有回報了。

殺樊噲這事兒,真正受益的就是陳平。

說陳平策劃了殺樊噲這個局,也是因為他是這件事的唯一受益人。


陳平給劉邦出主意殺了樊噲以絕後患,為啥一轉頭就和周勃說了一堆樊噲不能殺的理由?

他這話不是說給周勃聽的,是說給呂后聽。


周勃是豐沛老人,能和呂后說上話,陳平選擇周勃代替樊噲,就是為了讓周勃給自己作證,自己從開始就沒想要殺樊噲。

但是你既然沒想殺樊噲,為啥又給劉邦出了那個毒計呢?


這不是又當又立嗎?

陳平就是想通過一殺一放,讓樊噲,呂后一家欠了自己一份天大人情。

呂后雖然只說了君勞倆字,但是一切都在不言中。


在劉邦靈前,陳平哭的很傷心,但是他心裡很開心,因為他終於搭上了呂后這條船。




薛白袍


我是歷史愛好者滌塵索金,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純屬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大家更多的交流。

根據史料的記載,即將面臨死亡的劉邦受到身邊人的挑唆,說樊噲為了維護太子劉盈順利繼位,決心領兵誅殺戚姬和劉如意。戚姬是劉邦最喜歡的女人,劉如意則是劉邦最鐘意的兒子。劉邦為了確保這兩個生命中最重要人的安全,於是派周勃和陳平去樊噲軍中誅殺樊噲。因此很多人認為是劉邦是死前老糊塗,但是我認為劉邦意圖誅殺樊噲實際上是為了自己死後太子劉盈能夠順利接手自己皇帝權柄的英明之舉。

樊噲其人

樊噲是一個屠夫,和劉邦是同鄉,在劉邦做亭長的時候就和劉邦打成一起,兩個人的交情非常深厚。

劉邦斬白蛇起義開始,樊噲緊緊跟隨在劉邦身邊,對劉邦忠心耿耿,是劉邦手中排名前列的猛將。

項羽擺下鴻門宴,劉邦經過項伯的提醒,事先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軍師張良負責出謀劃策,猛將樊噲則負責護衛周全。這樣的安排可以充分看出樊噲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

劉邦為了鞏固和樊噲之間得友誼,和老婆呂雉合力撮合,將呂雉的妹妹呂嬃嫁給了樊噲,從此二人親上加親,樊噲對於劉邦忠貞不二。

劉邦建立大漢政權後,開始著手消滅曾經的盟友——各路異姓諸侯王,而樊噲就是他手中的一柄利劍,一個衝鋒在前的馬前卒,一路披荊斬棘,立下了無數的軍功。

為何要誅殺樊噲

一是信任危機

劉邦最好的朋友燕王盧綰的背叛,使得劉邦充分認識到權力的魔力,任何情感終將被權力所擊破,盧綰曾經就像是劉邦的影子,劉邦也將盧綰當成親兄弟一般,但是最終盧綰選擇了背叛,這對於劉邦的打擊是巨大的,他開始懷疑身邊人的忠誠度

二是樊噲的勢力

從劉邦起兵造反開始,樊噲就是他手中的領兵大將,一路追隨他南征北戰,劉邦取得了天下,樊噲也在軍隊中樹立起極大的威信,劉邦手下將領中能夠壓制樊噲的人很少,劉邦擔心自己死後沒人能夠壓的住樊噲。

三是樊噲的身份

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嬃,兩個人憑藉這份關係鞏固了彼此的友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建國後的劉邦長期在外領兵作戰,政府的權力逐步被老婆呂雉所掌控。對於扛著呂家外戚身份的樊噲,劉邦非常擔心呂雉和樊噲結成同盟,從而架空仁孝孱弱的接班人劉盈。

筆者結語

劉邦選擇在臨死之前派出陳平和周勃兩個人執行誅殺樊噲的命令,絕不是因為一時腦熱,這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從劉邦精挑細選的兩個命令執行人就可以看出劉邦帝王心術的縝密,當時的樊噲正在領隊鎮壓反叛的燕王盧綰,如果執行命令的人選稍有失當,很可能導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周勃無論從身份、經歷、軍中威望等各個方面,是漢軍中為數不多能夠壓的住樊噲的人,也只有周勃能夠順當的接手樊噲的軍隊,不至於發生動亂。

陳平則是漢軍中智謀僅次於漢初三傑之一張良的人,他智計百出,是個足智多謀得狠角色。因此由周勃和陳平搭檔,能夠確保誅殺樊噲的任務順利完成。

劉邦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成長為一個王朝的締造者,他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善於看人、用人。為了鞏固手中的權力,他手段狠辣,無所不用其極。

因此對於樊噲這樣一個掌握軍權、資歷深厚的呂家外戚,劉邦不能給他興風作浪的機會,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劉邦也要先行出手,將風險扼殺於萌芽之中。正如後世曹操所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