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德国欲苦学“中国知识” 访华11次的默克尔任“课代表”

【欧洲时报网】西方政要中有这样一位定期在中国“深度游”的领导人:她跟北京大妈们唠家常,体验了一把太极柔力球;她在大唐芙蓉园过生日,收到了陕西风情浓郁的寿桃和花馍;她到成都逛起了菜市场,饶有兴致地学习怎么炒宫保鸡丁;她还走进了合肥小镇的一所小学,客串了一把“数学老师”。

是的,她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被称为访华次数最多、最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5月24日至25日,她又开启了对中国的第11次访问。每次访华,默克尔几乎都会去一个新的城市,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可谓西方政界的资深“驴友”。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难以忽视的力量,近年来德国政府呼吁该国教育体系加强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视,培养民众的“中国能力”。在这方面,默克尔可谓身先士卒,当起了了解中国的“课代表”。

德国欲苦学“中国知识” 访华11次的默克尔任“课代表”

5月24日,默克尔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天安门城楼前华灯柱上悬挂徳中两国国旗欢迎默克尔访华。

【默克尔访华足迹:街头巷尾处,寻常百姓家】

人未到,声先闻。5月19日,一向低调的默克尔发布了一段视频讲话,介绍此次访华行程。一般而言,国家政要出访的行程大都是由政府部门发布,总理亲自出镜介绍,实属罕见。视频的主题则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大号字体:与中国紧密合作。

德国欲苦学“中国知识” 访华11次的默克尔任“课代表”

德国联邦总理府发布默克尔讲话视频,主题为“与中国紧密合作”。(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默克尔的演讲中,出现了三段她在中国访问的画面,可以说是充满生活气息,非常接地气了。事实上,亲民正是默克尔的个人风格,她在历次访华期间留下了许多有趣瞬间。

2006年5月

北京,菖蒲河公园

和公园大妈一起晨练

当选德国总理仅半年的默克尔首访中国。在一个雨后的清晨来到天安门广场东侧的菖蒲河公园散步,与正在晨练的中国大妈拉起了家常,夸大妈们“身体看上去真好”。她还尝试玩了一把柔力球,不过据当时在现场的记者说,对于这种类似将网球控制在球拍上辗转腾挪的运动,默克尔似乎不太得要领……对于刚上任不久的默克尔,那次访问或是“投石问路”,亲身感受、亲眼见证中国面貌后,再来为新一届德国政府寻找中德关系的新定位。

2010年7月

西安,大唐芙蓉园

56岁生日收到寿桃和花馍

默克尔第四次访华时来到了古都西安,正巧赶上她56岁生日。在西安唐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内举行的早餐会上,她收到了当天第一份生日礼物——一个充满中国元素的寿桃。随后中国民间艺人又送上了精心制作的花馍,点缀着色彩艳丽的龙凤图案,代表着吉祥如意,洋溢着浓郁的陕西风情。

当天下午,默克尔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一排排整齐列队的秦代兵俑雕塑规模宏伟、气势磅礴,让默克尔连说:“真美!真美!”

2014年7月

成都,农贸市场

买豆瓣、吃宫保鸡丁

成都是默克尔第七次访华的第一站。7月6日上午,她来到成都市神仙树农贸市场,自己掏钱买了一小袋郫县豆瓣和一些八角。逛了近20分钟菜市场之后,默克尔来到一家川菜馆,在大厨的指导下学习川菜经典菜品——宫保鸡丁的制作。

德国欲苦学“中国知识” 访华11次的默克尔任“课代表”

图为默克尔在蔬菜区一摊位前驻足。(图片来源:中新社)

德国欲苦学“中国知识” 访华11次的默克尔任“课代表”

图为默克尔向川菜大厨学习宫保鸡丁的做法。(图片来源:中新社)

虽然最终默克尔并没有亲自动手烹饪,但她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宫保鸡丁出锅后,默克尔熟练地拿起筷子品尝起来。该餐馆负责人说,默克尔一个人就吃了一盘宫保鸡丁的四分之一。

另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默克尔在成都还被一名小朋友问“你幸福吗?” 默克尔笑了,顿了一下说:“是的,我很幸福。”

2015年10月

合肥,学校

喝啤酒、客串数学老师

此次访问前,已经到中国来了七次的默克尔特别提出,之前去的都是大城市,希望第八次能去中国农村看一看。所以,默克尔这次的“深度游”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合肥市郊大圩镇沈福村村民沈自根的家里,默克尔与他们围坐一张方桌,桌上摆满了葡萄、花生、红枣、板栗。拉了20分钟的家常之后,默克尔还去参观了沈自根家的蔬菜大棚。

德国欲苦学“中国知识” 访华11次的默克尔任“课代表”

图为默克尔在沈自根家中。(图片来源:中新社)

从沈自根家出来,默克尔去到了大圩镇上的金葡萄小学,还走进二年级的课堂,客串了一把“数学老师”。 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1”,问孩子们这是什么?但几乎一半的孩子都说是7。翻译提醒她,中国书写1的方式和德国不一样,默克尔明白之后,伸手抹去了多出的部分。

德国欲苦学“中国知识” 访华11次的默克尔任“课代表”

默克尔在金葡萄小学参观,与孩子们交流,并在课堂上当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图片来源:中新社)

在金葡萄小学的足球场上,默克尔跟踢球的孩子们聊起了德国球星。球队中还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因为特别喜欢足球,被破例接纳入队,默克尔还送了小女孩一个签名足球。

“每年来中国一次很好,而且很对,因为这里的变化很快。”2015年的访问后,默克尔这样总结道。她认为,中国的变化很快,西方对中国的理解也要跟得上这种变化。

【德国注重“中国能力”:总理身先士卒】

用德国人自己的话说,目前德国对中国的了解并不深入,但政府正在试图作出改变。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目前德国有约19所孔子学院,但本国中小学教材中却鲜有对中国的介绍,大多数教师对中国只具备基本的认识,他们手头也缺乏有关中国的材料。虽然一些国家已经将中文建立为基础学科,但德国并没有。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秘书长奥尔格·许特(Georg Schütte)表示,由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以及中企大量收购德国企业,德国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意味着要对中国具备足够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为此,包括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德国外交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要求德国国内加强所谓的“中国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基本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各领域情况的能力。

百闻不如一见,对于默克尔而言更是如此,正如她在此访前发布的视频中说道:“我经常走访中国的省份,不光是首都,我一次又一次地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水平,了解到这个国家更多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