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環保行業不行了?別開玩笑了!

近期,“環保產業將進入低估值期”的觀點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

身邊的朋友小A看到此條消息找過來詢問:難道環保行業的熱度減退了嗎?產業要開始走下坡路了?

事實上,非也!享受著政策紅利的環保產業,正一路高歌猛進,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

環保行業不行了?別開玩笑了!

根據業內人士在“2018年環保產業趨勢前瞻”沙龍上透露,所謂低估值,即行業從轟轟烈烈的環保建設轉入日漸平淡的常態投入,隨著市場的規範化,資本對環保產業的投入日趨理性,將告別一哄而上的熱潮。

中國環保在線分析,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正改善著環保行業的競爭格局,環保板塊投資價值正在迴歸;總體來看,環保產業仍是未來幾年持續火熱的產業。

國家正花大力氣環保

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的奠基,環保產業在“十三五”時期迎來全面爆發。近幾年,高層強音不斷、利好政策密集頒佈、財政資金更充裕、環境治理需求釋放,彷彿一下子環保產業就熱了起來,環保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在相關部門設置上,從國家環保局,到環保總局,又從環保總局到環保部,再到生態環境部,一次次變動和改革,都將環保的地位提升了一個臺階。

2018年,生態環境部的正式組建,標誌著我國環境治理系統化格局已經成型。

為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復“三大戰役”,近年來,國家設立專項資金,加大財政支持。數據顯示,五年來,中央財政僅在大氣汙染治理領域,投入就超過600億元。

在具體執行層面,國家重拳出擊各項汙染行為:

“藍天保衛戰”進入攻堅期,改善三大結構成為重點;

“清廢行動2018”全面出擊,摸清危廢傾倒家底;

“洋垃圾”禁令升級,改善國內垃圾圍城困境;

中央環保督察再出發,不給汙染留空間

另外,有消息稱,“第八次全國生態環保大會”有望在近期召開,成為“十九大”之後一個高級別會議。屆時,全社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將再上新臺階,環保產業也將迎來大發展時期。

萬億環保盛宴加速開啟

一系列政策春風和現實需求,推動我國環保產業進入“3.0時代”,市場整體規模也呈現大幅上漲趨勢。

公開數據顯示,“十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總額不足萬億元;到“十一五”達2.38萬億元;在“十二五”末,環保投資總額達到4.28萬億元;“十三五”時期,環保產業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

同時,每年保持15%以上增長,2020年達10萬億規模,環保產業的各個細分領域市場也逐漸擴容。

以備受矚目的“藍天保衛戰”為例,業內分析,大氣汙染治理將在“十三五”時期帶來8500億元市場空間,並促進環境監測、電力超低排放、非電領域排放改造、汽車尾氣治理、煙氣治理等領域市場打開。

在固廢處理方面,隨著“洋垃圾”禁令、“國門利劍2018”以及“清廢行動2018”的開展,不同程度刺激了工業固廢處理、餐飲垃圾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垃圾焚燒發電、危廢處置的市場規模。

環保企業發展健康、迅猛

企業的發展態勢,是衡量行業“錢景”的一個標準。據悉,截至2017年末,我國環保上市公司已超過百家,總市值超過1.1萬億元,並且繼續呈現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結合環保上市企業公佈的2017年年報和2018年第一季度經營情況來看,“增長”、“上揚”是其中的關鍵詞。

而那些嗅到商機的未上市環保企業,也尋求“新三板”等其他渠道來提升口碑。僅去年就有123家環保企業掛牌,涉及到的領域日趨細分化、精準化。

與此同時,環保市場熱度高漲,產業融合不斷加強,跨界也正在成為趨勢,不少國企、央企進入,為行業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數字化等新技術普及應用,“互聯網+環保”概念再起,有的互聯網企業也開始積極佈局生態環保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