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海外留學歸來

27歲的她沒有貪戀都市繁華

而是回到家鄉當起蜂農

有人說她是“瘋子”

她卻執著地做個“追蜂人”

帶領鄉親們養蜂致富

她說:

“大家提起青川,只知道是地震災區,但我希望人們一提起青川,想到的是這裡的蜂蜜、木耳、天麻等土特產、還有生態旅遊。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王淑娟,1986年生,四川省青川縣喬莊鎮人,2005年考入四川音樂學院,2011年考入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廣告傳媒和公共關係專業,是一名海歸碩士,也是四川省青川縣最大一家養蜂合作社的負責人。


從人人羨慕的青年“海歸”

到幾次瀕臨破產的養蜂人

她在短短几年都經歷了什麼?

是什麼讓她放棄藝術之路

卻對養蜂“愛得深沉”?

CCTV-17《遍地英雄》為您講述

“賣蜂蜜的小女孩”——

王淑娟的“追蜂”人生


按部就班的藝術之路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王淑娟家裡條件很好

從小就備受寵愛

“我是五代之後的第一個孫女

爺爺奶奶很慣著我”

父母很早為她規劃人生

從300公里外的成都重金買回鋼琴

練琴,成了她童年的唯一記憶

“早上6點多起來彈琴

不彈沒有早飯”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她不喜歡父母的安排

常感嘆沒有童年

“不是自己想學,父母逼著學

我的理想是當動物醫生”


2005年

王淑娟如父母所願

考入省內最高音樂學府

四川音樂學院

聲樂老師胡松說她有靈性

“她天賦不錯,嗓子和音色很好”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2009年大學畢業後

她沒有按部就班畢業找工作

而是決定創業:回鄉養蜂!


這讓親友們很不理解

好友袁媛直言:

“你一個學藝術的,付出了這麼多,

回去搞農業,神經病啊!”


是什麼原因

讓王淑娟放棄留在大都市

而要回鄉創業呢?


痛失親人內心深受震動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震驚世界

王淑娟家鄉青川縣緊鄰汶川

受災嚴重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爺爺在地震中去世

一個星期以後

王淑娟才得知這個噩耗

“我沒見到爺爺最後一面……”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她趕回青川

看到滿目瘡痍的縣城

痛失親人的鄉親

她內心很受觸動

“之前沒多去看爺爺

覺得對爺爺不夠好”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爺爺是蜜蜂養殖戶

她童年的甜蜜回憶

都和爺爺的蜂蜜有關

“小時候脹氣,爺爺弄蜂蜜給我吃

然後在肚子上拍打,幫助排氣”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很長一段時間

她想起爺爺

愧疚與記憶中的甜蜜交織

“有的時候沒珍惜,失去後才反思

自己之前做的不好”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停下來的時候

她開始思考

父母安排的藝術之路

真的是她想要的嗎?

“不然就創業,

反正年輕折騰一下”


她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想在充滿回憶和希望的地方

做點什麼”

創業的地點選在青川

那是爺爺生活的地方,也是她的根

而震後的小城也正等待涅槃重生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初次創業以慘敗告終


初次創業

她傳承爺爺曾經的事業——養蜂

本錢是大學做家教攢的8萬元錢

她買進200箱蜜蜂

在鄉下租了一片山坡空地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在她印象裡

養蜂並不難

“丟一個不用的木箱在那兒

蜜蜂會進去築巢”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然而大半個月後她去看

卻和她想象的完全不同

“損失慘重,(蜜蜂)跑得差不多了”

僅2個月,王淑娟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第一次創業以慘敗告終

母親說她“揹著我們哭”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但她心裡並不服氣

覺得失敗是一時大意

經過認真思考

她決定改變策略


改變策略,嚐到甜頭


“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

我開始和蜂農合作”

她讓蜂農負責養蜂

自己管銷售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因為震後重建

近30萬的援建人口來到青川

這讓王淑娟看到了背後的商機

“中國人有個習慣,到一個地方

會買當地的土特產帶回去”


她跟大伯賒賬

盤下一間門店

主要經營蜂蜜、木耳等當地土特產

“搖身一變”成了市場的小攤販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這次她對市場的判斷沒有錯

作為青川唯一的土特產店

前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

高峰時還要排隊

“生意好到飛起來了”

她順利賺到第一桶金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再次受挫,出國留學


賺到錢後

她想讓和爺爺一樣的蜂農們

過上好日子

以告慰爺爺在天之靈

於是一年內多次提高蜂蜜收購價


“原來(收購)10多元一斤

她漲到40多元一斤,”村民說

找王淑娟合作的蜂農越來越多

這讓她聲名遠播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援建計劃是五年

但三年多的時候項目提前完工

外來人口開始大量減少

王淑娟的生意也變得冷清

“我們縣城兩三萬人口根本撐不起來”


同行趁機壓價

導致她高價收購的蜂蜜

全部積壓在手裡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為儘快擺脫困境

王淑娟孤注一擲

投入全部資金在電商平臺上

大力開拓線上市場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但尷尬的事兒發生了

2011年因媒體報道“蜂蜜造假”

所有電商平臺蜂蜜不能上架

這意料之外的打擊

讓她原本美好的暢想都落了空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這一次

她不僅賠光了所有錢

也無法兌現回收蜂農蜂蜜的承諾

而因她擴大養蜂規模的蜂農們也苦不堪言

“(那一年)10多元一斤都沒人要

只能以最低價兒,賣一半送一半”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創業兩年

王淑娟又回到原點

她無法面對蜂農們期盼又焦急的眼神

於是轉讓門店,低價處理存貨

用這筆錢補償了蜂農的損失

悄悄離開了青川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創業失敗後,她壓力很大

打算考研學傳媒

由於本科是音樂無法跨專業考研

她決定出國留學

“(我們的)蜂蜜包裝和活動策劃

都非常差勁

想出國看一下別人是怎麼做的?”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半年後

憑藉不錯的英語基礎

她通過了澳大利亞知名學府

迪肯大學的留學申請

成為廣告傳媒與公關關係專業研究生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王淑娟母親鬆了口氣

她認為經過兩次失敗打擊

女兒應該“沒臉”再回來養蜂

“可以找工作,考公務員就對了”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留學歸來,重操舊業


兩年後王淑娟歸國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她依然堅持曾經的創業理想

繼續幹養蜂收蜜的老本行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重操舊業的決心

源於一次國外工廠參觀

那次調研中她瞭解到

原來她一直賣的是中華蜂

而國外則是意蜂、西蜂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中華蜜蜂

是中國獨有的蜜蜂品種

由於產蜜量低

逐漸被引進的意大利蜜蜂所取代

“中蜂在國內已減少95%以上

是非常稀有的品種

如果沒有中蜂

對我國生態體系會有大的災難”


2006年,中華蜜蜂被我國農業農村部列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擁有中蜂種群數量較多的青川縣也在2013認定為四川省中蜂遺傳保護地


這讓王淑娟堅定了

回國繼續做蜂農的信念

“在青川發展蜂農養中蜂

也是對中蜂種群的保護

這事情是挺有意義的”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從頭再來,困難重重


然而因為兩年前的離開

起初,蜂農們對王淑娟難以信任

但她不放棄

跋山涉水,穿行在大山深處

挨家挨戶勸說蜂農

普及保護養殖中蜂的知識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她也常在途中遇到危險

“螞蟥那些是小兒科

有時候野豬、蛇擋在路上

她拿起棒棒去趕”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看到女兒努力和執著

母親也不再反對

“她要去幹就幹

能幫忙的我就幫忙”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淑娟不斷奔走和宣傳

但中蜂保護工作仍困難重重

由於傳統老巢要開巢取蜜

對中蜂蜂群傷害很大

於是她告訴蜂農按保護養殖方式養蜂

取蜜次數從一年兩次降為一年一次

這個想法遭到蜂農們一致反對


“少搖一次,產量降低一次

你經濟價值又不上漲”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為找到突破口

王淑娟來到落衣溝村

找到當地的養蜂大戶——王興富


王興富的養殖技術和規模

在全縣數一數二

很有號召力

王淑娟打定主意

做好他的工作才能帶動其他蜂農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以前她收蜂蜜是統一價收購

而這次,她給蜂蜜分級

按質論價,質量好價格就高

“蜂蜜價漲到50、60元一斤

一年能多掙10萬”


收入的增加打消了王興富的顧慮

“以前怕她是騙子”


而通過王淑娟多次上門

普及中蜂保護知識

也讓他意識到

保護的目的是讓養蜂戶受益

“保護蜜蜂和賺錢不衝突

保護越好,蜂群越旺盛,產蜜越多”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保護中蜂,義無反顧


在王興富的帶動下

其他蜂農們也逐漸認識到

保護中蜂的重要價值

增強了保護中蜂的意願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但優質優價的收購方式

對技術一般的普通蜂農來說比較難

如何才能提高普通蜂農的收入呢?

王淑娟想到了國外的現代化蜂場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國外現代化蜂場使用箱式蜂巢取蜜

採用搖蜜的方式,一年可搖4次蜜

產量高,不傷子脾

既能保護中蜂,又能提高產量


子脾是培育蜂兒的巢脾。中華蜜蜂的巢脾是由三部分組成的,最上層是蜜脾,下來是粉脾,剩下的全是子脾。子脾的好壞直接影響蜂群的發展。


王淑娟覺得箱式蜂巢取蜜很好

“當時貸款了50多萬元

買了一批新式蜂箱免費發給蜂農”


然而

新式蜂箱推廣半年後

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山裡大多是中老年人

種田養雞之餘,養蜂是副業

沒有精力去做專業管理、科學養殖

“(蜂箱)這個難些,

還是個相當大的技術”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失敗讓王淑娟重新思考

她決定從蜂巢入手

設計一款能兼具老巢管理簡單

與新式蜂箱取蜜不傷子脾優點的

“新式老巢”


她找到熟知老巢的“土專家”魏曉

對傳統老巢進行設計改造

2018年

終於設計改進出一款“立式老巢”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使用“立式老巢”

既符合中蜂生活習性

又兼具老巢管理簡單優點

“產蜜量比老式高30%~50%”

一經推出就得到蜂農們廣泛認可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如今的青川縣

養蜂使很多農民脫貧致富

蜂農們也認識到中蜂資源的寶貴

保護中蜂成為一種共識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青川縣中蜂數量也從10年前的1萬多箱

快速增長到近10萬箱

王淑娟帶動3000多人從事養殖中蜂

1000多人脫貧致富


先後獲得

“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四川省電商帶頭人”

“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

等榮譽稱號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她還時常幫蜂農收蜜

即使被蜜蜂蟄疼耳朵

也像愛自己孩子一樣保護中蜂

“所有昆蟲我都怕

唯獨不怕的就是蜜蜂”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離開繁華的都市

85后王淑娟的“追蜂”人生依然精彩

“(我)看到蜜蜂就想到爺爺

想把這個小精靈保護好”


在保護及養殖中蜂的道路上

王淑娟仍在默默前行

祝福你,執著勇敢的“追蜂”女孩


素材來源丨CCTV-17《遍地英雄》


央視三農出品(ID:yangshisannong),轉載請註明出處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痛失親人、創業遇挫,她“海歸”回鄉再當蜂農,帶動千人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