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當前,你覺得學生上微課有效果嗎?

樹林158503706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效果,老師也比較負責任,如果小孩小的話,要看家長在家怎麼引導,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涵媽的幸福生活


以我親身經歷,上網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1,在直播過程中

老師每天都按時按照課程表在網絡上對本班學生進行直播講課,課前老師也煞費苦心準備了課件和微視頻。但是由於空間的間隔,老師不能夠實時地觀測到有多少同學在認真聽課?很有可能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學生正在邊玩邊聽課,吃零食,吃早飯,無聊地畫畫,這些都是有可能的。因為他知道老師看不見他,所以行為也變得自由散漫,和在教室坐起聽課比起來,完全是兩種畫面。可想而知,直播過程中聽課效率也不會太高。

2,完成作業上

每一節直播課之後,老師都會佈置課堂本上的電子作業,讓同學們坐在課堂本上,然後傳電子照片到指定的地方。老師也通過各種軟件,對電子作業用紅筆批改然後再反饋給學生。但是,學生得到反饋的作業之後,極少一部分把錯誤修改再反饋給老師,所以可以想象,交了作業的同學估計有一大半都沒有去修改錯誤,甚至不會去看老師反饋的作業。這就使得錯誤仍然是錯誤。還有一部分同學因為網絡條件不具備,根本從來不交作業。可想而知,網上批改作業效果也大打折扣。

3,縣城學校有一部分同學身在農村,那裡沒有無線網絡,手機流量也不是無限制流量,因此直播課他們無法上。還有一部分同學,跟著爺爺奶奶,他們使用的是老人機,功能缺乏,更加無法參與直播及完成電子作業,這一部分同學應該是零起點。

總之,網絡課的效果收效甚微,在開學之後,老師還不得不把新課再重新講一遍,這對老師和那一部分已經聽懂的同學也是一種考驗。





小學數學任我行


您好,首先我需要驗證一個問題,就是您問題中問的本意是不是應該是“網課”而不是“微課”,雖然兩者有聯繫。但是也有差別,網課是指利用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而“微課”是指將某個課堂上的知識點製作成一段講解演示的微視頻。無論您說的是“網課”還是“微課”,個人覺得對學生都是有幫助的。

下面我就當您說的應該是“網課”來回答一下。

首先。網課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師資上的侷限性,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相比之下,傳統課堂上如果沒有聽太明白的問題,可能老師就不會所有問題重複講解,此時,學生對於知識存在疑惑的,通過網課就可以反覆觀看直至弄懂為止。傳統課堂將幾十名學生侷限於教室這種狹隘的空間和時間之內,學生可能會受到相互之間的影響從而無法專心學習。另外,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都是學校分配,是老師選擇學生,有時候我們的同學們幾年都是同一名老師,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往往對學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而網絡教學就能很好的解決家長們擇師的願望。很多網課都是教育界的大咖名師,學生相當於有了自主選擇老師的權利。綜上所述三點,我覺得學生上網課還是很有好處的。

但是,要想讓我上面所說的網課的作用發揮出來,這就還需要一些其他的助力,首先,學生上網課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制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畢竟網課老師不再是面對面的授課,對於學生的聽講情況再也沒有任何約束能力,對於自制力差的學生來說,就必須要有家長在旁督促,否則就可能完全沒有作用。另外。網課因為需要長時間的面對手機平板電腦這些電子產品。對學生視力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因此本人覺得,網課就像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好處和作用自然是非常多,利用不好也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個人認為網課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將網課作為學生校外自我鞏固,自我學習的一種補充學習形式可能更合適。

最後,如果您說的是“微課”,我覺得就應該是收看微課而不是上微課。當然。看微課作為學生鞏固或者是預習知識,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

我的回答希望您能滿意。點贊關注我,一起交流教育的問題!




博格信息資源空間


很有必要。

雖說上網課效果的確令人擔憂,並且的確會影響孩子視力、身體健康等等。但是利還是大於弊。

由於疫情,假期延長,孩子們在家自由散漫,浪費時間。在此期間,大部分孩子一樣玩遊戲,看動畫,長久下去,對眼睛不好,對身體有害,還容易造成迷遊戲成癮,意志消沉,脾氣暴躁,不學無術。但是大部分家長管束孩子,只能任其自然,惡性循環。

而一旦學校佈置開始上網課,孩子的作息時間會隨著上課正常起來,家長有了老師這根“雞毛”可以方令箭,拿來制約孩子,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學生生活開始自律,雖說部分孩子存在上網課不夠認真的情況,但總好過整天看動畫玩遊戲吧?!


yeyuyuan


疫情當前,學校都沒有開學,但教育部門要求大家停課不停學,要求學校做好網上授課的準備。大部分老師搞的就是直播,跟原來的講課沒有區別,只是原來在教室裡面講,現在在自己家,對著電腦講,我認為效果不是很好,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老師很尷尬。很多人說,學生必須要跟老師互動才能學得會。我覺得,老師更需要學生跟他互動,他才能越講越有趣,越講越有精神,否則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精彩點在哪裡,也不知道學生哪些地方不會。

第二,老師們和同學們的設備都為簡陋,很多人家裡沒有網線,有的人家裡也沒有電腦,只能靠手機上網,網速不夠,視頻卡,聽課體驗很差。

第三,對於小學生來說,沒法對著一個屏幕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走神。老師也沒辦法管理,因為互動很少,跟學生沒有交流,沒有體現老師的人格力量,冷冰冰,不適合孩子的成長。

疫情期間,網上教學只能是權宜之計,效果肯定一般,希望疫情趕緊過去,趕緊開學。


小牛頓


疫情期間上微課對孩子其實幫助很大的!

現在大家對孩子的教育都過於心急,恨不得讓孩子一口吃個胖子,可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

孩子的學習效果好不好,不在於哪種形式,傳統教學的情況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有高有低,所以把學習效果不好歸咎到微課上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給自己找理由。學習的形式不重要,重要是的孩子從小有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能否在課上集中精力聽講,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孩子的習慣好,是不用家長陪讀督促的!

小學生的自制力差一些,年齡還小,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的,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家長應該把重心轉移到培養好習慣上,而不是隻關心成績。畢竟,學習是孩子受用一生的事情,只有他自己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未來的道路才寬廣,否則,家長的輔導能一直延續到高中麼?那對家長的學歷要求未免太高了。

所以,要當一個“懶”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獨自學習,自主思考,規劃時間的能力,好習慣受用一生,希望你也沒做一個.“懶”家長。





皮皮老師的課堂


疫情當前,上微課也是無奈之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上微課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幼兒園的孩子上微課,需要家長的陪同,實際屬於親子課堂,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小學生上微課,低年級的孩子也需要家長從旁指導,中高年級雖然可以自己獨立聽課,但效果不一定能保證。初中生,相比小學生自律性較強,學習效果能稍好一些。高中生,獨立自律,上微課的效果較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好一些。期待疫情早日過去,微課的效果遠不及在教室裡的效果好。


福滿天下隨遇而安


疫情當前,我覺得孩子上微課還是很有效果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1、可以讓孩子收心

經過一個寒假的休息,大部分學習都放鬆了對自己學習上的要求,由於疫情的影響,孩子們不能正常開學,這個時候上網課,正好可以讓孩子們收心,知道自己還是學生,還是應該以學業為主,等到開學後,可以與學校學習無縫銜接。

2、早點熟悉課本知識

教育部出臺規定,開學後,學校可以以週末調休,或者暑假推遲的方式給孩子們補足學時,在上網課這段時間裡,不管孩子有沒有弄懂,弄會現在教的內容,老師會在開學後再講的。這階段上網課就當是給孩子預習了課本內容,俗話說的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讓孩子早點熟悉課本,熟悉內容,開學後學習起來也會更輕鬆。

3、培養孩子自學的意識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就是一個被教育轉變為自己自學的過程,現在不能去學校,在家裡上網課,正是孩子們培養這種意識的最佳時機,因為網課一節課只有20-30分鐘,課後老師也會留下相應的作業,幫助學習鞏固。而學生在上課後,因為缺少與老師的互動,可能很多學的東西在會與不會之間徘徊,課後,在做作業的時候,學生們是不是就會自己拿起書本,這也是一種自學習慣。

4、養成孩子的自律意識

上網課期間,沒有老師的監督,可以很多孩子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忘記了“認真”“努力”,開始向“放縱”過渡。他們開始止步不前,由此而誕生出了“網課學困生”,他們上課可能在被窩裡,在沙發上躺著,還有可能一邊玩著遊戲,這些情況就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起來,給孩子養成自律的意識。告訴孩子自律就是在該做的時候,不管喜不喜歡,願不願意,都去做你該做的事情。

總之:疫情下的網課,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我們還是得轉變自己的思想,不要總是考慮上網課有沒有效果,還是儘量把能做的做到最好。


吾名跳樑小醜


疫情時期不能正常開學,通過微課也是有幫助的,學習不在乎任何時間任何方式只要是讓自己積累知識、學習成長都是有幫助有好處的。

01.微課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產物,快捷方便;

02.微課有聲有圖有文字跟在線下學習沒有太多差異,但是你學習的環境安靜有利於更加集中精力聽課,同時還方便快捷記錄,還可以保存反覆回看,加深記憶;

03.微課是未來已經啟動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習更多的課程和內容,可以給自己做更多的安排時間學習、生活、自由;

04.家長可以同步學習,有利於家庭輔導對相關問題進行一致的討論,增加家庭學習氛圍增加家庭情感。


家康時代創始人沈正友


我覺得疫情期間學生上微課,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效果,就是那些自律的學生和負責任的家長。老師上微課再努力,如果沒有家長的監督和支持,也是白費工夫的。所以,疫情期間要想學生學的好,要家長配合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