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相傳,北宋宰相潘美在老家潘莊有一處豪宅。為保家護院,收集民間鐵器熔鑄盔甲。後來,人們將造盔甲的地方稱為造甲城。

在天津市寧河區七里海西岸,有個叫造甲城的村莊,相傳是宋代宰相潘美造盔甲的地方。潘美為何遠離京城,來這裡造盔甲呢?原來事出有因。

那年,潘美與楊業率兵抗擊遼兵入侵。潘美見敵兵氣勢兇猛,便拋下楊業逃到後方。楊業孤軍作戰,退至陳家谷,傷重被俘,絕食殉國。潘美陣前脫逃,宋太宗龍顏大怒,將其連降三級,斥為奸臣。

潘美被降了官,又遭朝野咒罵,心中鬱悶,便離開京城,回到老家潘莊。潘美到老家後,大興土木,修建豪宅。那豪宅雕樑畫棟、九龍盤繞、金碧輝煌,和王宮金殿一般無二。他家中使奴喚婢,妻妾成群。他還立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在鎮南修了潘家花園,真水假山,亭臺樓閣好不壯觀。家宅建的到蠻闊氣,可潘美總是愁眉不展,連做夢都擔心,不知哪一天,皇上又抖落起他殘害忠良的老賬,重新治罪。那樣的話,不光烏紗難保,沒準還要株連九族。每想到這事,潘美就吃不下,睡不香,惶惶不可終日。怎麼辦呢?思來想去,覺得還須嚴加防備,不可坐以待斃。於是,他在村西選了一塊僻靜的地方,挑選能工巧匠,造起盔甲、刀槍來。一者為保家護院,二者一旦朝廷前來興師問罪,也好刀槍相見,以防不測。當時,潘美已被朝廷降職,私造兵器,要讓皇上知道了,判個謀反之罪,那還了的。這一點潘美是深知的。為了不驚動朝廷,他命親信在民間收集鐵器,熔化後鑄制。可民間能有多少鐵器呢,沒多久,家家戶戶的鍋、鏟、鍁、叉之類的鐵玩意兒都斂盡了,也沒有造出多少盔甲來。有個親信獻策說:“離這兒不遠,有個七郎廟,裡面有兩座巨大的鐵羅漢,要把它化了,那得造多少盔甲呀!”潘美一聽樂了,當即派人去搬。

那羅漢果然高大無比,去了十幾個人根本撼它不動。後來套上十匹馬拉,還是紋絲不動。潘美火了:“用火炮轟!不信炸不開!”家丁們一連放了九九八十一炮,轟得硝煙瀰漫,地動山搖,潘美坐在家裡都聽得真切,心想,這回該行了吧。不一會兒,家丁來報:“還是炸不開,那羅漢好像在齜牙咧嘴,似笑非笑呢!”潘美覺得奇怪,心裡犯嘀咕:多堅固的城池,幾炮就轟開了,這羅漢咋就轟不開呢!入夜潘美輾轉反側,琢磨著這事,不覺朦朧入睡。夢中,他恍惚看見溟濛的夜幕裡,一位渾身盔甲,騎著高頭大馬的將士,手持雙鉤槍,呼嘯而來。那將士橫眉立目,厲聲道:“奸賊還我頭來!”說著,將雙鉤槍一抖,朝潘美猛地刺來,潘美躲閃不及,正中喉嚨,“ 嗞”地鮮血四濺,潘美“哎呀”一聲慘叫,從夢中驚醒。額上冷汗涔涔,心裡惴惴不安,沉思良久,便將夢中情景說給家人。家人聽了,心驚肉跳:“使雙鉤槍的,唯有七郎,七郎死得冤屈,今日又動他廟中羅漢,想必怪罪老爺了。老爺不妨給七郎上點香火,慰藉他在天亡魂,求他寬恕,也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潘美猶豫再三,悻悻道:“也只有如此了!”

次日,潘美帶家丁去七郎廟焚香。七郎廟是座造型獨特,氣勢雄偉的建築,外呈八角,形成環廊。中心廟宇高大入雲,碧色琉璃瓦,寶瓶金頂,陽光下放出奇光異彩。院內,萬籟俱寂,衰草窸窣,不知名的小蟲吱吱鳴叫,似孤魂冤鬼在哭泣。廟內,佛帆高垂,香菸迷漫。正中供著七郎高大塑像,直接穹頂。這巨像,身著盔甲,足蹬戰靴,手持雙鉤槍,怒目圓睜,威武異常。潘美見了,渾身發毛,哆哆嗦嗦燃起香炷,高舉過頭,“撲通”跪倒在地,默唸道:“七郎,你為國盡忠,真英雄也!你若保我平安無事,日後我一定為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說來也怪。焚香之後,派人再搬那丈二羅漢,竟毫不費力地挪動了。急忙用馬車將羅漢運到造甲城內,往鐵爐一投,爐內突然迸出萬道金光,一股白氣直衝天際,羅漢滾著浪花熔化了。那些鐵匠“叮叮噹噹”日夜奮戰,很快造出一批明晃晃的盔甲和兵器。潘美見了,樂不可支。

不知是感動了神靈,還是皇上念及舊情,不久潘美又加了官。潘美躲過風險,興高采烈地回京上任。臨行前,吩咐家人將兵器留作護宅之用,還交代了不少後事,可他把在楊七郎廟許的願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了。七郎亡靈明知他一貫奸詐、言不由衷,便略施小技,一夜之間,將那些盔甲、兵器呼啦啦聚在一起,又變成兩座羅漢。

轉天,人們驚奇地發現,那兩座羅漢,又回到了七郎廟。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清道光年間手繪《寧河圖說》中的造甲城圖。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距楊七郎墓南5公里有個村莊叫造甲城,傳說,村當中有一個200米的大地穴,當地人稱地窨子,是宋朝造盔甲的地方,故得名“造甲城”。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仿宋鳳翅魚鱗甲》造甲城製作宋代鎧甲傳承人袁洪寧製作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仿宋鳳翅魚鱗甲》造甲城製作宋代鎧甲傳承人袁洪寧製作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天津寧河造甲城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