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逯家嶺

​過去從央視看過山東萊蕪茶業口逯家嶺的有關報到。今日親眼目睹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如果從博山到茶葉口這段路路陡彎急的話,那麼從茶葉口驅車大約八九公里路程的坡度、彎度更大。

當汽車爬到“一覽眾山小”的時候,道分兩岔。一條是“齊長城遺址風門道關”,另一條就是逯家嶺。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齊長城遺址風門道關

到達逯家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在山峰的極頂(海拔820米)是一排排用清一色石板切成的房子。汽車停在一塊有限的帶有逯家嶺及道路硬化紀念碑的停車場。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逯家嶺道路硬化紀念

舉目遠眺,山巒疊翠、煙霧繚繞,逯家嶺地勢險峻。應當說通路是最艱難的事情。據稱分別於1970年,2005年和2017年進行了投資。當然最有效果的還是2017年的投資修路。起碼讓外界的人很容易地驅車進入到逯家嶺觀光。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進出逯家嶺的道路

在漫步逯家嶺後,最大的記憶莫過於原始印記。讓人流連忘返:

一、清一色的石板房

石板房是逯家嶺的最大特點。後來返回的路上,通過比對臥雲鋪、茶葉口,隨著居住點在海拔高度的不同,石板房的比例不一樣。當然,逯家嶺的石板房的比例幾乎100%。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狹長的石板房衚衕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衚衕長一般有一二米寬

石板房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拴馬的蹶子

石板,儘管就地取材,但能做成尺寸基本一致的一塊一塊的,確實也不容易。石板房規模比較大的就算村中央的一處逯家大院了。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著名的逯家大院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逯家大院為何兩盤磨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逯家大院的南廂房門可能是最早的

二、燒柴做飯

在整個村子裡,飲食用的能源主要是山上的樹枝。在還居住的家庭大院中,幾乎門前都堆著一堆堆柴火。整齊有序,說明正在使用。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整齊有序的柴火堆

在柴火堆的旁邊往往還種植著西紅柿、韭菜、茄子等家用蔬菜。有時候在想:在亂石成堆的山巔之上,竟然有如山下一樣肥沃的耕地。在每塊底盤不大的用樹枝圈起來的“一畝三分地”上,種植著應有盡有蔬菜。小時候,常有鄰居比菜多、比菜美的景象。誰種植的蔬菜多、蔬菜美,說明誰家勤勞聰明。

為證實取柴燒火的真實性,我們特地到了一家老百姓家。他們正燒水餃。主人迎接來自山下城裡工作的兩個女兒。女兒一看氣質不一般。我還開玩笑說,這個地方是一個畫家寫生的好地方。她說:我就是畫家。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主人女兒送客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站在懸崖院落看到另一處峭壁的住家

三、戲曲和文革烙印

在進入村落,如果逯家有人居住,一定會從房子裡飄出一聲聲戲曲來。沒猜錯的話可能就是流行久遠的地方戲曲萊蕪梆子。

這種地方戲曲,作者因老家就是萊蕪人,小時候聽得比較多。後來還想到老家索要。但基本不再聽這些戲曲了。今天在逯家嶺聽到這些萊蕪梆子,還是比較親切的。也說明逯家嶺文化生活的單調和貧瘠。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時代的烙印仍清晰可見

對此,從部落依稀還看得清的文革語錄也能證實。

逯家嶺的幾個原始記憶

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四、碾和磨

碾子和石磨是這個村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每當趴在低矮的牆壁上向庭院裡張望,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盤石磨。當然,在永遠的記憶中,碾子和石磨是做煎餅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工具。

碾子看起來停止使用還不算久遠。拾起木棍逆時針轉起來,童年的記憶還能清晰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