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世界第一大暢銷品牌 缺席世界第一大車展

大眾品牌宣佈退出巴黎車展,淺顯的講,是世界各大車展的吸引力在下降;深層次而言,則是大眾品牌自我的重新定位。

世界第一大暢銷品牌 缺席世界第一大車展

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爾賽門展覽中心今年將不會再為VW準備參展場地。

5月17日,大眾汽車品牌宣佈:公司將不會參加今年10月2日-3日在法國首都舉辦的2018年巴黎車展,不過,大眾同時宣佈大眾品牌將在巴黎單獨舉辦“各種傳播活動”。同時,大眾還對媒體透露,跳過2018巴黎車展並不意味著大眾遠離2020巴黎車展。

作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品牌,大眾缺席巴黎車展引發了無限猜想。在媒體圈,大家熱情的討論,想要迫切的知曉大眾品牌為何宣佈缺席“世界第一”的巴黎車展。

世界第一大暢銷品牌 缺席世界第一大車展

2016年巴黎車展,大眾全球首次亮相I.D.概念車

巴黎車展被譽為世界第一的國際性車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898年的汽車沙龍會,該沙龍會為不同汽車生產廠家之間、汽車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而設立。

值得一提的是,沙龍會當時有一項非常有意思的規定:但凡想要參展的車輛,必須首先能夠僅依靠自身的動力完成從巴黎到凡爾賽的往返,以證明這些車輛是真正可以行駛的汽車,而非擺在那裡供人觀賞的空殼。據相關資料,第一屆沙龍會有超過220個參展商擠在6000餘平方米的場地上,平均每個展商不到30平米。

從1976年開始,巴黎車展的週期延長為每兩年一屆,舉辦時間為9-10月,與德國的法蘭克福車展交替舉辦。在2014年的巴黎車展之上,全球近300個品牌帶來了超過60款的全球首發和亮相新車,吸引了超過一百萬的觀眾進場。

作為國際五大汽車展覽之一,由於其歷史悠久,巴黎車展一直在汽車業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對推動汽車業界的發展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其中,巴黎車展以稀奇古怪的概念車最為聞名。以至於有媒體評價到,作為浪漫之都的巴黎,它的車展如同時裝,總能給人爭奇鬥豔的感覺。

也正因為如此,巴黎車展被譽為世界汽車的概念風向標。此次大眾缺席巴黎車展,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是國際展會大趨勢,反映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則是大眾品牌自己削減成本的需求。

自本世紀之交以來,巴黎車展等展會的訪客人數就有所下降。而在大眾品牌之前,福特、日產和英菲尼迪便已經宣佈不會參加2018年的巴黎車展。如果檢索互聯網資料,就會發現某某品牌缺席某國際車展新聞並不少見。

對於國際性車展吸引力下降的問題,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汽車不在作為一個單純的出行產品,而是融合了更多的新科技,新能源汽車產品更是如此。眾多的汽車生產企業不再把車展作為新技術產品的展示平臺,例如像每年火熱的CES展覽。這位車企展示自己的新技術新產品提供了新的渠道。此外,現在的渠道技術非常的豐富,AI、VI都可以實現不用到一個集中性的展會上就能參觀最新的技術與產品。

但展會吸引力下降的原因並不能完全解釋大眾退出巴黎車展的原因。實際上,大眾對於車展的興趣減少並不是偶然。

自2015年“排放醜聞”爆發以來,大眾汽車集團就一直在進行品牌展示的縮減,這其中包括底特律車展、法蘭克福車展等傳統汽車展會。稍早前的媒體採訪中,大眾汽車品牌方面表示,“公司正在不斷審查其參加國際汽車展的情況”。就在上一週,大眾汽車集團的高檔車部門——奧迪,正式宣佈將缺席在底特律進行的2019年北美國際汽車展。

大眾集團的支出縮減計劃在今年4月新任CEO迪思上任之後速度越發加快,這與其履歷密切相關。200年,迪思晉升為寶馬集團董事,主要負責採購和供應商業務,在任期間力主實行緊縮戰略,為公司節省了40億歐元的費用;2016年,迪斯還與強大的德國工會達成協議,削減了3萬個大眾工作崗位,為集團節約了近46億美元的成本。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排放門”至今困擾的大眾集團身上,縮減支出是迪思執掌大眾集團後的必要選擇。每年參加國際性車展會耗費大量經費,這對於一個“成本論”出身的CEO而言不可容忍,這可能也是大眾退出巴黎車展的最主要原因。

但與之相對的是,迪思帶領的大眾集團正在中國上演著最大幅度的“慷慨”。

繼大眾汽車品牌全系SUV集結亮相後,在不久之前的北京車展上大眾推出了三款轎車——革命性的純電動I.D. VIZZION概念車、一汽-大眾全新一代CC和上汽大眾全新一代朗逸。同時,上任不足百天的迪思親臨車展現場,宣佈到2022年,大眾汽車集團將攜手合資企業夥伴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直接投資約150億歐元(約1152億元人民幣)。

顯然,大眾和迪思都明白,什麼是該花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