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揭祕」上合國宴:這4菜1湯2280歲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

各國嘉賓少不了要品嚐魯菜

6月9日晚上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

歡迎宴會上

嘉賓們都品嚐到了哪些菜?

央視直播透露了國宴的部分菜單

——

孔府宴

主菜四菜一湯

1、孔府一品八珍盅

2、孔府焦溜魚

3、孔府神仙鴨

4、孔府醬燒牛肋排

5、孔府蔬菜

孔府菜始於公元前272年,孔府的歷代成員,秉承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遺訓,對菜餚的製作極為考究,要求不僅料精,細作,火候嚴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於變換調劑,應時新鮮。

孔府宴融合古今烹調技藝,匯聚南北飲食精華,在食料選擇、菜餚烹飪、宴席設計、糕點製作以及飲食禮儀等諸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文明境界,尤以做工精細、善於調味、講究盛器而著稱,給人以雄渾尊嚴、華貴典雅、大味醇厚的感覺。

再回到國宴菜品,所有上桌的菜品必須做到極致,大廚用兩個多月的時間,進一步研發菜品。比如說一品八珍粥就需要經過八個小時的燉煮,加上兩個小時的調試,十個小時以後方可上桌,做到了極致。

主桌上用花草微雕做成青島的最美海灣,值得一提的是最美海灣造型裡面不僅將會展示青島的標誌性景觀,包括棧橋、五四廣場等等青島地標,同時,也有青島港、高鐵等中國標誌性的發展成就。如此一來,各國領導人不僅可以吃中國菜,還可以看中國的發展。

揭秘一:魯菜的奧秘

擁有導遊名家、廚藝研究名家雙重身份的人在青島屈指可數,孫樹偉就是其中最為出色的那一位。峰會召開前後,他已經連續接待了央視新聞、央視英語頻道、中國日報等多個國家級媒體,帶領他們一起探訪青島的色、香、味,將最接地氣的青島傳遍五湖四海。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山東導遊協會副會長、青島美食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孫樹偉(右)推介青島地道美食

“有朋自遠方來,端上一道最地道的魯菜,先暖暖朋友的胃,然後再帶著他們走街串巷,上山下海,欣賞最美麗最大氣最有文化味的青島,我想他們一定會深深地愛上我的家鄉——美麗的青島。”山東省導遊協會副會長、青島市廚藝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孫樹偉驕傲地對記者說。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千年香酥雞香傳萬里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到了青島,必須一喝一吃,那就是必須先喝一瓶青島啤酒,二是必須去春和樓裡吃一次千年香酥雞。繼前一日帶領央視新聞直播團隊前往啤酒街一海鮮店體驗了一番“海鮮+啤酒”的暢快後,他再次帶著央視直播團隊來到了島城百年老店——春和樓。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據悉,魯菜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底蘊深厚菜系味美曾位居中國四大菜系之首。魯菜中的青島香酥雞在傳承了126年依舊誘惑著海內外食客的味蕾,春和樓第十八任掌門人沈健基介紹道:“僅一道香酥雞的傳承製作中,就有6代名廚為之傾力,通過嚴密的製作程序和要求,培育了‘香酥雞’這一特色美食品牌,烹飪技藝已列入山東省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燴烏魚蛋湯是湯中上品

此外,孫樹偉還到市場上買了燴烏魚蛋湯的原材料,帶到春和樓,由元老級註冊中國烹飪大師戴永良親自上陣,藉助央視直播平臺,為全世界展示魯菜中的湯品——燴烏魚蛋湯的製作工藝。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這道湯是魯菜中的上品,但一般在高檔宴席中才會出現,尋常百姓吃得少,主要是因為原材料要求高,而且做法較為複雜,一般人很難做出它的美味。但任何人吃過一次就會非常難忘,所以我極力推薦。其實不光南方有上好的湯,我們北方同樣不遜色。”孫樹偉說,由於烏魚蛋本身性質決定,故其在烹飪中的使用主要是採用燴法制作湯羹,將發好的蛋片放入燒沸的雞湯內,用調料調口,勾成米湯芡,盛入放有米醋的大海碗裡,撒上香菜末、胡椒粉則好。成品清淡可口,甘滑柔軟,鹹鮮酸辣,為高級筵席中的上品。

油爆螺片展現魯菜火上功夫之最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現場他還推薦了油爆螺片、蔥燒海參等精品魯菜。孫樹偉介紹說,海螺的切片是最能夠體現魯菜的刀工,“食在中國,火在山東”,魯菜的火上功夫非常了得,其中,以“爆”見長,油爆海螺最能展現魯菜的火候功夫。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而“無蔥不歡”的山東人,更是將蔥與海參結合起來,做出了一道蔥燒海參,充分展現了魯菜的大蔥情結。蔥燒海參是選用膠東特產刺參製作而成,烏黑的刺參配著白中透黃的蔥段,色澤紅褐光亮,聞之蔥香四溢,食之海參滑潤。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魯菜實在太博大了,作為魯菜中的一個菜系,青島本幫菜也很值得研究,值得推廣,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無疑是最好的推廣平臺,希望全世界的朋友們來到青島,看美景,品美食。”孫樹偉表示。

揭秘二:一道菜如何從廚房送上餐桌?

作為宴會服務負責人,昨天,韓雪大概度過了幾個月來最緊張的一個晚上。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晚宴共有20桌,228人就餐。每桌有一名固定服務人員,兩名移動服務人員和3名傳菜員。這樣算下來,進入宴會廳服務的人員就有120人,另有20名機動人員。加上其他服務人員共有180人。

晚上7點45分,歡迎宴會開始。這些服務人員、傳菜人員什麼時候進場,都要看韓雪的指令,她走到一個特定的位置,服務人員才會出現在宴會嘉賓的面前。

為會議中心提供餐飲服務的廚房是臨時搭建的,與宴會廳之間有一條廊橋相連。精美的菜餚送到國賓面前,用完的餐具送回收餐點,都要通過這條廊橋。韓雪的宴會服務團隊在並不寬敞的廊橋上用紅綠兩種顏色分別標明瞭進場和出場的線路,以此避免傳菜和收盤子產生交叉。

在宴會廳,每位宴會嘉賓的面前都事先擺好了一道涼菜,上面蓋有餐盤蓋,開餐之後服務員會上來將餐盤蓋掀開。

此後,每上一道菜都要經過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傳菜員從出菜口端著一個一米長的橢圓托盤進入宴會廳,到達分餐點,服務員將吃完之後的餐具撤下,在分餐點交與傳菜員,再從托盤中拿取下一道菜送到嘉賓面前。傳菜員則要將這些用過的餐具放回廊橋上的收餐點。

“最有挑戰性的是晚宴之後的翻場。”韓雪說,以往的會議大都能留給他們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這次青島峰會的議程安排,翻場時間更短,只留了10分鐘。

10分鐘之內,所有的服務人員要把桌面清空,乾淨、無汙漬,還要保持桌上的鮮花和桌牌不能移動,以免破壞整體佈置。不僅時間緊還要求“靜音”,因為嘉賓就在不遠處觀看燈光焰火藝術表演,杯盤碰撞的聲音太大會影響觀影效果。

“我們要將最優美的中國形象展示給嘉賓。”韓雪說。

揭秘三:用瓷 "青色調"傳遞"和合之道"

作為此次歡迎宴會用瓷,華青瓷“千峰翠色”系列用瓷驚豔亮相。這套來自山東淄博的華青瓷不僅設計感十足,還兼具獨特的創意元素,以一抹濃濃的青色向世界傳遞了來自東方的“和合之道”。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海岱文化構成主創元素

每一次深具影響的國際峰會,都是一個國家向世界展示其民族文化魅力的舞臺。據此次峰會用瓷主創設計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宇峰介紹,“千峰翠色”的設計靈魂就是齊魯海岱文化。

山東古稱“海岱”,海洋文化與陸地文化交融,沉澱出了具有厚重人文特色的“海岱文化”。

“華青瓷材質晶瑩朗潤、清澈通透,如同大海,造型設計以山、海為題的齊魯‘海岱文化’為主創元素,傳遞並表達著樸實與開放兼具的齊魯文化。”林宇峰說。

從器型上看,瓷器中的立面產品造型飽滿圓潤,平面產品流暢平緩,組合成日出東方的立體效果。金色的泰山浮雕蓋扭,彰顯了巍峨雄偉的泰山大氣磅礴之勢,延展出盛世中國相擁世界,共同發展繁榮的大國風範。

「揭秘」上合国宴:这4菜1汤2280岁了(做法+上菜+餐具故事)

70餘道工序呈現工藝魅力

據悉,所有的器皿需要經過原料精選、煉泥、成型、精修坯、素燒、拋光、施釉、釉燒、描金、彩烤等70餘道精細的工序。成型後的器皿還需經過細緻打磨入窯,依次進行1280℃高溫素燒、1180℃高溫釉燒、高溫烤金等獨特的煅燒工藝,呈現出雅、潤、透的青瓷特點。

據瞭解,華青瓷於2006年研製成功,陶瓷坯體原料均來自於無汙染的天然礦物,釉面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完全實現了陶瓷健康品質。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院長耿大海認為,瓷器釉面圍繞的朵朵祥雲與相擁相連的浮雕海浪波紋都充滿了設計感,能夠代表中國瓷器當代工藝的最高水平。

青色旋律打開想象空間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青”是大自然樸拙之色,是新生活力之色,也是優美和諧之色。這種來之於自然、取之於天地、熔鍊於火的青瓷,以其千姿百態的造型和鮮活的本色,展現著那個遙遠時代的人文精神。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巖認為,“千峰翠色”韻味清新、意境遼闊,給人無限的遐想,把中國“尚青”文化推向了一個更高的美學境界。

據介紹,“青色調 ”還與峰會舉辦地“青青之島”契合,希望中華傳統陶瓷文化從青島再啟航,駛向光明美好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