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骨質疏鬆是怎麼引起的?

用戶56818006441


坐擁數萬名中醫認證的上醫仁家,來回答這個問題。


發生骨質疏鬆症的病因


骨質疏鬆症受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影響。先天因素指種族、性別、年齡及家族史;後天因素包括藥物、疾病、營養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絕經、男性性功能減退都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原因。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因素者屬於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老齡;女性絕經;母系家族史(尤其髖部骨折家族史);低體重;性激素低下;吸菸;過度飲酒或咖啡;體力活動少;飲食中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骨質疏鬆症可防可治。


人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應當注重骨質疏鬆的預防,嬰幼兒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都與骨質疏鬆的發生有密切聯繫。


人體骨骼中的礦物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高,醫學上稱之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當於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年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



老年後積極改善飲食和生活方式,堅持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可預防或減輕骨質疏鬆。

均衡飲食:增加飲食中鈣及適量蛋白質的攝入,低鹽飲食。鈣質的攝入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煙、酗酒、過量攝入咖啡因和高磷飲料會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病危險。


適量運動:人體的骨組織是一種有生命的組織,人在運動中肌肉的活動會不停地刺激骨組織,使骨骼更強壯。運動還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反應性,改善平衡功能,減少跌倒的風險。這樣骨質疏鬆症就不容易發生。


增加日光照射:中國人飲食中所含維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維生素D3依賴皮膚接受陽光紫外線的照射後合成。經常接受陽光照射會對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鐘日照。



提示:防曬霜、遮陽傘也會使女性骨質疏鬆幾率加大。平時戶外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出門又要塗上厚厚的防曬霜或者用遮陽傘,會影響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


本回答整理自上醫仁家認證醫生,上醫仁家是專業的中醫互聯網健康管理平臺,如有更多疑問請關注上醫仁家,後臺留言諮詢。


上醫仁家


骨質疏鬆是指多種原因引起的單位體積骨質總量減少、骨組織微細結構改變和破壞為特徵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按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原因和發生範圍, 骨質疏鬆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按照發病原因, 骨質疏鬆可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特發性骨質疏鬆症三類。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年齡大, 內分泌紊亂。絕經後女性雌激素降低, 體外培養髮現成骨細胞有雌激素受體, 其可與患者體內雌激素結合, 並促進成骨。當人體缺乏雌激素時, 則會增強人體的骨吸收、提高破骨細胞對甲狀腺素的敏感性。同時男性雄性激素和睪丸酮水平下降, 成骨過程也受影響。

二、骨組織局部分泌的調節因子分泌失衡, 造成骨吸收增加, 骨質疏鬆。

三、我國居民飲食中鈣攝入不足, 老人食物攝取量少, 腸道吸收維生素D能力下降, 加上戶外活動少, 接收陽光照射較少, 皮膚合成維生素D能力下降都是導致缺鈣, 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

四、運動量不足。運動刺激可增強骨鈣量和骨密度, 堅持適度鍛鍊身體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五、男性日常吸菸飲酒, 也容易造成骨質疏鬆。

六、從中醫角度講腎虛是骨質疏鬆的根本原因, 脾虛則通過影響患者消化系統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從而影響藥物對患者的作用, 間接引發患者的骨質疏鬆。


骨科醫生王明傑


骨質疏鬆症的出現,可能是以下5個原因:

1、不良飲食

長期低鈣飲食,營養缺乏,如每天鈣攝入小於600毫克,缺乏維生素D,蛋白質過高,產酸過多,尿鈣排洩增加,就會導致骨質疏鬆。

2、年齡增加

35歲後,骨溶解速度逐漸超過骨合成速度,骨質開始減少,流失過速就形成了骨質疏鬆症。

35歲後,每年骨質平均減少1%。女性50~60歲後、男性60~70歲後發病率升高,80歲以上達高峰,且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2~8倍。

3、激素變化

絕經或卵巢切除導致雌激素下降,骨吸收增加,腸鈣吸收下降可加速骨質疏鬆。

長期使用皮質激素、巴比妥等可影響鈣的吸收,尿鈣排洩增加,使骨量丟失。因此,絕經後的女性,是骨質疏鬆的高發人群。

4、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也影響到骨健康,比如運動量的多少、體重大小、肌肉發達與否、日光照射等。缺乏運動、缺乏光照對年輕人來講,是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

5、其他原因

長期臥床、糖尿病、腎功能不全、類風溼等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骨質疏鬆。過度飲酒,大量吸菸、飲咖啡、濃茶等,會使尿鈣增加,骨吸收增加,也容易導致骨質疏鬆。


醫藥健康觀察者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大多是綜合性因素的結果,下面是主要介紹下影響引起骨折疏鬆的各個原因。


內分泌因素

1、雌激素:

雌激素受體在人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存在均已證實。雌激 素還可作用於腸和腎小管,增加鈣吸收;而作用於甲狀旁腺可降低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雌激素還可作用於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能阻止骨的再吸收。因此,絕經期雌激素迅速下降可引起早期快速骨丟失。

(2) 降鈣素:

降鈣素緩解疼痛的機制是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吸收,同時通過神經中樞起鎮痛作用。

2、 遺傳因素

有證據表明,骨質疏鬆患者健康親屬的骨量均值比無骨質疏鬆家族史的人低骨密度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且由多個基因所控制。

3、營養因素

老年人由於牙齒脫落及消化功 能降低,多有營養缺乏,致使蛋白質、鈣、磷、維生 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蛋白質攝入不足或過量 都對鈣的平衡和骨鈣含量起負性調節作用。我國膳食屬低鈣食譜,鈣來源主要依拳穀類及蔬菜,老年人牙齒缺失較多,蔬菜、水果、瘦肉不易咀嚼.攝入量減少, 呈現“負鈣平衡”,反饋性甲狀旁腺激素分泌上升, 動員骨鈣溶解,血鈣上升。血磷含量與年齡呈明顯負相關,老年人由於血磷降低。維生素K缺乏 可影響骨鈣素的梭化,未段化的骨鈣素的升高,可 加速骨量丟失,易導致骨折。

4、戶外運動減少

戶外運動減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原因。機體負荷可以增加骨轉換率,刺激成骨細胞生物活性. 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積累。長期堅持有規律的 負重行走或跑步、爬樓梯.可以增加椎體的骨密度。因此,無論男女老少,只要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及體力勞動,均可減少由於增齡而導致骨址丟失。 因此,老年人手術後或嚴重疾病如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尤其要避 免長期絕對臥床,提倡早日下床活動。老年人行 動不便,戶外運動及日照減少,使維生素D合成降低,維生素D合成降低 可使腸道鈣磷的吸收下降.使骨形成及骨礦化降低。


不忘初心醫路修行


骨質疏鬆是怎麼引起的?

下面小編就和朋友們科普下引起骨質疏鬆的幾大因素:

一 . 蛋白質:當蛋白質攝入不足時會引起蛋白質代謝不當,引起骨微結構的不利變化,從而降低骨強度;另一方面,蛋白質吸收後釋放的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酸性氨基酸能刺激破骨細胞的骨吸收,從而將低骨密度。另外,高蛋白飲食會加速骨骼中鈣的流失。


二. 維生素D:維生素D對促進鈣的吸收與維持鈣及磷酸鹽動態平衡有這密切的關係。當缺乏或代謝出現問題時,會降低腸道對鈣的吸收。


三.磷,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磷”,可稱的的上是骨質中的第二大無機鹽,與鈣以一個適宜的比值構成羥基本磷灰石,來維持骨骼健康。


四.鎂、鋅、以及VC、VK

鎂在正常人體內一半存在於軟組織細胞內,另一半以二階陽離子、表面結合及可交換的形式存在於骨骼中,作為維持正常細胞外鎂水平的儲藏庫,或者作為固基質中羥基磷灰石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骨吸收過程中釋放。

鋅則是增加成骨細胞數量和骨形成的必要微量元素,當鋅缺乏則伴隨著骨重塑的不平衡,維生素C可促進成骨細胞生長,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

至於維生素C則是骨基質中膠原蛋白合成的輔助因子,維生素K是骨鈣素的羧化過程所必須的輔因子。



北京醫生網


一、骨骼的構造與功能


骨骼是一種特殊的結締組織,它以鈣化的網狀膠質做為人體的支架。骨骼的結構有兩種,一是海綿質(spongy),是中央的疏鬆(cancellous)骨;一是緻密質(compact), 即外圍的皮質(cortical)骨。

海綿骨是由不同形狀、不同厚度的許多骨小梁(trabecular)相互交叉所組成,其中的空間則被骨髓所填滿。緻密骨則是個富含血管及顯微小孔的一堆骨質。人體的每一塊骨頭幾乎都同時存在著海綿骨與密骨。

骨頭的再塑(remodeling)由兩種骨細胞所執行,一是蝕骨細胞(osteoclasts) :負責骨的破壞與再吸收;二是造骨細胞(osteoblasts): 負責骨的形成。骨的肥大是由於施予骨骼上的壓力超過平 的壓力水平,造骨的活動超過蝕骨的吸收,導致網狀骨質的增加。

骨骼的三項功能:提供身體軀幹和四肢堅硬的骨架、充當骨骼肌運動功能的槓桿與為易受傷的內臟提供保護。此外,骨骼也是造血的重要器官和鈣、磷、鎂、鈉等離子的儲存和釋放的重要場所。   

骨承受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外在力量,本身會產生反作用力。這些作用力會導致骨骼形狀的改變,改變的程度決定於所施予壓力的總和。骨骼承受負荷產生壓力,刺激內在和外在的骨產生再塑作用,造成其外型或是密度的改變,這種改變最後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這種平衡現象很明確的說明運動訓練對於骨骼密度的特殊效果。因此,運動選手與經常進行身體活動者具備較大的骨質密度。


二、骨骼的老化  


 骨骼在青春期時快速地成長,至50歲左右,維持約30年的高原水準,而後骨質開始流失。正常年輕的成年人,骨骼鈣質的流失和製造維持平衡,但是在30多歲以後,不管男女,由於鈣質的流失大於製造,因此骨骼鈣質會漸漸減少。可能的原因是,腎臟在年紀大時維生素D 的製造量會減少,導致食物中鈣質的攝取減少,因此副甲狀腺素增加,以致骨頭的吸收增加。女性在約50歲以後,骨質短暫地快速流失,可能是由於更年期的影響。   

女性骨質主要顯著的衰退是由更年期開始。在更年期開始前,骨質在30年間的流失率只有約 25%。在更年期期間,骨質的流失率增加,特別是由於內因性女性激素(estrogen)的流失。根據研究發現,骨質在50歲過後的最初五年流失最多,第二年每年流失3.4%,第四年流失1.7%,第九年流失0.8%。骨質的流失是年老和更年期的結果。   

由最近對於骨骼密度的測量、解剖與生檢法的證據發現,骨骼密度的顛峰時期大約在青春期的後期,而後開始呈線性下滑的趨勢。


三、骨質疏鬆症


1、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骼疏鬆症是指骨骼的鈣質在長時間的逐漸流失下,造成骨骼變薄變脆,骨骼密度也降低,骨骼強度變得較弱,因此在輕微碰撞之下即易形成骨折。通常較易骨折的部位是肩部、脊椎、髖部及腕部,而且骨質疏鬆的患者骨折後其恢復情形往往不良,造成須長期臥床調養,形成病人與家人的沈重負擔。   

骨質疏鬆症可以分為原發型和續髮型二種。原發型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停經後骨質疏鬆症’與‘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前者一般發生於婦女停經後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減少。後者則是由於身體老化的緣故,新陳代謝不平衡而造成骨質的流失。續發性骨質疏鬆症則是由於其他身體疾病而引起骨質不正常代謝,使得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症。   

女性、經期暫停的女性、缺乏運動的人與飲食中缺乏鈣質的人較易患有骨質疏鬆症,此外也有一些人是因為疾病與其他原因,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症。

根據調查顯示,國內65歲以上女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骨質疏鬆患者;而50歲以上男性患本症的機會也高達十二分之一,此外年輕女性骨質流失的情況也較高。無論男女都會發生此症,尤其是高危險群者,更應儘早做預防工作,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2、骨質疏鬆症的成因

骨質疏鬆症是屬於骨胳代謝異常的疾病,它的發生尚未有明確的原因,但醫學界認為它和下列有關:

1)衰老 骨胳隨著年齡的增長,產生正常老化現象,骨胳變得越來越不那麼緻密。

2)雌激素下降 雌激素能刺激骨質的形成、抑制骨質的分解,婦女一旦過了更年期或是切除卵巢,雌激素分泌停止,就會加速骨胳退化。

3)營養失調 鈣攝取不足、常食高蛋白、高鹽、煙、酒等。

4)生活不正常 少運動、不曬太陽等。

5)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藥劑 會導致骨胳形成減少而分解增多,從而引起骨質疏鬆。

6)遺傳因素 骨質疏鬆有一定的遺傳性。

3、骨質疏鬆症的症狀

  骨質疏鬆症的產生,在早期並無明顯的症狀,常常是無聲無息的,直到骨折方知患此症,患者通常會有下列的症狀:

1)疼痛 全身骨痛、無力,最常見於腰部、骨盆、背部區域,痛楚漸成持續性,並逐漸加劇。

2)骨折 並非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現象,往往到了骨折產生才知曉,患者可能輕碰一下或摔跤就骨折,五、六十歲常見椎骨骨折及前臂橈骨骨折,七、八十歲常見肱骨近側端、脛骨、骨盤骨及臀骨骨折,由於臀骨骨折高達50%的死亡風險,不得掉以輕心。

3)駝背 脊椎骨折後,長期受壓迫,身高明顯變矮。

4)脊椎側彎、關節變形。

  一旦症狀產生,造成體型改變,對愛美的人是一項打擊,加上疼痛、行動不便、骨折手術的醫療支付等,對個人、家庭及社會更是極大的負擔。

  目前醫學界還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幫助已疏鬆的骨胳恢復原狀,因此,預防保健很重要,不可輕忽「護骨」的工作還未輪到你,也不可認為自己年邁來不及了,保住骨本永遠不嫌遲。

4、骨質疏鬆症的檢測

  診斷骨質疏鬆症可透過一般化驗檢查及X光攝影檢查,早期的X光攝影對發現初期骨質疏鬆效果不彰。現在採骨質密度檢查攝影儀來測量骨質的密度,在初期診斷上有相當幫助。

  目前,骨質疏鬆的測定技術更突破,採廣頻寬超音波衰減技術,受到醫學界的注目。啟新診所專業健康檢查中心於日前購置此新科技CUBA clinical全自動超音波骨質密度分析儀,檢驗師楊文仁表示,儀器採無放射性、非侵入式的技術,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不僅能檢查骨質密度,更能提供結構強度信息,使醫師能更清楚地掌握受檢者骨質狀況及品質。

  檢查者只需將腳放置在儀器上,超音波會穿透腳跟骨,安全而精確地測出骨質密度,並且儀器和計算機聯機,受檢者可在數分鐘之內,就看到報告,暸解自己骨胳的健康狀況。

  骨質疏鬆症一旦確立,一定要與醫師配合,找出致病因素是原發性(老化、停經等引起)或次發性(疾病、藥物引起)並且對症下藥,才能防止骨質疏鬆繼續擴大。通常醫師會指導患者在飲食及生活上作改善,並且給予下列藥劑的治療:

1)鈣劑 一次補充鈣不宜超過600毫克,每日不超過1.5克,服用時不宜與含有植物酸的食物、可樂、菠菜、麵包、麥片食用。不是每個人都適宜服用鈣劑,在使用前應先與醫師討論後再服用。

2)雌激素(女性荷爾蒙) 更年期的女性及卵巢切除的婦女,適當的補充雌激素,能有效地防治骨質疏鬆症,並可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荷爾蒙在醫師謹慎的使用之下是安全而有效的,然而有肝疾、高血壓、高血脂、乳癌、子宮肌瘤、中風等患者,則不宜採用。

3) 抑鈣素 它能抑制骨質的分解,並能達到止痛,目前有鮭魚和鰻魚抑鈣劑,由於價格昂貴,所以無法廣泛運用。

4)活性維生素D 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調節鈣磷平衡,達到防治骨質疏鬆的效果。但是維生素D本身也會破壞骨細胞,故不宜使用過量。

5)氟化鈉 據美國研究指出,用來預防齲齒的氟化鈉,與鈣同時定期使用,可防止脊柱骨折,具恢復骨質之效。


四、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由以上可知,應對骨質疏鬆症最好的辦法,還是要提前預防,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

1、運動對骨質疏鬆症的影響

規律的運動對老年人的身體有正面影響,可以使他們的生活充滿朝氣、心理較健康、更能適應社會上的生活,在生理上也較不會老化,而避免產生慢性疾病。運動對於骨質疏鬆症患者的好處如下:

1)運動可以提高骨質含鈣的最高量(peak bone mass) 透過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增加骨質的密度。一般來說,在35歲時骨質的密度會達到最高量,之後就是衰退期,造骨細胞(osteoblasts)能力減緩,蝕骨細胞(osteoclasts)並未停止破壞骨骼,所以鈣的流失將增加,透過運動可以增加骨細胞的建造能力,進而更加提高骨質的密度。雖然運動也可能增加骨折傷的機率,但適當適量的運動使骨骼的密度更高,相對的更不易造成骨折。

2)運動可以減低骨質的流失量 研究發現太空人於四天的太空飛行中,尿中鈣質的流失顯著增加,然而在一個十四天的太空飛行中,每天從事等長性的肌肉活動,尿中的鈣質流失率會顯著的減少。研究也發現從事槌球運動的老年人,其骨骼中礦物質的含量顯著大於控制組。由此可見,運動對老年人的骨質流失有減緩和幫助的效果,也就是運動可以減少骨質的流失。

3)運動對婦女的影響 過度的運動或訓練往往會造成婦女暫時性的停經現象或賀爾蒙分泌失調,這種現象會使婦女的骨質流失增加。因此,並不是積極參與運動訓練就可以減少骨質的流失,提高骨骼的密度。從事激烈運動的婦女,必須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做適當的身體檢查,並適當補充鈣質以防止骨質過度的流失。

2、請補充足夠的鈣質:

成長髮育及35歲後為加強補充期,25歲至35歲為適量補充期。

當然市場的鈣補充劑品牌眾多,我後面會專門撰文介紹幾款常見的鈣劑和對比,歡迎關注我的ID。

3、攝取足夠的營養以維持內分泌的正常:

許多婦女為了減肥常會過度的節食,使得營養的供應嚴重不足,造成內分泌失調,賀爾蒙的分泌不正常,這樣會增加骨質的流失,對骨骼造成嚴重的傷害。


不凡電商聊海淘


據統計我國骨質疏鬆人群已經達到90萬,而且越來越呈年輕化的趨勢,很多人非常疑惑:我年紀輕輕的怎麼就骨質疏鬆了呢?


骨質疏鬆屬於分泌性系統骨病,根本原因在於內分泌紊亂造成骨代謝的破壞,久而久之骨質疏鬆形成了。

接下來將從五個主要方面來闡述骨質疏鬆的由來。


一、年齡

人體好比是一臺異常精密的機器,機器工作久了會有毛病出現,人體亦如此。人的骨量高峰出現在35-40歲這個階段,往後身體逐漸老化,骨的新陳代謝功能也會減慢,骨骼組織的鈣質會漸漸流失。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特別是性腺功能逐漸向衰老過渡,並處於一種不穩定階段,這樣便容易在精神因素或軀體因素的影響下出現內環境平衡失調。

據統計,女性50以上,男性65歲以上是骨質疏鬆的高發期,並且女性骨質疏鬆比例是男性的5倍,到了這個階段開始要注重鈣質的補充,預防骨密度下降,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但如果已經骨質疏鬆,單純補充鈣質已經不足夠。

年齡是不可逆的生理規律,我們能做的是早發現早預防,多培養良好的生活和運動習慣,防範於未然!

女性骨質急劇流失幾個重要的生理階段

女性由於生理的特性,一般需要經歷以下兩個骨質流失的重要階段

1、哺乳期:由於垂體分泌大量泌乳素使卵巢處於抑制狀態,雌激素水平降低,低雌激素使骨量減少。

2、更年期:卵巢分泌出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劇下降,甲狀旁腺素的促骨骼排鈣作用相對增強,人體大量骨鈣分解入血,再從尿中排出,因此造成女性更年期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產婦、更年骨質疏鬆非常普遍的存在,遇到不用慌了。

二、疾病

這是很多年輕人或者年紀不大的人骨質疏鬆最多的原因之一,那麼哪些疾病容易導致骨質疏鬆呢?我們來說說看

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代謝類疾病,內分泌遭到嚴重破壞。

2、肝腎疾病:中醫有云腎主骨,這些疾病的患者同時要留意骨質疏鬆。

3、激素藥:長期的激素藥服用,會破話人體的內分泌,造成骨質的急劇流失。

4、甲狀腺疾病:破壞內分泌,導致代謝異常。

5、外傷:人體的創傷都會影響骨代謝,很多撞傷摔傷後骨質疏鬆的。

6、類風溼、癬類疾病:需要長期吃激素藥控制。

7、腫瘤:疾病的終極噩夢。

三、營養

因為營養缺乏導致的骨質疏鬆多見於青幼年階段,由於偏食厭食飲食不規律所致,但是中老年人也不能忽視營養的重要性,這是最基礎的部分。


四、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對於骨質疏鬆人群尤其如此。運動能增加骨骼的承載,強迫骨骼變得更加強硬。所以運動在骨質疏鬆恢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很多骨質疏鬆嚴重的患者臥床不起,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進而惡性循環越來越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需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根據自身情況調節運動量。


五、習慣和遺傳


骨質疏鬆具有遺傳學,如果上一代有骨質疏鬆,那麼下一代就得提前做好檢查預防。

另外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骨質疏鬆,下面這些行為我們應該把握一個度,保養好我們自己的骨骼。(尤其是年輕女性

1、節食減肥:由於脂肪和雌激素含量有關,女性雌激素量往往隨脂肪減少而降低,雌激素水平長時間下降,會加速骨骼鈣質的丟失,引起骨質疏鬆症。

2、美白不曬太陽:維生素D有助於體內對鈣質的吸收,而陽光照射是維生素D產生的必備因素。

3、飲食不規律:尤其是現在年輕人,長期不良的習慣影響食物的消化與營養的吸收,人在吃飯時,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幫助胃腸消化食物,而幹活大腦也需要大量的血液,長久會影響身體微循環,導致骨質疏鬆。

4、加班熬夜,長期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會影響鈣質吸收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造成骨質疏鬆。

5、抽菸酗酒:不僅僅是骨質疏鬆,也是很多其他疾病的禍根。

6、以車代步,長期不運動。

----------------------------------------------------------------

以上就是會導致骨質疏鬆的一些主要原因,是否能解答您心中的疑惑了呢?


鉑桐疼痛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骨疾病,早期症狀比較隱匿,但是一旦出現骨折,就是比較嚴重的疾病階段了。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有:

1、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遺傳及人種、種族均有關。一般黑種人發病率相對較低,而白種人、黃種人發病率較高。

2、長期缺鈣,低鈣飲食,對奶製品不耐受,常常挑食、偏食、節食,以及愛吃鹹菜、臘肉等醃製食品的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質是不斷在丟失的,年齡越大,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越大。

4、缺乏運動,很少曬太陽,抽菸、大量飲酒等都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

5、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都容易引起骨質疏鬆症。

6、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止痛藥、鎮靜劑、糖皮質激素等均可影響維生素D及鈣、磷的代謝,導致骨量丟失,增加骨質疏鬆症的發病風險。


糖尿病之友


劉醫生談骨論筋🍞骨質疏鬆症的原因🍞

人過了中年以後就會慢慢的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每個人都會發生,只不過是有的重有的輕而已。骨質疏鬆症引起的典型症狀是容易骨折,老年人只要是摔倒就容易引起手腕,肩膀和髖部的骨折。每年都會碰到大量的此類患者。患者不但疼痛,而且給家庭帶來麻煩。怎麼預防骨質疏鬆症呢?首先要先了解它的病因。

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指以單位體積內骨量低於正常為特徵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現為骨質的有機成分生成不足,繼發鈣鹽減少及骨組織的微細結構破壞。在此基礎上出現疼痛、骨折就叫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症狀主要有:1.腰背部疼痛。它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當椎體發生骨折時尤為明顯。疼痛減輕,但持續存在。2.容易發生骨折。椎體、髖部和手腕是最容易發生的地方。

骨質疏鬆症的原因

1.性激素不足。特別是女性絕經後引起的雌激素降低。鈣流失就會明顯加快。所以看到很多老年女性彎腰駝背,比男性多。


2.年齡的老化。隨著人年齡的老化,甲狀旁腺激素,維生素D3,生長激素等各種內分泌激素都會降低。導致骨質流失嚴重。

3.鈣補充不足。是導致骨質疏鬆的一個重要因素。

4.廢用性骨質疏鬆。運動可明顯增強骨強度,老年人或長期臥床的患者運動明顯減少。

5.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功能亢進,糖尿病等。

6.消化系統疾病。如吸收不良和胃切除等。

7.藥物。如激素類,肝素和抗痙攣藥物等。

8.長期飲酒和金屬中毒。


還有一些如遺傳病、先天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都會引起骨質疏鬆症。對於它的預防和治療,首先要補充營養,再就是適當運動鍛鍊,配合藥物治療。可明顯減輕症狀和減緩病情的進展。對於藥物治療,在我以前的回答中有明確說明。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獲得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其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往往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後才被確診。關於骨質疏鬆,一定要及早預防,另外還要多進行自我評測。如果出現脊柱畸形、骨量減少、脆性骨折史以及身高減少和駝背等,要立即到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比如飲用含磷酸的飲料、節食、鹽分攝入過多以及吸菸和飲酒等。

研究表明,若想避免骨質疏鬆,最好不喝可樂飲料。因為可樂中含有磷酸,這會使機體的鈣質流失,而其它很多飲料中則不含這種物質。控制飲食是減肥的重要途徑之一,但若不當也容易誘發骨質疏鬆。某健康雜誌對數千名30歲以上女性進行調查後發現,約有82%的女性已開始出現某種程度的骨質疏鬆,這主要與她們的營養結構不合理、偏好素食,以及牛奶等高鈣食物攝入較少有關。

吸菸會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吸菸影響峰值骨密度的形成。由於很多吸菸者都是從青少年開始的,而這時正是峰值骨密度的形成期。相關調查表明,與同齡人相比,吸菸者的股骨頸、肋骨和椎骨都有一定程度的骨質流失,這種危害往往會在中年後期,甚至老年才表現出來。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當乙醇進入人體後會與其它無機物或某些有機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這些新物質會誘發骨質疏鬆症。因此,長期過量飲酒不利於骨骼的正常發育,因為會加快骨質流失。關於骨質疏鬆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詳細介紹如下:

骨質疏鬆是怎樣發生的?

骨骼由骨小梁、骨基質和骨礦物質組成,如果將骨骼比作鋼筋混凝土建築,骨小梁就是鋼筋,骨基質則為水泥,礦物質就是其中的沙子。發生骨質疏鬆就好比混凝土中的鋼筋(骨小梁)老化,水泥(骨基質)和沙子(礦物質)減少,從而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的原因

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比如體重過低、性激素低下、過度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運動不足、食物中鈣質較少以及缺乏維生素D(光照或攝入不足)等。一些疾病也會對骨質造成影響,比如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糖尿病等。需要指出的是,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劑等)也易造成骨質疏鬆。

鹽分攝入過多不僅會出現高血壓,而且還易導致骨質疏鬆。吃鹽過多會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是因為多餘的鹽分需要向外排,而食鹽的主要成分鈉在排出體外時,總會拉上其“同伴”鈣一起排洩,所以高鹽飲食會導致鈣質的流失加速,鈣質流失自然會影響到骨質質量了。

骨質疏鬆的診斷指標

骨質疏鬆最常用的診斷指標是骨密度(BMD)測量,骨密度是指單位面積或體積上的骨量,也就是骨質的疏密程度。骨密度的測量經常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一般來說,當T值介於-1~1之間時,說明骨密度值正常;如果介於-2.5~-1之間,則表示骨量少,骨質有流失;T值小於-2.5,說明有骨質疏鬆症,這時如果伴有脆性骨折病史,就屬於重症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危害

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特徵是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被損壞、骨脆性增加以及易發生骨折等。骨質疏鬆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尤以絕經後女性最為多見。骨質疏鬆早期往往伴隨乏力、腰背及四肢痠痛等不適,這時通常不會引起患者重視。隨著病情發展,會逐漸出現骨痛、身高變矮、駝背、掉牙以及活動能力降低等症狀,嚴重時還會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性骨折又叫脆性骨折,一般在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就可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容易發生在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部位,而最常見的是椎體骨折和髖部骨折。約一半以上女性至少有一次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的幾率約為15%,而且還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需要指出的是,骨質疏鬆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殘或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骨質疏鬆的預防

隨著年齡增長和身體機能退化,鈣質會逐漸流失,骨密度也會逐漸稀疏。消瘦及消化功能較弱者,會成為骨質疏鬆疾病的高發人群。對於超過50歲的骨質疏鬆患者,應考慮使用藥物預防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可防可治的,儘早預防可有效避免骨質疏鬆的持續發展,降低發生骨折的風險。

在飲食方面,要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保持低鹽飲食,另外還要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以保證營養均衡。為了促進鈣鹽吸收,要適量增加動物性食物攝入,另外還要多吃海產品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及鈣、磷、維生素等。

吃醋會引起骨質疏鬆嗎?

有人認為,吃醋會導致骨質疏鬆,事實真是如此嗎?實際上,吃醋不僅不會增大患骨質疏鬆的風險,而且還能起到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因為吃醋可以幫助胃酸較少的人將食物中的不溶性鈣轉變為離子狀態,這更有利於鈣的吸收。需要指出的是,陳年釀造的老醋本身就含有較為豐富的鈣質。

除了日常飲食外,加強鍛鍊對保持骨密度同樣重要,尤其是抗阻力的力量訓練。另外要多進行戶外活動,這不僅有利於鍛鍊,而且還能通過太陽光的照射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每日曬20分鐘太陽,即可起到很好的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室外曬太陽既有治療骨質疏鬆的作用,又可預防骨質疏鬆,尤其對於老年人、兒童、哺乳期、妊娠期及絕經後婦女來說,很有必要。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單純補鈣既不能明顯增大骨密度,也不能有效改善骨質量。而經常鍛鍊可使骨骼承受的應力增加,這不僅能增加肌肉力量,對未成年人來說,還可促進骨骼生長,有利於獲得較高的骨峰值量和較好的骨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