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煙樓大蠔迎來收穫旺季

6月3日,記者在廉州鎮煙樓碼頭見到,一張張小艇滿載著大蠔停靠在碼頭邊,幾百名農民工在船上、岸邊,手腳利索地在整理大蠔,分類、挑選、裝卸、澆樁,處處呈現出大蠔豐收的一片繁忙景象。

煙樓今年的大蠔不僅豐收,收購價也是歷年來最高的,每公斤達到了10元以上,而且供不應求。廉州鎮蠔寶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岑衛東告訴記者,每年從清明前後一直到11月,都是大蠔收穫的季節,整個北部灣海面放養的大蠔,僅煙樓水兒碼頭,每天就有近百艘船、超過15萬公斤大蠔回收碼頭,再通過物流和電子商務,銷往全國各地。

據瞭解,與海為鄰的煙樓村緊靠北部灣,水深浪靜,附近又有大片紅樹林溼地,為大蠔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餌料,非常適宜大蠔養殖。目前,煙樓村及周邊村莊的大蠔養殖戶有100多戶,海養面積1萬多畝,週期產值達2億元,有淺灘插養及深水吊養,範圍輻射到黨江西場及欽州一帶沿海,是我市有名的“大蠔之鄉”。該村有6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村民4200多人,大部分從事與蠔相關的產業。

煙樓大蠔產業的形成,不僅給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務工機會。記者瞭解到,在煙樓從事大蠔捕撈、收購、加工、流通的務工人員每天高達近千人,這些務工人員除了煙樓、馬安周邊村落外,乾江、禁山甚至遠至黨江、西場等鄉鎮的村民也前來從事這一產業。村民們說,在煙樓一帶道路邊,那些新建起來的小洋樓,就是他們依靠大蠔產業掙來的。

岑衛東告訴記者,過去,煙樓一帶的大蠔養殖戶都是“各自為政”,無序競爭。為整合資源,打破了過去的亂象,把大蠔產業做強做大。“小打小鬧”了近10年的岑衛東決定整合力量,抱團取暖,與21名養殖大戶達成共識後,今年元月中旬,在廉州鎮黨委、政府及當地村黨支部和大蠔協會的積極支持配合下,廉州鎮蠔寶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

岑衛東介紹說,大蠔已成為煙樓周邊村莊沿海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成立合作社目的不僅是讓社員和養殖戶凝聚一起,形成合力,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把大蠔產業做強做大,還可為當地村民提供務工機會,組織和帶動當地的富裕勞力就業,帶動周邊村民共同養蠔致富。同時,通過合作社還可為社員和養殖戶提供海養所需的生產資料,統一進行海上捕收、收購、加工和銷售等,並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合作,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等,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大蠔走向市場,走近消費者。

煙樓大蠔迎來收穫旺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