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追忆|布谷……布谷……

很是惊喜。

一早起床,站在阳台,突然听到了“布谷—布谷”的声音。

不说在都市,就是在乡村,我也好几年没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了。

虽然,听到的,只是一只布谷鸟的叫声,应该是在离家不远的小山那边。没有看到它的影子,“布谷布谷”的声音也渐渐远去,只听了四五声就听不到了。

这也够惊喜了。

追忆|布谷……布谷……

小时候,也是初夏时节,每每清晨,就算躺在床上,也会听到布谷鸟的叫声。

家在平原,没有山,没有丘,但村庄四周都是树:高大的杨树、婀娜的柳树、苍郁的榆树、茂密的梧桐树……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平原小村庄。

布谷鸟,就躲在环绕村庄的树林里不停地叫——“布谷—布谷……”布谷鸟的叫声,是很容易和其它鸟儿的鸣叫分辨的。它好像只会这样的叫:“布谷—布谷”,“布”声略微短促,“谷”这个音节呢,则稍微拉长一点,听上去,就像大人在呼唤孩子起床一般。

追忆|布谷……布谷……

听到“布谷布谷”的声音,不说老农,就是我也知道,又到收麦种谷的时候了。

也真是奇怪,能听到布谷鸟叫的时间,正是芒种前后。别的时候,印象中,好像就不会再听到它的声音了。

所以,这布谷鸟的叫声,还真是好像催人“快快播谷!快快播谷!”。

只是,很少见到布谷鸟的真容。它好像从来不会像麻雀喜鹊之类的鸟儿,来到我家的院子里。听到声音时,它只是远远在村头,或者更远的地方,一声声的“布谷—布谷”,提醒人们,芒种时节到了。

追忆|布谷……布谷……

后来,在网上查阅资料才知道,这布谷鸟,学名叫做大杜鹃,胆子很小,往往在远离村庄的林地山丘活动。

从图片上看,它的样子就和鸽子差不多,只是略微细长一点,羽毛也不大一样,雌雄的样子也有些不同。它的同族亲戚,还有三声杜鹃、四声杜鹃等种类。

对于北方来说,布谷鸟是一种候鸟,难怪往往只在芒种前后才听到它的声音——它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迁徙的。

追忆|布谷……布谷……

杜鹃,在我国的上古传说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据说,在武王伐纣时,古蜀的开国君王鱼凫王杜宇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后来,得胜班师的杜宇,在四川盆地一带称帝,号望帝,活到一百多岁时隐退。

再后来,他好像受到了一些流言的委屈,死后,化为鸟,怨气也不散,叫声有点凄厉,被人们称作杜鹃。因为杜宇善于农耕,所以呢,杜鹃,也就是布谷鸟,还是不忘在芒种时节呼唤人们“种谷”。

传说中,杜鹃的故事有很多,也很精彩,一下子怎么都讲不完。后来,杜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很重要的象征,也蕴含着深厚的意境。其中,最为深切的一种,是因为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加上它还会在深夜凄惨鸣叫,似乎控诉种种的委屈,就有了“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诗仙李白写《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就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意境。

追忆|布谷……布谷……

杜鹃,在诗文中,又称为杜宇、望帝,桑鸠,也称子规,催归。这是对杜鹃鸣叫声的另一种诠释。不过,这里指的就不是布谷鸟,而是另一种四声杜鹃了。据说,四声杜鹃的鸣叫声是“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听起来,就像对人喊着“不如归去”。

听到这样的鸣叫声,特别是在羁旅月夜,远离家乡的游子,就很容易感怀伤神。杜甫就写过一首《子规》,“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宋代文天祥也曾作诗《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当然,杜鹃入诗,排名第一的,应该是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追忆|布谷……布谷……

山东大杜鹃(学名:Cuculus canorus bakeri):是普通杜鹃的中国亚种。

只是,年幼的时候,我似乎不曾听到夜里的布谷声,长大离家后,连那清晨的“布谷布谷”也听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