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家裝行業:一個被做爛的行業如何突破瓶頸

一個行業能不能被互聯網顛覆,不是一個簡單的趨勢問題,不再像互聯網剛剛興起那般水到渠成,而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環境合適、人才優勢、一起發力才有可能借助互聯網顛覆某一個行業。

家裝一直是互聯網非常想顛覆的領域之一,市場很大,消費者的需求卻沒有被完全滿足,尤其又身處消費升級的節點。所以創業者和投資人在近幾年都紛紛湧入這個市場,尋找能夠突圍的機會。

然而市場上出現了齊家網、有住網、愛空間、土巴兔等一批“互聯網”公司,但實際上並沒有對市場造成多大的衝擊,所佔領的份額也不到20%,更多消費者還是選擇傳統家裝公司來進行家裝服務。不過專家指出,未來三五年內,互聯網家裝公司的市場份額將達到50%,與傳統家裝持平。

筆者認為,目前市場上的“互聯網”公司並不是真正的互聯網家裝公司,互聯網在家裝行業的價值是“以用戶為中心”。而目前所有的傳統家裝公司都是“為用戶著想”。注意這兩句話是不同的,“為用戶著想”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是以公司為中心,不是以用戶為中心。秉承這一想法做事的公司,通常是產品研發部出好幾個產品讓用戶去挑,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增加了與用戶的溝通成本,成交率自然就上不去。

許多傳統家裝公司以為做電商、搞互聯網營銷就是轉型了。在互聯網時代,這早已是做公司的基礎標配,如今哪家公司不做電商那已經早跟不上時代了。互聯網是一種思維,必須落實到產品的研發與迭代,甚至融入到公司的組織框架中去。

真正的用互聯網思維做家裝的公司,應該是用全部的精力與資金做出一款產品,這款產品應該具備三個特點:看一眼就讓用戶尖叫、為用戶解決一個痛點、性價比。舉例來說:整體家裝中,衛浴是最容易標準化的,可以打造一款標準產品,用最好的瓷磚、吊頂、花灑等等……組成一個空間包,能夠適應所有9-10平米的衛浴空間,並且把價格做到極致。這才能做出爆品,這才能讓用戶尖叫,這才是互聯網思維。

目前互聯網家裝公司的三種基本模式

家裝行業的鏈條很長,包含設計、施工、硬裝、軟裝、交付驗收。每一個環節又包含了大量的工種,這導致圍繞家裝的公司種類繁多,目前,互聯網主要以三種模式進入。

一:圍繞家裝經驗、設計方案、施工資源共享型產品,工具屬性強;在家裝環節中某一環節切入,重度垂直細分,直接交易場景單一。

二:自營裝修平臺都打著“互聯網家裝”概念,做局部供應鏈整合;裝修方案產品化、價格套餐化、施工流程化,突出每個環節可控;壓縮中間重複環節,縮短工期,進度及時反饋業主。以愛空間、有住、家裝e站……為例。

三:撮合交易型家裝平臺,一般上游具備房源、設計、建材、家居供應鏈資源,或下游有龐大用戶資源;規則制訂,招募線下傳統家裝公司、設計公司進行入駐,線上做建材/家居貿易。

真正的互聯網公司應該是能夠整合這一長條的產業鏈,才能稱得上是互聯網家裝公司,也難怪從業人士說不燒個二十億根本看不出有啥效果。這麼大的市場,互聯網用慣的紅海戰略也用不上,這早已是紅海一片,現在能做的就是堅持下來,撐五年時間,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未來家裝行業的趨勢分析

一家公司想要長久發展下來,只有持續不斷地提升行業效率,效率的高代決定了公司創造的價值,價值在市場上體現變成了金錢。目前,無論是互聯網家裝公司是傳統家裝公司,經營狀況都不太好。傳統家裝公司入駐家裝互聯網平臺,或推出自己的標準化套餐,這必然有一部分利益是共享的,而互聯網家裝公司標準化套餐,壓低價格、縮短工期,同質化趨於虧損,價格戰就是體現之一。

從虧損到微利轉化的標誌是:互聯網家裝公司燒錢砸廣告、買流量提升交易量。同時在提供整體裝修方案的過程中,通過犧牲裝修環節利潤,在建材、家居、家電等環節盈利。從其它行業的經驗來看,渡過這一時期,也標誌著大量公司死掉了,出現了幾個生態平臺型的巨頭公司把控著,這也是提升行業效率的唯一途徑。

之後,就從微利進入到紅利區了。筆者認為主要在金融和智能家居兩個點來盈利。互聯網家裝公司聯合傳統金融機構或互聯網金融公司,開設家裝貸款、分期付款、保險等業務。而智能家居就是直接通過賣硬件或安裝服務來實現盈利。

綜上:互聯網人眼中的家裝與家裝人眼中的互聯網思維根本不是一個維度上的理解,所以能夠在這一批浪潮裡做家裝轉型成功的公司可能是渺渺無幾,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裡,玩家無數,失敗是正常的,成功才是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