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饅頭。而不南不北的南京人,愛吃麵!

南京的面分為三種:老滷麵、小煮麵和其他面。

小煮麵中最為出色的就屬豬骨白湯為底,皮肚為澆頭的皮肚面。而以熬製的醬油紅湯為底,燜肉、大排、小排、鱔絲為澆頭的,俗稱老滷麵。

1

老滷麵

南京的老滷麵精華在“滷”,也就是面的湯頭。所謂老滷,絕不是敷衍的“醬油湯”能比。

正宗的南京老滷麵口味鹹中帶甜,既不像北方面湯要在鹹中找鮮,也不像蘇州的奧灶面甜的有點膩,南京老滷麵向來自成一派。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熬製老滷的功夫才是各家麵館的在南京吃貨圈立足的根本。

除了湯頭,自然就是澆頭。大肉、小排、燻魚、鱔絲、牛肉等,是常見的澆頭,吃慣了大魚大肉的南京人,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想吃個雪菜肉絲麵,換換口味。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老滷麵裡的大肉,在南京吃貨圈有一個非官方的標準,厚度兩公分,長度要“過橋”!過橋是的是大肉的長度要橫跨碗的兩端。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這方面,金陵覆興園和小龍大肉面可以說是相當標準的。劉記的大肉,更是巨無霸級別的!

香噴噴的老滷湯底,爽滑的麵條上蓋上大肉,撒上蔥花,加兩勺老滷,再加一點豬油,鮮美不油膩,你會忍不住把湯都喝得乾乾淨淨。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地雷麵館的澆頭都埋在面底下,小排多到吃不完。他家的面要配蒜頭才好吃,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好吃!畢竟,能在南湖站穩腳跟的麵館,都不是吹的!

插播一個無獎問答:

南湖的第一家麵館是哪家?

答:小籠包很好吃的老華友麵館。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老店小瞻園的小排,好吃到做澆頭都浪費,建議單點,鱔魚麵能不能吃到要看緣分。他家的面是典型的老城南口味,比起南湖的面,口味略清淡一點。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李楊麵館一家讓老下關刷出自豪感的麵館。原來在建寧路天妃宮現在大觀天地對面的,現在搬到熱河南路凱鴻雋府門口的門面房。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順心拉麵館這種拉麵配南京味道的老滷,這種組合算是一種南京老滷麵的創新版。他家的各種澆頭中,肉圓最有特色,紮紮實實的肉,huai半個基本就飽了。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江南春這樣的幹挑面是一個異類。

“幹”者,沒有湯,面下好後撈出來,儘量瀝乾水分;“挑”者,麵條不斷地高高挑拌,讓油汁充分勻和在麵條上,麵條立馬上色,吃起來很入味,香氣更加濃烈,但味道還是離不開鹹中帶甜的根本。

南京人吃老滷麵的時候,一般是不加辣油的,把澆頭單獨放的逼格會比較高一點。

2

小煮麵

小煮麵,在南京一般指的是皮肚面,更有氣勢的稱呼叫做大碗皮肚面

兩個鍋,一個鍋下面,一個鍋煮湯,面煮好以後扔進湯鍋裡,加配料,最後連湯帶水一起裝碗。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皮肚質量的好壞決定了整碗麵的逼格。大肉、小排、燻魚這些老滷麵的澆頭,放在小煮麵裡也是沒毛病的,腰花、豬肝、肉絲、香腸這些也可以有。

對了,西紅柿和榨菜,一定要有!

有人說,皮肚面的最佳搭檔是烤鴨。嗯,這是高級吃貨的水平。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但作為超級吃貨應該知道,皮肚面和油渣才是靈魂CP 。三元巷一直被認為是南京皮肚面的起源地,最早叫“寡婦面”。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祁家麵館和協記都算得上是老字號了,沒有擴大店面,也沒有開分店,幾代人,一板一眼的煮麵,有那麼一點兒匠人的味道。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同樣在明瓦廊附近的項記麵館,南京唯一一家要放寒暑假的麵館,口味很重,中午吃完,下午要喝2升水。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評事街的老太皮肚面,前兩年連空調都沒有,大夏天,坐店裡面熱,坐店外面更熱,但絲毫擋不住吃貨們腳步,飯點幾乎都要排隊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但如果論條件簡陋,能和評事街相提並論的恐怕只有秦虹小區附近的管記了。沒有熟人帶路,估計你都找不到店在哪兒!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和老滷麵不同,吃皮肚面是一定要放辣油的,辣油的品質也決定著這碗麵的好壞,比如中華麵館,就是一家靠辣油打出一片天的麵館,他家的辣油辣到沒朋友。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巴子麵館的辣油也很出名,但不是出名的辣,而是香而不辣。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南湖出了名的面多,楊記麵館是附近吃貨的夜宵根據地,皮肚面配雞雜的操作,吃一次就忘不了的味道。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肥腸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但是肥腸面,卻讓人慾罷不能!肥腸+腰花更是小煮麵中最有味兒的一對組合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面的做法有很多種,在家可以自制,麵條用壓面機壓出來的更勁道,小編在轉轉APP平臺搜索了小型的壓面機,價格也合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放入各種青菜類,雞蛋,簡單的面就可以製成。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三條巷的一家人面館,紅湯湯底,可謂南京小煮麵界的一股“紅流”,不一樣的煙火。

對不起,南京的面不接受任何批評!

在老滷和小煮的共同統治之下,南京的其他麵條基本是在夾縫中生存。怎麼辦呢?只怪南京人對老滷麵和小煮麵愛得太深沉。

畢竟比起各種網紅餐廳帶來的新鮮感,在熟悉的麵館huai一份澆頭滿滿的面,這種感覺才來的熟悉又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