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魯菜一萬單八千,用到大蒜小九千——臨沂蒜泥魚

雞豬魚蒜,逢著則吃。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愛一方物。湖南人愛辣椒,山東人喜大蒜。其實,蒜有大小之分。小蒜源自本土,自古就有,今天還有,民間稱之為澤蒜、野蒜,現在在野外或農貿市場上偶爾還能見到,只是早已被邊緣化了。山東人喜歡的蒜為大蒜,也叫蒜頭、胡蒜,原產西亞和中亞,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晉人張華《博物志》載:“張騫使西域得大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說:“根莖俱小而瓣少,辣甚者,蒜也,小蒜也;根莖俱大而瓣多,辛而帶甘者,葫也,大蒜也。”

魯菜一萬單八千,用到大蒜小九千——臨沂蒜泥魚

在眾多食蒜人群中,臨沂人尤喜大蒜,幾乎達到了每飯必備的程度。《清稗類鈔》載:“不論富貴貧賤之家,每飯必具,此言不為過之語。”事實的確如此。在臨沂,幾乎無蒜不成飯,大蒜成了每家餐桌上的必備,尤以生食為嗜好。吃包子就蒜瓣,吃餃子蘸蒜泥,幾乎是每個臨沂家庭的普遍菜譜。拌涼菜離不開辛辣之味,辣椒、花椒、芥末,人間辛辣有多種,臨沂人尤其喜歡大蒜的辣味,因為大蒜能殺菌消毒,提味增香。蒜瓣、蒜片、蒜泥、蒜蓉,燒著吃,烤著吃,生著吃,熟著吃,無所不用其極。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臨沂人想著法兒把大蒜吃到極致。

魯菜一萬單八千,用到大蒜小九千——臨沂蒜泥魚

蒼山大蒜,亦稱葫或葫蒜。據東漢崔實著《東觀漢記》載:“李恂,為兗州刺史,所種小麥、葫蒜,悉付從事,無所留”。由此知之,那時大蒜便在山東安家落戶。其特點是,蒜為白皮,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豐富。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蒼山蒜食花樣繁多,除佐餐、烹調用外,還加工成蒜幹、蒜油、糖蒜等儲食。

魯菜一萬單八千,用到大蒜小九千——臨沂蒜泥魚

魯菜為八大菜系之首,爆鍋(亦稱熗鍋)是烹製魯菜的基本工序,大蒜則是爆鍋的必備,蒜香是魯菜必需的調味品。沒有蔥、蒜爆鍋,再高明的廚師也難以烹製出美味的魯菜。還有許多魯菜直接與大蒜有關。蒜蓉海腸、蒜香烤扇貝、蒜蓉茼蒿、蒜燒黃魚、蒜香排骨、蒜泥茄子等等不下數十種。在山東,有“魯菜一萬單八千,用到大蒜小九千”之說,雖然不免有些誇張,但也足以說明大蒜應用的程度。在臨沂,蒜泥魚是臨沂特色菜中的精品,魚肉滑嫩,極具魯菜大魚大肉的特點,香而不膩,蒜香與魚鮮有機結合在一起,別具風味,風味獨特,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魯菜一萬單八千,用到大蒜小九千——臨沂蒜泥魚

蒜泥魚這道菜具有了豐富的營養,蒜泥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蒜泥魚有很好的食療功效,常吃能養胃和補血,並且可以殺菌和消毒呢。

蒜泥,將大蒜去皮搗碎成泥狀,就成了蒜泥。多用作佐料,也可藥用。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消食、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的功效。

魯菜一萬單八千,用到大蒜小九千——臨沂蒜泥魚

蒜泥魚主料是老闆魚(確切地說老闆魚又名勞板魚、甫魚、勞子、鏵子魚、鍋蓋魚、虎色、夫魚、魴魚、水尺、油虎、孔鰩!將魚抽去腥筯,魚大的話肚上劃刀,以便快速煮熟。鍋中加水,加魚,以及薑片、蔥段、茴香、花椒粒,中火慢煮,開鍋後加點料酒或白酒,再煮10分鐘差不多了。剖皮大蒜去蒜頭兒切碎待用。將煮好的魚撈出放入盤中,稍待兩分鐘,再瀝乾水份,用鏟子壓一下,上面輕撒一小層鹽、花椒胡椒麵兒,再把切好的大蒜末兒鋪上去。鍋中魚湯倒掉,刷乾淨,上灶,加花生油2兩左右,趁油不熱,加幾個紅辣椒(事先切成兩三段),慢慢加熱熗出辣味兒,再加入醬油,此時若有蠔油稍加點也中,迅速攪拌兩下,起鍋,均勻地淋到魚身上。一道美味就算是完成了。

魯菜一萬單八千,用到大蒜小九千——臨沂蒜泥魚

蒜泥魚,極具魯菜大魚大肉的特點,香而不膩,蒜香與魚鮮有機結合在一起,別具風味,不知道各位朋友看過之後會不會對蒜有一種新的認識。做法簡單的蒜泥魚,更能吃出活魚的鮮美,加了甜甜鹹鹹的蒜泥醬,真是清淡爽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