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忙碌的我們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高效學習?

每個人都渴望持續進步!成年人,既有提升自我的潛在訴求,卻又因工作繁重、生活瑣事而缺乏連續的學習時間。對我們來講,碎片化學習可能是唯一的學習方式。當然,脫產學習的土豪咱就不討論了。這裡從四個方面來介紹一套為成年人量身打造的系統學習方法,包括選擇方法、任務驅動、以終為始和有效反饋。

忙碌的我們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高效學習?

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

這裡介紹兩種學習方法,自然主義和結構主義,自然主義講究重複模仿,結構主義講究理解內在交互和底層邏輯。如果你想要提升英語,最好的途徑就是利用自然主義的方法,像瘋狂英語一樣反覆聽說練習、不斷模仿,而不是從語法開始研究。如果你想要學習心理學,那就應該從基礎開始,注重知識的結構化,進行體系的學習。

自然主義學習方法的目標是會用,而結構主義學習方法的目標是創造,應用場景不同。自然主義更適用於語言、音樂、書法等需要大量模仿的技能學習,而結構主義更適用於工程科學、理論科學等需要體系化積累的知識學習。

忙碌的我們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高效學習?

任務驅動,而非興趣使然

學習動力分為內在驅動和外在驅動,內在驅動包括興趣、理想、虛榮等等內在因素,外在驅動包括工作任務、溝通交流等等外在因素。對於成年人來說,多數需要學習的東西都是由外在因素驅動的。

假如你是一名軟件工程師,覺得當碼農實在太苦逼了,天天加班。想轉行去當心理諮詢師,動動嘴皮就把錢賺了,那是不需要先買一本21天精通心理學來培養下興趣?最好的辦法是,忘了興趣,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比如說6個月拿下心理諮詢師證書。然後通過任務驅動選擇學習內容以及制定學習計劃。

如果你覺得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沒有明確的任務,那就給自己製造一個任務吧,比如說學會後教別人、比如說結合工作需要、再比如說通過學習成果來完成一件作品等等,總之,成年人學習最好讓具體任務去驅動,而不是興趣。

以終為始,從你想達到的目標入手

明確目標並創建任務後,從哪入手呢?借用許岑老師的話來說:直奔大師,不必從基礎開始。

如果你學習鋼琴的初衷是被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所吸引,那就直接從第五交響曲開始練習。如果你學習英語的初衷是託業考試,那就從託業真題開始。過程中遇到實際問題,再通過問題觸發去補充所需基礎。

以我自己為例,去年突發奇想要做一個某某功能的小程序,之前從未開發過小程序。明確目標後,我沒有拿起小程序開發XX講開始學習,而是從想要實現的功能直接入手。例如需要插入圖片,就去搜索小程序圖片的用法及示例,然後照貓畫虎先用起來。其它功能也一樣,以要實現的功能為起點,需要哪塊知識學習哪塊,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很快完成了小程序開發。回頭再看基礎書籍,發現講的東西99%是自己根本用不上的,成年人最寶貴的就是時間。這就是為什麼要以終為始,從想達到的目標開始入手。

製造反饋,加深理解

你有沒這種經歷,別人給你講問題,你認為自己理解了,但想要給對方複述一次時,卻發現講不出來。其實認為自己理解和真的理解之間還差一個反饋,也就是能把學到的東西講出來。成年人學習通常沒有反饋渠道,只能自己默默理解,真實效果或許只有天知道。那麼,如何才能製造反饋呢?

還是以我為例,碎片化學習各種課程已一年有餘,認為自己掌握了不少知識。直到遇到許岑老師的這套方法論時,才意識到自己一直沒有形成反饋。於是決定把學習認知形成文章,這一寫不要緊,發現原本認為自己掌握的知識根本寫不出來,不成體系。經過反覆思考,把學過的知識點打磨成一篇文章後,理解才深入許多。

其實製造反饋的方式有很多種,講給他人聽、形成文章、錄成音頻視頻回放等等,只有經過反饋環節,才可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

忙碌的我們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高效學習?

後記

感謝許岑老師的高效學習方法課程,期待你也能像我一樣收穫良多。最後,借用老師的一句話結束文章:你要相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學點什麼都會有用的!


忙碌的我們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高效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