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廣元60歲“專利超人”終身未婚 潛心搞發明獲5個國家專利

再過15天,梁思武就要退休了。

沒房子、沒愛人、朋友也不多,居住在學校一套80平米宿舍裡,陪伴他的,是1000多個升級版的“游泳速成腰帶”。

60歲的梁思武是廣元旺蒼職業中學老師,發明游泳速成的腰帶,一度名噪全國。包括游泳腰帶在內,他先後獲得了5個國家專利證書。

20多年間,梁思武5個專利中僅涉及游泳腰帶的專利投產,賺錢亦不多。即便如此,退休之後的梁思武有更大規劃,他準備花5到10萬元,把自己的另一個發明“噴水式高速輪船”樣品做出來,進行水上航行試驗。

广元60岁“专利超人”终身未婚 潜心搞发明获5个国家专利

“專利痴人”名噪一時,25年獲得5個專利

3月25日,成都商報記者在旺蒼職業中學見到了“專利痴人”梁思武。因為即將退休,他開始整理自己過去20多年的研究成果,這一整理有又新發現,關於卷吸噴氣航空發動機和卷吸噴氣助推火箭的兩個內容已投入專利申請。除了兩個正在申請中的專利,梁思武手中已有5份申請到的專利證書,包括:“可檢修整體蓋電瓶外殼”“噴水式高速輪船”“學游泳的腰帶”“多級節能水輪機”和“一種改進的學游泳速成腰帶”。

學校進大門左側的學生宿舍三樓,是一間80平米的房子裡,梁思武一個人住在這裡。房間是兩室一廳,還有一大陽臺。自己睡一個臥室,另一個臥室裡,堆滿的正是1000多個“游泳速成腰帶”。這是他去年組織生產的專利產品,準備今年春天再向外銷售。

“這些都是最新升級換代的產品,綁在腰上幫助人們學會游泳。”梁思武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2001年,因為看到流經縣城的河流內,每年都要發生溺水事件,梁思武決定設計一種東西,教大家快速地學會游泳。他發現,傳統的游泳圈一般放置在人的胸部,浮力大,人一下水,就立起了,加之阻力大,不容易向前。能不能通過改良,減少浮力,改變浮力材料放置的位置,既將人在水中平行地托起來,同時又不增加太多前進的阻力。經過反覆思考和試驗後,他發現把浮力材料放置在人的肚臍部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爾後,經幾次改良,他終於設計出游泳速成腰帶,並申請了國家專利。

2003年專利公開以來,多家報刊雜誌對其進行了報道。2009年10月,央視《我愛發明》欄目邀請梁思武上鏡展示“游泳速成腰帶”。他告訴記者,之後他的作品在央視網的投票中獲第一。2011年,央視又在“妙享生活”節目中介紹了這款腰帶。

成都商報記者從其出示的專利證書上看到,關於游泳速成腰帶的專利有兩個,另外還有三個專利分別為“可檢修整體蓋電瓶外殼”“多級節能水輪機”和“多級水輪機的葉輪”專利。梁思武搞發明20多年,5個證書在手,卻因為開發資金問題,僅有游泳速成腰帶兩個相關專利投入市場。他稱自己還發明過一種“履帶輪沙漠車”,因為覺得市場很小就沒有申請專利,後來被別人開發成了產品。

广元60岁“专利超人”终身未婚 潜心搞发明获5个国家专利

束之高閣,5個專利僅2個投產

梁思武60歲了,還未婚,一直在學校宿舍居住,並沒有投資購買住房。他一個人做飯洗衣,自己照顧自己,除了教學之外,幾乎都在為自己專利投產的事情奔波。

當著成都商報記者的面,他的同學楊景坤跟他開玩笑說:“我們孫子都有了,你還沒有結婚哦”。

楊景坤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梁思武至今未娶妻生子,讓他們這幫老同學很擔心,“他喜歡搞發明,總說自己沒有時間,就是鑽在專利裡面去了”。另外一位朋友鍾洪湖也證實,每次到梁思武家,他都是在電腦面前整理他專利方面的資料,話也不多。對此,梁思武笑笑,“我們走的路不同”。

事實上,梁思武也的確不走尋常路。

梁思武雖在學校教書,但愛動腦、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一次,他在修理廠發現汽車的蓄電池只要一格出現問題,就要整體報廢。為什麼不能維修一下繼續使用?他嘗試了很多辦法最後解決了問題,於1995年成功申請到了“可檢修整體蓋電瓶外殼”的專利。“噴水式高速輪船”和“多級節能水輪機”的靈感則來源於他對物理力學的研究。

梁思武原本第一個想投產的是“可檢修整體蓋電瓶外殼”。專利證書拿到之後,他想推廣,但是又怕被騙,於是找到當地負責知識產權的部門對接,“當時一家保定的蓄電池生產商來信洽談,因為沒有轉讓技術經驗,雙方沒有達成協議”。幾個月後,一家雲南的蓄電池生產商再次找到他,希望將專利技術引進投產,但是剛好遇到了該廠企業改制,也就沒有了下文。

“多級節能水輪機”專利,遇到的則是另外一些難題。一開始是大家對工作原理不理解,慢慢就到了專利保護期限。

广元60岁“专利超人”终身未婚 潜心搞发明获5个国家专利

明星產品:發明遭遇“推銷難”

所有專利產品中,唯一投產的,正是讓他名聲大噪的游泳速成腰帶。這個產品的開發成本不高,他自己對接了北京縫紉機廠生產產品。

梁思武說,2001年,他將產品後正式投入旺蒼的市場,但是購買的人寥寥無幾。2003年起,他在成都各大游泳池鋪貨,“還是虧了5000多元”。隨後他又轉戰北京,第一年還是虧損了7000多元。

彼時,北京游泳的門票在30元左右,一個腰帶還沒有門票貴,“當時覺得很有市場,”梁思武說,他將腰帶放在北京的工廠加工,然後將貨送往各大商場代銷,分期結賬,但是每年銷量就在2000個左右,銷量始終上不去。

從2004年到2010年,腰帶一直虧損嚴重,梁思武一度感覺堅持不下去。有被代替的慘痛教訓經歷在先,他回到老家旺蒼找服裝廠生產,對腰帶進行了升級,然後轉戰電商平臺。

目前,這款“游泳速成腰帶”每年能發貨3000個左右,給他帶來2萬左右的收入。腰帶也成了他這麼多年來,唯一盈利的專利產品。對於這款產品的成功,梁思武認為是“成本低,成本高了經不起虧損”。

旺蒼職業中學副校長曾傑證實,自從速成游泳腰帶生產出來後,梁思武再也沒有休息過暑假。每年暑假期間,他都會到成都、北京等地推銷自己的產品。

一篇2003年8月的新聞報道顯示,梁思武曾到成都推銷過這款腰帶。當時,他冒雨站在火車北站附近,手提一根0.5米長、呈方塊狀的黃色腰帶,免費贈送給路人,但是很久都無人理會。一過路的年輕女孩道出了大家的疑惑:“誰知道這種產品是真是假,誰敢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即將退休,還想自掏腰包造船

今年4月,梁思武將正式從學校退休。退休之後,他有更大的規劃。他向記者透露,自己最有價值的發明是“噴水式高速輪船”,雖然沒有專利證書,但是退休後他準備花5-10萬元把樣品做出來,進行水上航行試驗。不過在曾傑看來,梁思武研究的範疇太“高、大、上”,在旺蒼小縣城沒法應用。

旺蒼縣教科局知識產權股譚股長給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2017年,旺蒼縣總共獲得知識產權申請專利60餘個,但市場上投入使用的專利只有20多個左右。即便只有三分之一,從數量和轉化率來看,都已經創下了該縣的歷史新高。

對於梁思武的5個專利只有2個轉化進入到市場。譚股長表示,專利的市場轉化率低,不只是旺蒼,整個行業都是這樣。譚股長舉例,2017年投入到市場的20多個專利,技術和包裝方面的專利佔了大部分,原因是旺蒼縣主要是經濟支撐是煤礦和農副產品,所以相關種類的專利市場轉化率相對較高。

譚股長亦指出,資金投入和專利類型有很大關係,比如經常會遇到“高、大、上”的專利缺資金,要不就是專利技術含量低,很快被市場其他產品代替。

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一般專利申請分為三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在梁思武的專利中,五個都是實用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相比,新型實用專利對產品的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要求稍低,不涉及工藝、方法、配方或不成形狀的產品的發明創造,通常只是涉及到結構性的改進。而一個新產品需要的專利項目可能有幾項、十幾項,一個專利可能只是單方面的改進。

發明——市場,這條路有多遠?

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張耕介紹,技術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環境不成熟,在專利和市場之間缺少中間環節,導致專利和市場之間的脫節,專利成為市場產品的轉化率大大降低。因此,往往出現有的人想賣專利,而不知道在哪裡賣;而有的企業想要好的專利,而不曉得哪裡有。

張耕介紹,專利產品推不出去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技術方面的轉化與風險投資機制不健全有關係,有一些專利投資比較大,存在一定風險,一些企業不願意冒險投資。而一些需要大量資金去投入的專利,往往因為投資風險大被束之高閣。

張耕認為,像梁思武這樣一個教書出身的發明者,能把發明成果變成產品,已經不容易了,這期間的艱難是可以想像的。自己擁有專利的人,如果自己高額投資,風險是自己承擔。一旦市場不好,虧損嚴重就會導致欠債。如果害怕投資風險,可從熟悉的朋友圈子入手,去尋找有興趣的投資商。同時,梁思武可以和一些體育用品公司合作,利用成熟企業的生產銷售渠道,讓他的產品迅速進入市場。

成都商報記者 張楊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