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國內國外現在都在組織發射衛星組網?

海風椰影


回答這個問題,先說一個幾年前玻利維亞發衛星的小故事,當年其總統埃沃∙莫拉萊斯先生親自來到國際電信聯盟,找到國際電聯秘書長哈瑪德∙圖埃博士,談了玻利維亞申報對地靜止通信衛星的想法,並尋求國際電聯的支持。



莫拉萊斯總統表示,建設具有互聯網接入能力的、現代、方便接入和日新月異的電信系統是解決該國所面臨的挑戰的關鍵,而且尤其可以使玻利維亞的諸多原住民受益。這種接入可以為原住民提供用以戰勝貧 困、支持整合、生產、教育、技術轉讓和一系 列社會服務的現代化手段。

發射顆衛星,總統拍板兒了不算,還得親自去找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請示彙報,並求得批准,這就是現行的聯合國法定的《無線電規則》。

《無線電規則》的歷史源遠流長。1906年,29個國家齊集柏林,舉行第一屆國際無線電報大會,並簽署了《國際無線電報公約》,從而確立了海上船舶之間以及海上船舶與海岸電臺之間相互通信的強制性原則。

該《公約》包含了最初的無線電報相關規則。歷經多屆無線電大會的增補和修訂形成了如今的《無線電規則》。

對於通信衛星來說,除了頻譜外還有一個軌道的問題。射頻頻譜和圍繞地球的對地靜止軌道都是有限的資源,但對它們的需求卻在迅速增長, 因而必須加以有效利用。而國際電信聯盟具有全球唯一的頻率和軌道的審批權,這是聯合國賦予的使命。

頻率和軌道的分配原則有兩個分配原則。一是按照實際需要,例如哪個國頭頂上的同步衛星軌道,就應該優先給這個國家。二是先佔先得。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則就是先佔先得,這是西方發達國家所制定的利己性規則,現在目前的在軌工作衛星大約有1800顆,其中有一半是美國的。

等輪到了落後國家有能力發衛星的時候,突然發現頭頂上的軌道都被髮達國家佔用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幾年前,歐洲的伽利略衛星打上去後佔據了軌道,但不敢開啟頻譜,原因就是缺錢。而中國的北斗二代衛星打上以後,就馬上開啟了頻譜,原因是不差錢兒,中國後發衛星搶佔了頻譜,惹得歐美國家非常生氣,於是向中國抗議。

但“先佔先得”的規則是你們定好的,中國政府表示抗議無效,繼續打衛星開頻譜。

近年來頻譜/軌道的爭端愈演愈烈,2012年國際電聯無線電通信局設置了頻譜/軌道資源有效利用的議題,公開討論了這個敏感的國際問題。

主持這個議題的是無線電通信局主任朗西先生,他管理著負責無線電通信行業的組織與協調工作的無線電通信局,該局的目標在於確保無線電頻譜和對地靜止衛星軌道得到合理、公平、有效與經濟的使用。



朗西先生連任了,是現任的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局主任,在五人領導班子中排第三。



現任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是江蘇人趙厚麟,他在電聯工作二十多年,是個優秀的聯合國高級官員,是上屆的電聯副秘書長,這屆扶正了。



趙秘書長非常關心中國的信息化進程,做出過重大貢獻。現在中國申請頻譜/軌道“朝裡有人”,不必像玻利維亞那樣靠總統跑事。

為啥很多國家都在搞衛星組網?因為再不搶佔,頻譜/軌道就被別國佔沒啦。


奧卡姆剃刀


我的理解是,衛星網嗎?一定要形成網,效果才好,不管是服務老百姓還是軍事打擊,但問題就在這,誰先發射了位置誰就佔了,雖然天上的空間很大,但估計最有利的線路也就那麼幾條,也就是所謂的投入產出比高的。前陣子特斯拉的老總不是說發射完全球就有了無死角的wifi了。我第一反應就是不用,寧願被中國的人買賣個人信息,也不願意被別國利用。嘿嘿,純手打,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