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中国的又一世纪工程,耗资900亿,被称为绿色长城

中国的又一世纪工程,耗资900亿,被称为绿色长城

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从古至今,人类在与大自然不断较量中,改善着自我的生态环境。

在中国,就进行着一场长达70年的世纪生态工程,在人与自然的较量中,自然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个伟大的世纪生态工程被世界称作“中国的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就是著名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预计耗资900亿元人民币,覆盖大半个中国,是我国又一世界级工程项目。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一线,总面积达到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计划建设周期从1979的到2050年,工程规划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目前正在进行着第五期工程建设。

中国的又一世纪工程,耗资900亿,被称为绿色长城

自工程启动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力量的不断加强,各地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起一大批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薪炭林和经济林等,草灌结合,多种林木合理配置,建立起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科研人员先后攻克“流动沙地飞机播种造林”、“旱作林业丰产”、“窄林带、小网格式农田防护林网”、“宽林网、大网格式的草牧场防护林网”和“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等五大关键技术,占领世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制高点,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的又一世纪工程,耗资900亿,被称为绿色长城

2000年,在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京津和河北北部、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新疆绿洲等地建成一批规模不等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四期工程期间,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建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20世纪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平方公里。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山西、宁夏等地区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拓宽了沙区人民的生存空间。

四期工程中,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20世纪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平方公里;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山西、宁夏等七省市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20.4%和29.1%,不仅实现了土地沙漠化逆转,而且进入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新阶段;黄土高原造林779.1万公顷,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工期已过大半,并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再过30年,我们将迎来“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真正的完美收关,届时,我国“三北”将真正变成资源丰富、水草丰美、人民生活富足之地。


【欢迎大家发出您的认识,欢迎大家评论】

【如果您对本文还算满意,请您点赞或转发,谢谢鼓励和支持】

【关注我们,获取您关心的讯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