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高分考生就这样落榜了!你能想到吗?

在许多考生和家长的眼中,高考录取与否全凭考分,所以常常会有,学什么志愿填报、请什么专家都是无意义的事,因此,也就有了很多不急不慢,等孩子高考后分数出来才关心孩子志愿填报的家长。

但就是这种“唯分数填志愿”的想法,不知坑害多少考生和家长,有多少考生因为这种不重视志愿填报的态度和行为,导致了高分低就,甚至落榜。

虽然,高考考分在高考录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考生在高考竞争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最具竞争力的法宝,但它绝不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唯一因素。

都说“志愿填报不好,高分也白考”,说的并不无道理。志愿填报相当于第二次高考,选择比考分更重要。如果不清楚志愿填报的相关细则,无法及时获取报考的关键信息,不了解高校和专业的录取情况,冒蒙报考只会给考生带来无尽的后悔。

举例来说:有两个考生,高考分数相差10分,甲550分、乙540分,并报考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且这个专业只录取一人,按常理看,甲被录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乙。

可这里面存在一个被家长忽略的事实是,乙有着20分的加分,这样一来乙的总分达到了560分。而甲、乙两人报考的这所大学,又是一所全认加分的学校,这样一来甲方的落榜就是必然。

因此,在这样一种志愿填报下,如果甲方家长只是一味的关心考生的高考分数,而不懂得高校的录取规则、招生情况,忽略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专业开设等重要信息,很容易造成考生最后高分落榜。

新浪高考志愿通卡拥有8年大数据积累,可以智能匹配大学、专业;同分考生去向了解看学长学姐都报了什么学校;专业测评可以匹配适合就读的20个专业,并配有详实的专业介绍;录取可能性报告分析被院校录取的概率!

同时,高考志愿通卡的“三步法报志愿”,可以帮助考生快速锁定理想大学!

第一步:

专业定位——性格测试筛选最适合就读专业

第二步:

海选院校——权威数据预估高校录取可能性

第三步:

精选院校——根据高校历年分数线、考生分数/位次,为考生锁定最适宜院校!

我们常常会强调“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这并非是随口一说,科学合理专业的志愿填报,对孩子的分数会带来锦上添花之效;反之,会让孩子高分落榜、高分退档、高分低就。

所以,面对志愿填报,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智慧和水平,为孩子走好这重要的一步,不让孩子拼了命挣的每一分白白浪费掉,这或许就是对孩子辛苦付出最大的尊重吧。

因此,不管是考生还是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定要认真把握各种志愿填报的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