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被G20、APEC、瑞典、新加坡、俄羅斯等引用的GCI報告,今年有什麼新發現?

被G20、APEC、瑞典、新加坡、俄羅斯等引用的GCI報告,今年有什麼新發現?

就在不久前,華為發佈了全球聯接指數(GCI)2018 報告,今年的核心關鍵詞是人工智能。

自2014年開始投入研究到今天,GCI已經走過5年。回顧這五年的歷程,GCI已成為業界公認的評估數字化轉型的權威指標。截至當前,全球有超過30 家權威機構引用,其中包括G20、APEC、GSMA等第三方組織,以及瑞典、新加坡、俄羅斯、沙特等國家,這便是最好的證明。

2018年GCI有什麼新發現?GCI主要研究什麼?華為為什麼要做這樣一件事?GCI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第三方組織和國家的青睞?帶著這一系列問題,對報告進行了一番深讀,答案漸漸清晰,也就有了此文。

被G20、APEC、瑞典、新加坡、俄罗斯等引用的GCI报告,今年有什么新发现?

GCI 2018有什麼新發現?

簡單總結,人工智能即將全面爆發,企業、行業、國家都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未來比的是抓機會的能力。這其中,華為給出了一些關鍵的應對措施,比如注重算法、算力、算據,重視人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而言:

關鍵發現一:人工智能重新定義聯接,開啟經濟增長新週期。

各行各業將人工智能融入寬帶、數據中心、雲、大數據和物聯網這五大關鍵使能技術後, 基礎聯接將演變為智能聯接,從而激發創新活力,帶來新一輪經濟增長。

隨著智能聯接時代的來臨,ICT基礎設施的使能價值,將逐漸由消費端向垂直產業端遷移,也就是各行各業將擁抱數字經濟。據預測,到2025年,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其中發達經濟體將率先進入智能創新的新賽道,並引領全球經濟體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週期。如果全球各國家積極部署人工智能,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將達23萬億美元。這相比2017年的 12.9萬億美元的規模(佔比17.1%的GDP),增長接近一倍。

關鍵發現二:全球數字化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處於不同數字經濟發展進程的國家,其發展的不均衡程度在擴大,“馬太效應”持續顯現。

事實上,GCI 2017的研究中就已經發現這種不均衡性並將其稱為“馬太效應”,即持續投入和部署 ICT基礎設施的領跑者國家所獲得的收益遠遠高於ICT基礎設施缺乏的國家,GCI 2018 報告顯示數字鴻溝仍在加劇。

和GCI 2015相比,處於起步階段的國家平均上升2.4分,處於加速階段的國家平均上升 5.2分,處於領跑階段的國家平均上升6分。從分值上來看,三類不同階段的國家發展加速度不同,使這種發展的不均衡性持續擴大。

不過研究表明,隨著人工智能成為通用的使能技術,會為三類國家帶來新的經濟增長潛力。無論是面臨增長瓶頸的領跑者國家還是資源匱乏的起步者國家,如果能夠利用人工智能重新定義聯接,將注意力轉向智能聯接,將有可能實現新的增長。

關鍵發現三:智能聯接將驅動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創新, 推動數字經濟實現規模發展。

製造業將是智能聯接的主要受益行業之一。傳統制造產業引入智能聯接後,預計將在 2025年創造6.4萬億美元的數字經濟規模。通過智能技術,傳統行業可以更好地擴大數字溢出效應,促進數字經濟的整體發展。

同時,數字經濟也有望驅動ICT、專業服務和金融等行業的繁榮發展,市場價值將分別實現5萬億、3萬億和1.7萬億美元的增長。社會及個人服務業、零售、交通和公用事業等行業也在穩步實現數字化轉型,而在智能聯接的驅動下,這一節奏正在加快。

關鍵發現四:人工智能蓄勢待發,助力數字經濟成功。各國要想大規模發展人工智能,必須同時發展算法、算力、算據三大關鍵要素。

在GCI研究的三類國家中,領跑者國家的ICT基礎設施相對成熟,因此在算法、算力、算據方面領先於加速者和起步者國家。但三類國家同時面臨著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問題。人工智能將重新定義未來的工作,因此政府應重新思考教育的未來,著手構建一個健康、協作、開放的人工智能生態,吸引和留住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關鍵發現五:GCI 2018 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美國、新加坡、瑞典、瑞士、英國。得益於ICT基礎設施的大規模部署,英國躋身前五,也是Top 5 國家中唯一的變化。

關鍵發現六:和GCI 2017相比,進步最快的前三位國家分別是埃及,中國和斯洛文尼亞。

關鍵發現七:菲律賓和埃及是新興市場中進步顯著的明星。菲律賓的GCI得分從34分提升至35分,成功從起步者轉型成為加速者國家。埃及移動寬帶用戶佔總人口的比例從 38%提升至62%,接近35分的拐點,成為起步者國家的翹楚。

被G20、APEC、瑞典、新加坡、俄罗斯等引用的GCI报告,今年有什么新发现?

GCI是格局,更是責任

話說看完整個報告全文,如果說這份報告能直接促進華為業務增長,我是不信的。那為什麼華為會做這種看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格局、雄心、責任。如今的華為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科技創新企業,考慮做不做一件事當然也不只是權衡這件事是否能幫助華為增長業績,還要思考如何幫助更多客戶、行業、國家的變革與發展。

就像華為相關負責人所說的,GCI是為了持續探索ICT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如何驅動國家經濟發展,為國家和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權威、客觀的量化與評估建議。

所以GCI研究什麼的問題,答案清晰了,一句話,探尋ICT與國家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事實上,這也是GCI最大的獨特之處,在全球經濟現有的一些參考指數體系外,給出一個新的、與時代緊密相關的參考因素。

而這樣的定位也決定了絕不是誰都能操作的了這件事。據悉,為了儘可能做到權威、客觀,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華為不僅自身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還與知名高校、智庫、行業協會等積極合作,力圖給出最專業的評估。

這裡有一些數據可以參考:

一是在GCI的方法論研究模型,包括四大經濟要素和五大使能技術,共40個指標,其中四大經濟要素包括供給、需求、體驗和潛力;五大關鍵使能技術包括寬帶、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

二是GCI的研究範圍一直在不斷擴大,力圖更全面、更嚴謹,比如2018年的評估國家從2015年的50個增加至79個,而這79個國家的GDP佔到全球總量的95、佔全球人口的84%。換句話說,這是一份貨真價實的全球聯接指數報告。

迴歸這一問題,做GCI,華為是認真的,是不僅僅為了自己做的。

被G20、APEC、瑞典、新加坡、俄罗斯等引用的GCI报告,今年有什么新发现?

提出問題給出答案

面對這一系列現狀,企業、行業、國家該如何應對?這份報告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不僅提出問題,還給出了答案。

總結起來,注重算法、算力、算據並行發展,重新思考未來教育,以適配人工智能影響的人才技能變化,併為開始打造一個健康、協作、開放的生態系統打下基礎,為吸引探索新領域的人才提供沃土。

進一步分解,華為給出了三項具體建議:

一、ICT基礎設施層面,主體是政府。加快寬帶、雲和數據中心、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佈局,提倡開源架構,推動生態系統合作。

舉個例子,人工智能。建議政府ICT發展部門成立創新專項組,負責評估、跟蹤、投資和部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以及智能機器人技術,優化政府運作流程和辦事效率。此外,政府還應引入開放、廣泛的監管架構,支撐下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和部署,促進公平競爭。

二、行業和企業層面。加強與公共部門的合作,為整個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加強自身的基礎設施投資,鞏固優勢,尋找增長新路徑。

三、人力層面。培養人才,優化資源配置。比如與教育和勞動部、教育機構和技術公司密切合作,對數字技能培養、技能提升、人才培養和資源配置等問題進行長期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和流程,確保隨時隨地可獲取所需數字資源。培養專業細分領域人才,應對未來需求等。

除此之外,該報告對處於不同階段的國家都提出了一些更具象的行動建議,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被G20、APEC、瑞典、新加坡、俄罗斯等引用的GCI报告,今年有什么新发现?

最後,附上GCI報告評估方法論的概要

GCI是ICT技術評估框架,GCI不僅通過電信基礎設施投資、電子商務交易量、計算機家庭 滲透率、智能手機滲透率和互聯網參與度等基礎指標,還引入了ICT專利數、研發投入等前瞻性指標。也就是說,GCI研究框架從基礎和先進技術兩個方面,分析過去和現在,展望未來。

GCI對五大使能技術進行橫向對比分析。這五大使能技術包括寬帶、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是衡量數字經濟的相對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的重要標杆。此外,GCI還針對各項技術進行縱向分析,包括供給、需求、體驗和潛力四個維度。

GCI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詳細分析各個國家的相對優勢和劣勢,明確哪些領域需要加大投資以提升整體聯接水平,改善經濟效益。此外,該框架還有利於詳細分析各項使能技術(如物聯網),在供給、需求、體驗、潛力四大關鍵領域的相關性,進一步理解各國的增長和成功發展路線,以及為何某些領域“跨越式”的技術應用比其他領域更有成效。

總之,GCI是一套全面、豐富、完整的指標體系,為組織和個人提供了分析藍圖,全面分析數字化轉型、ICT發展和聯接的經濟效益等相關要素。GCI得分的整體排名體現了全球數字經濟聯接的現狀,也為今後十年ICT的發展和演進提供了建議。

更多詳細內容,歡迎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查閱,包括針對不同階段國家的具體行動建議、方法論具體內容、指標定義等都有詳細的解釋。

被G20、APEC、瑞典、新加坡、俄罗斯等引用的GCI报告,今年有什么新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