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洗洗睡吧!北京、上海房價再降你也買不起

上海和北京是中國超一線城市的標杆。

2018年之後,兩座超一線城市走勢分化。

先說上海,一般人根本買不起、買不到上海的房子。5萬元/平米已經成為新上海人的門檻。

就是手握大量現金,購房道路也不通暢,買房條件很苛刻。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5年,繳納五年社保,先結個婚,眼睜睜看著房價漲五年,才擁有在上海買房的資格。保證手裡頭的500萬可以跑贏通脹,或許可以在郊區淘一套小房子,樓下的上海本地爺叔,會選擇出租自己的三套老破小,然後住在市中心的大房子裡。

洗洗睡吧!北京、上海房價再降你也買不起

上海的房地產需求不斷往周邊推送,從南通、嘉興、崑山和花橋,再到嘉興、嘉善和平湖,掀起一波外溢置業潮。

上海的樓市基因來源於香港。那是上海的黃金年代,湯臣、長江實業、九龍倉、恆隆囤積好了20年的土地儲備,上海和平飯店第一次出現爵士樂隊。2004年是上海房地產簡直是金鑲玉,鼎邦麗池、佘山3號、泰晤士小鎮、仁恆河濱花園、華府天地、中鷹黑森林、九間堂等一批項目,成為上海品質最優的樓盤。

轉型關鍵期,上海選擇了高週轉模式。

高週轉意味著買地需求更多,房子賣得更快,價格更高,開發商賺的也多,那個時候的上海,剛剛享受了土地財政的魅力,沒有浦東這些地方的大塊土地,上海的基建不會那麼好。

萬科、恆大和碧桂園,成為這一波紅利之下成長起來的房企。

從此,上海再也沒了便宜房。從環內到環外,從靜安到嘉定,開發和規劃的速度,遠超城市實際發展速度。

2010年,上海一城九鎮規劃落地,本來是睡城的環滬衛星城,突然之間驚醒,房價沒有窪地,嘉定新城、松江新城、臨港新城進一步強化了上海的門檻:5萬元/平米起,還不一定能買到。

2018年 魔都上海房價真的降了

可你根本買不到

但是,到2018年,風格突變。上海二手房價下降,成交量大漲。

2018年5月,這一輪調控一年半以來首次,上海二手住宅成交16200多套,環比上升20.16%,同比上升14.32%。環比同比同步上升。同時,賣家出售增加,價格跌幅擴大。

與4月相比,市場成交量上升20%,與正常年份月均2萬套相比屬中游水平,但二手房成交量是一手房的2.36倍。

洗洗睡吧!北京、上海房價再降你也買不起

一手房限價、搖號,提高了剛需改善購房門檻,市場成交量下了一個臺階,成交量自2017年6月起在 1.2萬套以下徘徊;2018年3月回升至1.7萬餘套,4月雖降但仍在1.3萬套以上,5月超過1.6萬套。

2018年5月上海中心城區(7個市區及浦東內環)價格總體環比下跌0.49%,跌幅擴大0.11%。但中心城區成交環比上升17.99%,為5280餘套,其中內環內成交上升16.03%,為2220餘套。

主要是改善型需求提升,大戶型成交量環比增幅最大,220平方米以上、110-140平方米、90-110平方米房源成交環比上升38.03%、28.3%、23.97%,為98套、399套、450套。

洗洗睡吧!北京、上海房價再降你也買不起

降價效果太明顯。

中心城區板塊,一手房供應接近零,二手改善房源價格下調後,帶看明顯增多,就連掛牌一年以上的房源也快速成交。置換高級住宅或豪宅的賣家,甚至願意給出誠意客戶5%到8%的下降空間。

內環最受歡迎的是浦東和楊浦板塊,均價在7到8萬元/平米,不追求學區房的改善型用戶很多,部分為二套非置換購入的學區房。

遠郊11個板塊價跌量升,成交量前三的金山新城、松江小崑山和嘉定城區佔遠郊成交量的六成,吸引了大量首套房用戶,有些購入二套作為投資。

洗洗睡吧!北京、上海房價再降你也買不起

上海終於熬到了下一個房價週期。中心城區局部板塊出現多種改善需求入場信號,新興城區則以剛需及初級改善為主。

不要以為上海房價跌了,你根本就買不到。這一輪改善需求,先在中心城區出現,然後到上海周邊。新房短缺,加上多個區域價格下跌,推動購房者加速上車。

上海房價屬於緊平衡,大跌的空間幾乎等於零。

北京和環京真的跌了

與上海帶動周邊一圈小弟共同富裕不同,北京政策嚴控樓市,一夜回到解放前。2017年3.17新政,把投資需求擠出界,北京和環京樓市陷入低潮。

3.17新政規定,居民在本市擁有1套房,以及本市無住房但有房貸或公積金住房貸款的,買房首付不低於6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不低於80%,暫停發放25年以上個人房貸。

政策重創北京樓市,長達一年量價齊跌。

根據中原地產數據,截至2018年6月20日,北京二手房住宅6月簽約9750套,是2015年來連續4年的最低點。

房價跟隨成交量下跌,截至2018年3月,北京全市二手房均價約在58500元/平方米左右,相當於2016年12月的水平;與2017年3月相比,跌幅達15%。從2017年4月開始的一年時間內,北京市二手房價格累計跌幅超過15%。

洗洗睡吧!北京、上海房價再降你也買不起

北京2006年以來的二手房成交數據,基本上三年一輪迴。

北京二手房歷史成交大年為2009年、2013年和2016年,09年因為四萬億,13年和16年是通脹、需求和政策疊加的效果;成交低谷則為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對應的關鍵詞是金融危機、限購、經濟低迷和調控升級。

洗洗睡吧!北京、上海房價再降你也買不起

宇宙中心北京房價地震,環京樓市免不了餘震。

中原市場研究部統計,2018年4月,環京市場商品住宅成交587套,成交面積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0%;成交金額8億元,同比下降88%。成交均價1.3萬元/㎡,環比上漲8%。前4個月,環京商品住宅累計成交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9%;成交價格1.2萬元/平方米,同比上漲9%;成交額30億元,同比下降89%。與去年同期相比,香河、燕郊、固安銷量降幅較大,超過9成,廊坊市區下降85%。

成交量下降,主要是限購,是政策突然凍結,雄安就是例子,經歷了一輪超級限購之後,樓市徹底冰凍。北三縣,壓根兒沒有自主權。但需求還在,大批購房者正在擇機而動。

好在北京樓市已經開始恢復,脫離了危險期。

我愛我家研究部數據顯示,2018年5月北京二手住宅共網籤 18096 套,環比上漲 32.3%,同比上漲 67.5%。自 2017 年 3 月份以後,首次出現同比、環比同步上漲,創下 14 個月新高。

從2017和2018全年北京二手房成交來看,2017年3月達到最高點,共成交二手房25952套,317新政之後一路下滑,7月和10月份是成交量的兩個谷底,分別是7158套和6162套。

北京房價是標杆,調控下手最重,房價下行受政策影響特別大。

一線城市成為全國價格標杆

北京是貫徹房住不炒最徹底的城市,政策不讓漲,北京保持安靜。

北京現在乾的事,穩市場居多。大量限價土地上市,大力推行共有產權房和限價房,發展租賃市場,嚴控人口,減少需求,花大力氣勉強穩住樓市。

上海和北京劃定人口紅線,2017年常住人口都,帝都魔都,居然雙雙下降。根據自然資源和人口密度,上海提出在2020年前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以內,截止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2418.33萬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規模必須在2300萬以內。

中國兩座超一線城市,終於被強力抑制。

北京上海護城河還在,護城河的磚塊包括人口、小學、存款,到科技、高科技企業和獨角獸。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導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北上杭深分別擁有70家、36家、17家和14家獨角獸。

根據我們的判斷,未來一線城市房價漲幅縮小,不會有大跌空間。被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挑走的人才,很可能是北京上海挑剩下的。一線城市的房價中,剝離了金融、投資等屬性,但還是保留了定價權,就是要成為全國樓市的價格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