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末代皇帝溥儀最記恨的人,本是皇位繼承人勾結日本企圖恢復清朝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逼迫下,清廢帝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從此滿清在中華大地的統治徹底結束了。雖然清朝不在,但是復辟聲不曾斷過,最著名的就是“辮子將軍”張勳的復辟。溥儀又一次當上了皇帝,可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在全國人民的討伐之聲中失敗了。

在“張勳復辟”這場鬧劇中,有一個人在山東青島遠遠的觀望著,他就是溥偉。

末代皇帝溥儀最記恨的人,本是皇位繼承人勾結日本企圖恢復清朝

溥偉是道光帝旻寧曾孫,恭親王奕欣之孫。在光緒還沒有死之前,慈禧就開始挑選光緒的繼位者。這其中小恭王溥偉在王公大臣中的呼聲是最高的。溥偉的祖父恭親王奕對大清、慈禧都是立下韓馬功的,況且此時的溥偉已經成年了,溥偉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慈禧卻偏偏挑選了她養女的兒子溥儀,當時的溥儀還只是個頑童,這也表明慈禧在挑選同葉赫那拉氏有關係的人做皇帝,也有繼續控制朝政的想法。所以溥偉這位最有力的的皇位繼承人也成為了政治陰謀下的犧牲品。

末代皇帝溥儀最記恨的人,本是皇位繼承人勾結日本企圖恢復清朝

武昌起義爆發後,溥偉與良弼、鐵良等組織"君主立憲維持會"(俗稱"宗社黨"),溥偉主張罷黜袁世凱,組建"戰時皇族內閣",在溥儀退位一事中,他堅決反對。後溥儀讓國後,溥儀大怒,叫囂道:"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不會亡!"。之後,溥偉就轉移到德國佔領的青島。

末代皇帝溥儀最記恨的人,本是皇位繼承人勾結日本企圖恢復清朝

溥偉在青島時,經常與清朝遺臣們會面,他勾結日本人,聯繫蒙古貴族進行武裝叛亂,並派自稱曾國潘的孫子曾明本擔任由日本人協助組建的復辟武裝參謀長。北洋軍閥馮國璋和張勳也是溥儀極力拉攏的對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機奪得青島。在日本的支持下,溥偉和善耆搞起"滿蒙獨立運動",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在遼東一帶召納土匪,秘密組成"勤王軍"。1916年2月,溥偉得到了日本高層力量的支持,準備6月中旬時在遼南舉事興兵,可以說溥偉為了復辟清室費盡心機。但因袁世凱突然病死,日本對華政策改變,溥偉的遼南舉事也不了了之了。

末代皇帝溥儀最記恨的人,本是皇位繼承人勾結日本企圖恢復清朝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了中國東北,此時的溥偉似乎覺得復辟清朝的機會就要來了。日本人將溥偉接到了瀋陽,並讓其出任"四民維持會"會長,揚言要以溥偉為首建立"明光帝國",讓其穿著"王服"在日偽警憲的擁護下祭陵。溥儀聽到消息後,便急忙趕到旅順,順從的當了日本的傀儡。

其實在日本人心中,溥儀才是他們心中最佳的傀儡人選。他們這樣做也只是為了誘迫溥儀早點到東北籌建滿洲國傀儡政權。

末代皇帝溥儀最記恨的人,本是皇位繼承人勾結日本企圖恢復清朝

溥儀當上了“偽滿”皇帝后,溥偉的的兒子毓嶦也成為了溥儀的貼身侍衛。但此時的溥儀已經深深記恨上了這個對他有著"擁立之功”的親戚。溥儀對溥偉始終不放心,加上溥偉在滿朝遺老中威望最高,所以溥儀生怕溥偉奪去其帝位。始終不肯給溥偉一個職位,甚至連平常日用的零花錢都不肯給。要知道溥儀當時對偽滿官員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溥偉兒子成為了溥儀的貼身侍衛,但溥儀也只是當他是個奴才。

1936年,五十六歲的溥偉死在新華旅社,死因不明。溥偉死後,他側室周佳氏迫於生計帶著一雙子女改嫁滿洲章姓正藍旗,隱居長白山深處。後來因日本逼迫和清皇室眾親貴諫勸,溥儀才追諡溥偉為恭賢親王,由其子承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