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以嚴肅問責的姿態對待吃喝打“白條”

近日,重慶彭水縣大同鎮酒樓老闆趙昌飛稱了一下手上的一大摞“白條”,足足有2斤多。趙昌飛稱,從2016年開始,當地鎮裡一些領導就常來此吃喝、招待,然後打“白條”,讓他自己去鎮裡討要。如今約有14萬元未兌付。該縣紀檢人員表示:已進行調查核實,如屬實,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並督促大同鎮政府立即兌付所欠餐費。(7月29日《蘭州晚報》)

“公款吃喝打白條”問題絕非新鮮事,且絕不是個別事件,以往就有媒體曾曝光過多起類似問題。儘管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此類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並沒有從根子上得到解決。其中有制度不夠健全、完善的原因,也有監督執紀不夠深入、嚴格的原因,但更多的還在於個別幹部權力觀有偏差。

公款吃喝耗費了大量的公共財政,吃壞了社會風氣,也吃壞了不少人民公僕的身體,早就成了民眾詬病的熱點,卻依舊生命力頑強,究其緣由,就是因為部分官員“管不住嘴”,“舌尖上的腐敗”實在是風險太低。現如今,“簽單”消費已成公款吃喝的一種主要形式。很多單位都有自己的定點消費酒店,在這些地方,公款吃喝不用當場“埋單”,只需憑一支筆“簽單”即可,日後再統一結算。既方便快捷,又顯面子和派頭。這二十多萬元的“白條”就是官員作風舉報信,是權力觀偏離軌道。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在建設法治政府的大背景下,政府理應認真對待,從還“債”開始,對這些白條進行仔細梳理,區分公務接待與假公濟私的個人消費。對於公務接待中的違紀違規行為,嚴肅追究責任。今後,凡是涉及公款吃喝問題,都應該採取誰違規誰掏錢的方式來處理,不能一概由政府財政來擦屁股。既要讓吃喝者接受處分,又要自己掏錢清還“白條”,唯此,公款吃喝現象才會得以遏制。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說到做到才能取信於民。雖然官員“老賴”是塊“硬骨頭”,但只要加大問責力度,把違規違紀的成本“捆綁”到官員身上,給權力罩上合適的“籠子”,規定其權利範圍,才是真正消除公款吃喝打白條的不當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