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穿插避就

結體緊密是歐體楷書的一個重要特點。在處理合體字時,“穿插避就”是使字的左右、上下關聯緊密的重要手段。

“穿插”是指某個部件的筆畫伸展到其他部件的空隙之中;“避”就是避讓的意思,收斂某些筆畫,為其他筆畫留出足夠的空間,避免筆畫間互相沖突;“就”與“避”是一組相對應的概念,通過“避”留出了空間,“就”是指筆畫順著這些空間伸展過去,填補留出的空白。

這種“穿插讓就”的方法,在左右結構的字中應用最為明顯,下面結合範字來說明: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穿插避就

雜:左部的右側較為平齊,尤其是長橫左伸右縮,以避免與右部衝突。右部撇畫末端直入左部豎彎右側的空白處;長豎粗重,緊貼左部,左右貼合緊密。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穿插避就

極:為給右側部件留出足夠空間,木字旁省去右點。中間橫折鉤的橫筆、“口”部皆向左緊貼木字旁。末橫粗長,將上方左中右三部分緊密聯繫在一起。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穿插避就

臨:左部右側整體嵌入右部左上的空白中,使左右兩部分咬合緊密。右部三個“口”的形狀及筆畫的起筆方式各有差異。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穿插避就

臘:月字旁窄長,撇畫縱勢,傾斜度小;橫折鉤的豎筆中段微向左彎。右部長橫避讓左部,左縮右伸,向右延展幅度大,收筆端形態厚重。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穿插避就

跨:足字旁右側較為平齊,末橫左端較長,右端收斂,為右側筆畫留出空間。右部撇畫呈豎勢,末端微向左下撇出,指向足字旁點與橫之間的空隙;末橫向右上傾斜,起筆處位於足字旁之下,有承託左部的勢態。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穿插避就

編:絞絲旁窄長,右點緊貼豎鉤,為右側部件讓出空間。“扁”部長撇形態舒展,行筆時,與絞絲旁右點和豎鉤末端緊貼,但不互相沖突;長撇將絞絲旁承託其上,左右兩部分關聯緊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