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坐月子防風寒,不能老靠“捂”!

1.

坐月子是產婦應享有的“特權”

“坐月子”是民間的通俗說法,很形象。不說站月子,也不說臥月子,而說坐月子,因為承受負擔的主要是坐骨。月子初期半坐半躺,後期則坐坐走走,還可訓練腹肌,但主要過程是靠著枕頭或褥子坐,這種姿勢有利於身體的康復。

坐月子是任何產婦都應當享有的。產後媽媽的生殖系統需要修復:包括惡露的排洩,產道損傷及剖腹產刀傷,子宮的恢復等。這一修復過程一般需要6周以上,如果生產過程中由於失血、疼痛、用力、藥物等導致身體虛弱,產後餵養孩子消耗精力,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修復。

坐月子防風寒,不能老靠“捂”!

2

產後不要過早從事勞動

月子,醫學上叫產褥期。產褥的褥字,指坐臥的墊具,可見產褥與坐月子本意是相通的。產後體虛,不注意調養的話易得月子病,月子病的特點是遷延不愈。

筆者見過一些特別勤勞的女性,因產後過早從事體力勞動而不幸喪失了勞動能力。所以,一定要警惕月子病。生活條件不同,月子病內容不盡相同,城裡產婦易得產後抑鬱症、失眠症、厭食症、乳腺炎、甲狀腺炎;農村產婦易得頭身痛、關節炎、子宮下垂等。前者可能與情緒、意識、精神狀態有關,後者則可能與受風寒及過早從事體力勞動有關。

坐月子防風寒,不能老靠“捂”!

3

坐月子注意居住、飲食等因素

居住環境中適當的溫度、溼度及空氣流通很重要,既要防暑熱,也要避免太潮溼或太乾燥。對產婦危害最大的還是風寒,因為生產過程消耗較大,抗風寒能力下降。不僅疼痛性疾病與受風寒有關,感染性疾病也與之有關。

病原微生物有的是外來的,更多是自帶的,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細菌庫,很多細菌等微生物是機會致病因子。免疫力強時,相安無事;免疫力低時,寒冷便會奪走身體的熱量,人體就極易感染。

飲食上注意寒熱與營養平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優先,到了炎熱季節,對於熱性體質的人來說,雖不完全禁止冰激凌、冷飲之品,但最好少吃為妙。如果恰逢寒冷季節,更當以溫性食物為主。寒性體質者尤其應注意警惕寒涼食品。合適自己的水果可直接食用,消化不良者則需適當加工後再吃。不要盲目進補,如紅參對寒性體質的人有益,而對熱性體質有害,後者可用西洋參之類。另外,麥芽糖等食物有回乳作用,故產後哺乳期應忌食。

坐月子防風寒,不能老靠“捂”!

4

坐月子也要“與時俱進”

陋習不是惡習。有人說“坐月子是種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陋習”,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話有一定道理!陋習是因生活條件簡陋而形成的習慣,是貧窮時的生存智慧。如果生活條件好了,也應與時俱進。

在悽風苦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產婦對風寒非常敏感,需要採取各種保暖措施,如緊閉門窗,厚衣裹頭等 。舊時牆瓦透風,加上紙糊的窗戶,即使關閉門窗,室內與室外幾乎一樣冷。現在生活條件好的地區,尤其在炎熱地域或季節,這麼做就不合時宜了,就屬於極端和教條。不過防風寒的主旨未變,如注意不要直接吹電扇和空調,不宜過度食用生冷;刷牙宜用溫水而不要用冷水。如室溫舒適,產後一週後可用溫水洗頭或淋浴。

有人認為,坐月子中出現的“愚昧行為”是中醫造成的,並大肆宣揚,這完全是對中醫的誤解。中醫的靈魂思想是陰陽平衡,主張飲食起居要符合平衡的原則,同時強調因時、因地、因人制宜。講究中庸,不走極端:防風寒,講究寒溫適度;防七情,講究心情舒暢;防偏食,講究營養適中;防勞傷,從坐坐躺躺過渡到功能訓練,最後恢復正常。

生活環境不同,坐月子的方式有異,不求千篇一律,只要掌握產後調養的要點,就可達到目的,即恢復好身體功能,並照顧好嬰兒健康。

作者

汪先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日本順天堂大學內科準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