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車子肉,為什麼廠家不採用大排量的發動機呢?

黃山道道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車主朋友有深深的體會,有時候緊急情況下超車那種怎麼踩油門速度還是上不來的感覺真讓人著急。

現在家用車很少超過2.0排量的,很多都是小馬拉大車深感無力。車子肉,廠家依舊在壓縮排量不用大排量發動機,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1.國家政策越來越嚴格。大排量發動機車型的購置稅跟小排量的根本不是一個級別,普通家庭購車預算購置稅也是一個大項,大排量發動機的購置稅徵收的更多,這個稅收一般家庭確實難以承受。環保政策以及雙積分政策讓很多廠商不得不用小排量發動機加渦輪的政策應對。這些年國家對空氣的治理越來越嚴格,很多地方機動車動不動就限號,都恨不得不讓上路了,還要那麼大的排量無用武之地。

2.油價很是讓人傷不起,不管國際油價如何,國內的油價基本穩步上升。多數家庭買車最在意的可能就是油耗了,小排量的車型日積月累省下來的油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那種一腳油門好幾塊的大排量車型一般家庭確實開不起。

3.小排量加渦輪的發動機未必就比大排量的差。舉一個比較現實的例子,思域在第十代以前一直用的祖傳的1.8L自然吸氣,第十代換裝了1.5T的發動機加速性能一點都不比以前差,甚至刷新的幾代思域破百的記錄。換句話來說,現在上班族那麼多,平常走走市區道路小排量加渦輪完全夠應付,沒必要去裝個大排量自然吸氣。

4.新能源時代正在慢慢靠近我們,混動、純電動甚至是更小排量的發動機是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很多廠商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佈局,家用大排量的發動機慢慢就會成為過去式。


歡迎評論出你們認為的原因!

更多汽車問答知識關注在下!


大G談車


廠家為什麼不採用大排量的發動機導致車子肉?

其實這個問題是多方面妥協的原因的。

一、造價

最簡單的一點,在同一個系列中,也分好幾種排量的發動機,比如大眾的EA888系列發動機,就分有1.8T,2.0T等等,同一系列下小排量和大排量發動機的技術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造價卻是天壤之別。哪怕是同樣排量的2.0T發動機也有高功率和低功率的版本之分,功率不一樣使得裝配過程中使用的零件不同,在大功率版本發動機上輕量化的配氣機構和活塞連桿曲軸,強度更高的缸體,冷卻效率更改的冷卻系統等等都是不同的。在調教方面也是有區別的,點火系統更加靈敏,ECU和電控系統的系統的協調性都是不一致的。這些地方就體現出了性能的差異,也體現出了價格的區別。

二、排量稅

國家稅務機構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調整了大排量汽車徵收稅務。

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車,稅率由15%上調至25%

排氣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車,稅率由20%上調至40%;

在提高大排量汽車的稅率同時,也降低小 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

排氣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車,稅率由3%下調至1%

同時對部分乘用車進口環節消費稅進行調整,調整幅度與國內汽車消費稅相同

其中1.0到3.0的稅率保持不變。

三、油耗排放

一般來說發動機的排量越大,輸出的功率越高,油耗也是很大的,同時帶來的問題發動機排放的廢氣也會越多。由於目前技術的限制,發動機的熱效率得不到質的提升(柴油機最高50%,汽油機38%)。

為了保障能源的穩定和安全,政府部門希望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改善空氣的質量。至於車主則希望車子能夠有比較低的油耗,提高經濟型,降低有車和養車的成本。如果車子不是去加油的路上,就是在加油回來的路上,那就十分尷尬的。

四、市場售價

由於種種原因呢的限制,導致搭載大排量發動機的汽車(大排量高功率發動機的汽車除了有強勁的動力性之外,還需要配套有高性能的冷卻系統,潤滑系統,制動系統,更加靈敏的電控系統等等)註定造價極其高昂。

而市場上的對於高性能汽車的需求並不大,一般人購買能力有限和用車需求基本上都是家用的,接接孩子,買買菜,上下班通勤這類的需求,對於這中大功率汽車實在沒有必要。

除開上面的各種因素,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普通人很難將大排量高功率的汽車性能發揮出來,如果在道路上飆車還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的,影響到其他車輛的正常行車。


玩車品


就樓主說的這個問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先來說說發動機,其中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最大輸出功率和最大扭矩這兩個參數。最大輸出功率一般用馬力或千瓦來表示,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同轉速關係很大,隨著轉速的增加,發動機的功率也相應提高,直到到達最佳轉速。最大功率是反映汽車發動機做功能力的指標,可以反映在汽車的最高車速上。可以理解為馬力越大,最高車速越高。

最大扭矩是發動機曲軸端輸出的力矩,最大扭矩一般出現在發動機的中、低轉速區域,汽車最大扭矩是考量發動機力量的指標,可以反映在車的加速能力強弱,扭矩越大,加速能力越強。當然,功率、扭矩這些都是相對的,並沒有很好的界定。

而且汽車肉不肉不僅和發動機有關係,和重量也是有直接關係的,比如一輛卡車的最大輸出馬力可能超400匹,但卻跑不過一輛小POLO,或許這有些誇張,但是我想說當我們評價一輛車肉不肉要全面考慮。

那麼為什麼廠家不換裝大排量發動機,還是以小排量為主?或許這個問題放在幾年前消費者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可是最近兩年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瞭解了。或許大排量未來不會消失,但一定很小眾,電動、小排量才是主流。首先,大排量的尾氣讓人頭疼,近兩年的霧霾大家也見到了,一年比一年嚴重,限號的城市也越來越多,試問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還要上大排量?其次,由於發動機技術的發展,現在小排量渦輪增壓也有不俗的輸出,雖然平順性欠佳,但我覺的已經很成功了。最後我想所的是國內的油價問題,2月9號之前油價重回7元時代,什麼概念呢?大排量一腳油就一塊錢,對於普通的工薪家庭,根本燒不起,所以我覺得小排量很不錯。


車威


我們先來剖析一下:

首先,車子肉嗎?

肉不肉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但是,我們都知道,近些年汽車的馬力越來越大了。

9代思域,用了祖傳的i-VTEC的1.8L自然吸氣發動機。擁有141馬力。一直屬於同級別的領先水平。但是到17年10代思域上市,搭載了1.5L渦輪增壓發動機,擁有了177匹馬力,0-100km/h加速成績實測也跑進了8秒。肉嗎?更不用說這基礎之上尺寸有了不小的進步。

也許還是會說這車肉吧?再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

沒錯,就是奔馳A45 AMG。這個2.0T的變態原廠就擁有381馬力,官方公佈的0-100KM/H加速時間僅4.2秒。我覺得這樣一臺車,放在任何地方也至於被說“肉”吧?畢竟普通的A320客機,滿功率0-100KM/H加速成績都需要7秒左右。

再者,沒有廠家採用大排量發動機了嗎?

有,而且很多,但基本都是極端的車型(這裡說的大排量指4.0L以上)

要麼極端豪華:豪華帶來的重量的提升,以及到這個層級需要具備基本的動態性能,要求必須要更大馬力的發動機,而考慮到舒適性,氣缸數更多的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就更受青睞。

要麼極端追求性能:大排量+渦輪/機械增壓,對於性能的提升顯而易見。

要麼極端追求越野能力:大排量帶來的大扭矩是小排量發動機所不具備的。

所以,這個問題中車子肉不成立,廠家不採用大排量的發動機也不成立。

但我覺得,題主想要表達的問題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廠商放棄使用大排量發動機來獲得更好的性能。這個倒還可以說道說道。

1、政策原因

大排量發動機意味著更高的車船稅、不能享受購置稅減免。在我所在的杭州,通過搖號獲得的指標還不能用於購買2.5L及以上排量的車型。如果是進口車,消費稅也和排量掛鉤,最高可以達到40%。試問有幾款車型的產品力,在車價上漲40%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競爭力呢?

雖然,這說的是國內的情況,但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足以影響廠商決策。

2、大排量不代表強動力

在迷一般喜歡大排量車型的美國,一直在生產大排量發動機。

在美國電影和美劇裡非常常見的林肯城市,就搭載了4.1L的大排量V8發動機。然而最大馬力卻“僅”有223。這個數據幾乎被目前市面上80%的2.0T車型吊打。

3、造價

大排量發動機無論是研發成本還是物料成本都要遠遠高於小排量發動機。這也是為什麼8.0T的布加迪威航賣一臺虧一臺的原因之一。


“金恆德•中國汽車用品價格指數”由金恆德集團創辦,金恆德集團負責信息採集、系統運算等基礎工作。2012年9月正式上線發佈,開創了全國範圍內汽車編制指數的先河。該指數不僅得到了全國各地汽車用品行業協會的的行業認可,且也獲得國家商務部的階段性認證。


巴巴汽車


就目前市場上來說大排量的發動機造價成本要比小排量發動機高很多,從十幾年前的汽車保有量到如今,已經截然不同,作為燒油的主要大戶,石油的價格一漲再漲,對環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推出小排量發動機迎合環保,在這個前提下儘可能的達到大排量的動力,是每家車企研究的方面。

各個相對發達的國家都有對汽車排量有嚴格的規定,從宏觀上把握我們的生活環境,其中受制於政策原因作出妥協的就是豐田的普蘭多,2018款的普拉多全系暫時只推3.5L版本車型、全系全時四驅改分時四驅、頂配版本取消後橋機械式差速鎖,全車輪間限滑只靠電子輔助系統。迫於中國的CAFC的法規要求,犧牲掉了一些越野玩家心中的靠譜配置。就是明顯的一個例子。

最後,如果十萬級別的家用車型,一臺3.0發動機就佔到5-8萬的價格還有誰能買的起?


花生好車


還不是因為中國的排量稅麼?不要和我講小排量增壓比大排量省油,車重在那裡擺著,讓車走需要的能量就在那裡擺著。在現在燃油發動機效率提高一個百分點都很難的情況下,如果小排量增壓發動機特別省油,早就沒有大排量自吸的發動機生產了。下面我來列舉幾點小排量增壓機的缺點。

第一,小排量增壓發動機不見得比大排量自吸發動機輕。因為儘管發動機本體輕了,但是增壓發動機還有渦輪,還有中冷,還有連接渦輪與中冷的管路,這些附件都不輕。

第二,小排量增壓發動機更難保養,發動機燃燒壓力大了,對於氣缸活塞加工的精度要求也就更高,對於適用的機油要求也更高,往往要求使用全合成機油。另外相對於大排量自吸發動機,小排量增壓發動機多了渦輪和中冷,零件更多,相對於出問題的幾率也就更大。

第三,雖然有些小排量增壓發動機確實略省油,但是增壓發動機一般都要求使用抗爆性能更高的95汽油,價格更高,多花的油錢抵不回省的油耗。


俯瞰world


馬力匹配是相對而言,一臺車提速能否合格就看這臺車能不能輕鬆趕上車流平均速度,就似馬路上紅綠燈起步的國車貨車🚚總是慢吞吞阻塞交通,香港過來的貨車就輕鬆跟上車流,這就正正體現出馬力與車的匹配是否達到一般車流,小車目前來講動力都達到跟上車流,還是可以的,只不過有些人追求與不同級別的豪車比就不一樣


30097


並不是每個司機都是賽車手。

廠家在生產汽車的時候兼顧的因素很多,從市場調研到車輛定位受眾,在綜合考慮經濟性,實用性,政策法規等等。大排量發動機固然馬力強勁,破百時間短,但是回到文章第一句話,整車廠商需要考慮的廣大消費者,而大部分消費者買車僅為代步和遮風擋雨,相比破百時間他們更注重車輛的經濟性,舒適性,性價比。所以,明白這點就很容易明白為什麼現在1.5排量的大行其道,甚至1.4L的新桑塔納銷量都排前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