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錢正在“貶”成紙,那些把錢存銀行的人都哭了……

從去年到現在發現身邊的物價一漲再漲,一天比一天高,錢正在變成紙越來越不值錢。在80年代有一個萬元戶是多麼的驕傲,可現在百萬戶都隨處可見一點都不稀奇。在七八十年代

大米0.12元/斤,如今4.5元/斤,價格是30年前的37.5倍;七八十年代大白菜0.02元/斤,如今1.8元/斤,價格是30年前的90倍;七八十年代培養一名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學費為140元,如今從小學到大學≈150000元,價格是30年前的1071倍;七八十年代房價100平每月扣房租1.2元,如今100平每月房款至少2500元(二三線城市),價格是30年前的2083倍。

看完這些數據再看看銀行卡,看看每月拿的工資瞬間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了,錢在貶值,這樣下去最後被餓死都有可能?!

錢正在“貶”成紙,那些把錢存銀行的人都哭了……

不,老一輩子人教你留一手防止這一天的來臨,聰明的他們教我們一個方法那就是把錢存在銀行賺取利息,一來可以越存越多有急用不怕沒錢,二來可以賺取利息有一點點的收入,這何樂而不為呢?乍一聽,沒毛病,這個確實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其實錯,這裡有坑……

錢正在“貶”成紙,那些把錢存銀行的人都哭了……

在這裡講一個真實案例,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湯婆婆,1977年存進銀行400元,這筆錢經過33年,連本帶息835.82元。其中本金400元,利息為438.18元,利息稅金扣除為2.36元。33年前的400元,相當一個家庭的一年全部生活費用支出,可存銀行到現在,33年的利息加本金到現在還不夠一個人的一月開支。這樣我突然想起前世界銀行高級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一句話“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

錢正在“貶”成紙,那些把錢存銀行的人都哭了……

由此我們可見把錢存在銀行是“虧本”的理財方式,貨幣面值代表的購買力並不穩定,需要通過當時所能購買商品的價格來衡量。錢現在“貶”紙了,那麼未來怎麼賺錢?那就是要學會“理財”呀!

現在從理財方式發展上有很多的人覺得理財不靠譜,新興理財層出不窮,讓人捉摸不透,為避免風險,安全起見還是回到銀行。可是從理財收益角度,銀行存款利息已經是很低了,但其他相對較高的理財方式,安全性還是部分人考慮的主要矛盾。

可是你會發現現實中,那些有點錢的人其實早已經看穿一切不再存錢於銀行了,紛紛轉向於理財等,每天坐等收割!但是沒有轉向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或者是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人,也或者是必須存錢於銀行的人士,最後呢就坐看別人收割吧!

錢正在“貶”成紙,那些把錢存銀行的人都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