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钱正在“贬”成纸,那些把钱存银行的人都哭了……

从去年到现在发现身边的物价一涨再涨,一天比一天高,钱正在变成纸越来越不值钱。在80年代有一个万元户是多么的骄傲,可现在百万户都随处可见一点都不稀奇。在七八十年代

大米0.12元/斤,如今4.5元/斤,价格是30年前的37.5倍;七八十年代大白菜0.02元/斤,如今1.8元/斤,价格是30年前的90倍;七八十年代培养一名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费为140元,如今从小学到大学≈150000元,价格是30年前的1071倍;七八十年代房价100平每月扣房租1.2元,如今100平每月房款至少2500元(二三线城市),价格是30年前的2083倍。

看完这些数据再看看银行卡,看看每月拿的工资瞬间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钱在贬值,这样下去最后被饿死都有可能?!

钱正在“贬”成纸,那些把钱存银行的人都哭了……

不,老一辈子人教你留一手防止这一天的来临,聪明的他们教我们一个方法那就是把钱存在银行赚取利息,一来可以越存越多有急用不怕没钱,二来可以赚取利息有一点点的收入,这何乐而不为呢?乍一听,没毛病,这个确实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其实错,这里有坑……

钱正在“贬”成纸,那些把钱存银行的人都哭了……

在这里讲一个真实案例,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汤婆婆,1977年存进银行400元,这笔钱经过33年,连本带息835.82元。其中本金400元,利息为438.18元,利息税金扣除为2.36元。33年前的400元,相当一个家庭的一年全部生活费用支出,可存银行到现在,33年的利息加本金到现在还不够一个人的一月开支。这样我突然想起前世界银行高级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一句话“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

钱正在“贬”成纸,那些把钱存银行的人都哭了……

由此我们可见把钱存在银行是“亏本”的理财方式,货币面值代表的购买力并不稳定,需要通过当时所能购买商品的价格来衡量。钱现在“贬”纸了,那么未来怎么赚钱?那就是要学会“理财”呀!

现在从理财方式发展上有很多的人觉得理财不靠谱,新兴理财层出不穷,让人捉摸不透,为避免风险,安全起见还是回到银行。可是从理财收益角度,银行存款利息已经是很低了,但其他相对较高的理财方式,安全性还是部分人考虑的主要矛盾。

可是你会发现现实中,那些有点钱的人其实早已经看穿一切不再存钱于银行了,纷纷转向于理财等,每天坐等收割!但是没有转向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者是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也或者是必须存钱于银行的人士,最后呢就坐看别人收割吧!

钱正在“贬”成纸,那些把钱存银行的人都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