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汝南人,對汝南有著天然的親近。說起汝南,那是一座有著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汝南雖然歷史悠久,但由於它地處黃淮平原腹地,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多少年來, 80多萬父老鄉親一直固守著幾畝黃土地過日子,第一產業長期主導著汝南地方經濟的發展。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進入20世紀90年代,汝南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對全縣的一二三產業結構進行了科學調整,強力開放招商,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一片片廠房不斷崛起在汝南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進入新世紀第一個十年間,汝南縣的決策者們,再一次把目光定位在重點招商這個關鍵環節,以產業集聚區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載體,不斷加快和完善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十年的努力,“無中生有”地打造出一個集整車生產、零部件配套、研發創新、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電動車產業集群,達到年產150萬輛整車、配套200萬輛的生產能力,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基地。回顧打造這個生產基地的整個歷程,作為一名參與者與見證人,這其中所經歷的一切,真可謂甘苦寸心知!

思路一變天地寬

2009年8月份,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班子調整後,對全縣的發展思路、工作方向進行了認真思考,同時在項目建設上也形成新的共識。在今後的招商引資工作中,決不走過去的老路子,決不靠拼政策、拼資源、拼環境、拼地價來爭取項目,而要把所有資源和精力都集中起來,緊盯大項目,培植大產業。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2010年3月,時任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來汝南調研。針對汝南縣產業集聚區工作,郭書記明確指出:“產業集聚區不要建成工業園區,要注意把項目集中擺放,資源與功能集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產城互動。”省委書記的話讓在場的縣委、縣政府領導感到眼前一亮,觸動很大。郭書記走了以後,縣裡立即召開會議,集中學習討論郭書記講話精神,對招商引資工作再次進行了認真定位,把產業集聚區今後的發展方向定在了新能源電動車產業上。關於這個定位,有兩個理由:一是新能源電動車產業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二是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在汝南已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在此之前,縣委、縣政府已與在汝南落戶的部分浙江台州客商有了深入接觸,對整個電動車行業發展、客商需求都有一定的瞭解。在這個大背景下,縣委、縣政府決定,按照省委書記的講話要求,舉全縣之力,把汝南縣產業集聚區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以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為主導產業,通過5~10年的努力,把汝南打造成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基地。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艱難的跋涉

定準方向,只是剛剛邁出第一步,關鍵是接下來怎麼辦。當時的做法是,緊緊“咬”住龍頭,瞄準大項目、盯住大企業,先把國內知名電動車整車生產企業引進來,再大力發展配套企業,通過一環扣一環、環環相銜接的鏈式服務,才能把整個產業做起來。

2010年7月份,台州客商張文龍向汝南縣委透露一個消息:全國電動車生產企業綜合實力前五強的浙江立馬車業集團有意在中原地區建設一個電動車生產基地。縣委書記呂方得到這個消息後,立馬覺得機會來了,必須馬上抓住。於是,在得到消息後不到一個小時,他就召集縣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經過短暫安排後,迅速組成招商團,趕赴浙江台州立馬車業集團總部開展主題招商,我作為一名招商團成員也一同前往。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到了台州,因為立馬車業集團當時對汝南不是十分了解,總部領導遲遲不肯相見,後來我們又通過張文龍從中反覆撮合,雙方才決定面談。見面後,呂方書記實事求是地把汝南縣的縣情、投資環境、招商引資政策等一一進行說明,並對企業關心的問題現場給予答覆,引起企業老總的興趣,現場氣氛十分融洽。2010年中秋節前,呂方書記再次帶領招商團趕到台州,看望慰問先前已在汝南投資的浙江客商,更想與立馬集團高層進一步洽談在汝南投資的具體事宜。恰逢立馬車業集團總裁應廣捷在外出差未歸,我們在臺州一等就是9天。也許是我們的誠心感動了企業,應廣捷總裁出差回來後,很快就與我們簽訂了投資意向書。在投資意向書中,立馬車業集團決定在汝南縣計劃總投資20億元,興建佔地面積1000畝左右的河南立馬新能源產業園,作為立馬集團電動車產品在中部地區的綜合生產基地和物流中樞。2011年8月立馬車業集團投資項目正式開工,2012年6月30日正式建成投產。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立馬車業的建成投產,為整個產業集群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為了保證項目引進後順利落地達產,我們從四個方面入手,切實抓好整個產業集聚區建設和項目跟蹤服務。我們先是把整個產業集聚區重新規劃後分成三個區域,即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園區、建材產業園區、綜合產業園區。對每個園區,我們嚴格按照項目之間的相互關聯度,以及產業鏈條延伸情況,進行了明確的功能定位。其中,對規劃總體面積12.5平方公里的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園區,我們集中安放立馬電動車、整車和零配件生產企業,徹底改變過去項目來了以後,哪個地方有閒置土地,就放在哪個地方的做法,保證了整個產業有序發展。在幫助立馬及其配套企業入駐園區的基礎上,我們放大“立馬效應”,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商招商、專業招商活動。在立馬新能源產業園開園當天,全國各地有600多家知名電動車零配件生產、經銷企業雲集汝南。抓住這一難得的時機,縣裡適時召開項目推介會,詳細介紹了汝南優惠的投資政策和產業集聚優勢,引起各個企業的極大興趣,先後有120多家電動車及零配件生產企業代表主動詢問政策,與縣內招商部門開展對接,有30多家企業當即表示投資意向。隨後,我們又主動到浙江台州召開電動車產業招商推介會,引進綠佳、奔的、迪陽、虎妞等整車企業入駐汝南,在全國電動車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為了確保招商項目真正在汝南落得下、留得住,我們還把環境建設放在第一位,盡力為企業提供完善的發展平臺和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堅持每月組織召開一次產業集聚區現場辦公會,直接與企業老總進行對話,聽取企業發展情況,現場協調解決企業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項目推進無障礙。縣四個班子領導每人分包一個重點項目,實行“保姆式”服務。縣直各單位各部門嚴格執行兩個“零接觸”制度,對重點企業實行封閉式管理、掛牌保護,真正讓企業安心投資、舒心發展。

為了解決企業用地難、融資難、用工難問題,我們著力破解企業建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地根”“銀根”和“人根”難題。在解決地根問題上,堅持“外引力量,內挖潛力”,對上積極爭取土地用地指標,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靈活使用人地掛鉤政策。自2009年以來,全縣累計收儲土地21157畝,主要用於產業集聚區項目入駐和工程建設。對內嚴格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把好項目准入門檻,凡是達不到投資強度決不允許落戶。實施“騰籠換鳥”工程,將集聚區內原有的23家停產半停產企業清理出去,引進主導產業關聯企業入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資源優化整合。在解決“銀根”問題上,我們採取平臺建設、資金擔保等多種辦法,把金融機構、企業和政府聯合起來,充分利用市場資源,發揮政府資金的放大效應,用較少的政府資金引導大量的社會資金為產業集聚區建設提供支撐。企業到汝南落戶,可以享受優惠政策,但土地出讓決不存在無償供應、零地價的現象,資金有困難時,縣直部門和金融機構主動上門提供服務,提供擔保貸款,協助部分企業申請政策性扶持資金。在解決人才問題上,我們實施人才戰略工程,通過建設“專家樓”等方式,吸引一批技術應用嫻熟、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技能人才到汝南就業;在產業集聚區內建設汝南縣職業教育中心,通過“產學互動、校企聯合”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培養技術工人,直接為企業提供人力支持;積極協調企業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組織返鄉務工人員和全縣281個行政村的村“兩委”幹部到集聚區參觀,引導群眾在本地就業,並專門為企業舉行多場招聘會,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自2009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31.7億元,在產業集聚區建設了雙迴路供電高壓線路、天然氣門站、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形成了“三橫五縱”的道路網,實現了產業集聚區與主城區基礎設施的有效互通。同時,我們還把政策性項目落地與本地發展實際結合起來,在產業集聚區投資4.5億元,建成保障房48.4萬平方米,房屋8436套,並同步建設超市、電信和移動網點、衛生服務中心、餐飲等各類服務設施。公共租賃房全部建成後,共入住群眾16000戶,總人口6萬多人。公租房的建設,不僅吸引了大量人口向產業集聚區聚集,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而且解決企業職工用房難的問題,使產業集聚區真正變成了新城區。在此基礎上,我們還依託汝南電動車集群企業,成立了河南省電動車行業協會和省級電動車質檢中心,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爭創名優品牌,協同互助,抱團發展,逐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實現企業穩步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

經過幾年的努力,全縣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集群不斷髮展壯大,電動車整車及配套企業已達58家,電動車整車生產量在150萬輛以上,零配件生產量在200萬套以上。來自浙江台州的有立馬車業、綠佳車業、奔的電動車、虎妞車業、奔寶車業等,來自江蘇無錫的有迪陽電動車、順天車業、天中車業、鈴之派車業,來自天津的天吉電動車,來自江蘇常州的蘇傑電動車,來自安徽合肥的美菱電動車,來自鄭州的喜兆門電動車、海翔模具、肖翔鋼管。除此之外,還有汝南本地的廣森電動車、紅運電動車等企業。目前,可以生產車架、車廂、輪轂、電鍍五金件、鞍座、儀表、塑件、外殼、模具、電機、塑件噴塗、配件電泳烤漆、包裝印刷等20多個系列的電動車零配件和部分關聯配套產品,能夠滿足200萬輛以上電動車生產專用,基本實現電動車產業鏈本地供應。

汝南崛起一座新能源電動車城!

產業集聚區建設規模擴大,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縣的產業結構從“一二三”調整為“二一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全面提升,產業集聚區從業人員不斷增加,目前已有21000多人,既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又帶動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同時我們不斷拉大城市框架,切實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確保務工農民進城落戶後有房住、有學上,可就業、能創業。截至目前,全縣先後新建商住小區36個,新建寄宿制學校14所,有3660多戶農民享受優惠政策進城購房,33592名農村學生進城就讀,城區人口由2009年的18.7萬增加到31萬,城區面積由2009年的16.2平方公里發展到 22.4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隨著更多的電動車知名企業入駐汝南,縣委、縣政府圍繞進一步壯大產業集群這一工作重心,已出臺了一系列更為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通過政策引領、貼心服務,我們爭取到2020年,實現年產電動車整車600萬輛,零配件配套生產800萬套,產業集聚區從業人數6萬人,產業集群年產值達到300億元的奮鬥目標,讓汝南真正成為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配套最全的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