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同有什麼歷史故事發生過?

大同身邊事


大同曾經有過一段很輝煌的歷史。中國有很多古都,除了八大古都外,山西大同也算一個。北魏孝文帝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遷都洛陽,從哪遷到洛陽呢,就從舊都平城(大同)。

平城在北魏的前身代國時就已是南都,和北都盛樂併為代國兩大城。代國被前秦天王苻堅滅亡,但留下個火種拓跋珪,在代國舊臣的擁立下,拓跋珪於公元386年稱帝。當時還是草創階段,拓跋珪隨便找個草原就稱帝了。但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牛川已經承擔不起國都的重任了。就像你剛創業時沒錢,二室一廳的房子就不小了,但你賺了大錢,你不會買別墅?這和遷都是一個道理。

公元398年,拓跋珪帶著七大姑八大姨進駐平城。拓跋珪為什麼不回到舊都盛樂呢?盛樂在現在的內蒙古和林格爾,不如平城距離中原繁榮地區更近。從漢化的角度,平城比盛樂更合適定都。拓跋珪下血本營建平城宮室,按照長安、洛陽的規制,僅大木頭就用了幾百萬根,可見工程之浩大。長安、洛陽有的都能在平城找到複製版本。

北魏幾個著名帝王: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太宗明元帝拓跋嗣、世祖太武帝拓跋燾、高宗文成帝拓跋濬、顯祖獻文帝拓跋弘,都在平城號令(北魏)天下。獻文帝拓跋弘,就是孝文帝拓跋宏(改姓元)的父親,拓跋弘的母親名氣非常大——鐵腕馮太后。北魏的改革實際上就是馮太后開始,由孫子拓跋弘接棒的。拓跋弘討厭母親找小白臉,被狠心的馮太后用藥給毒死了,死的時候只有23歲。包括拓跋珪被表弟兼兒子拓跋紹(拓跋珪娶姨媽賀氏生拓跋紹)殺死,這些著名的宮廷慘劇,都發生在平城。

孝文帝元宏覺得平城太靠北了,而北魏的版圖已擴張到河南南部,遷都洛陽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保障。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頂住了很多不願遷都的老臣的反對,還是離開了平城。從此,平城慢慢就平靜了下來,級別依然很高。北魏設立了省級的恆州,恆州治所就在平城。北魏國都雖然離開了平城,但卻給平城留下了一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雲岡石窟。

到了唐朝,大同變成了雲州,還是北方防禦突厥的重鎮。五代十國時,雲州迎來了一次非常重要的發展機遇。知道臭名昭著的兒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干爹耶律德光吧,這個“雲”,指的就是大同。遼朝非常重視雲州,遼興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升雲州為西京大同府,成為遼朝的五京之一。

遼朝掛掉之後,統治中原的金朝,並沒有廢掉大同的西京地位,一切照舊。道理很簡單,金朝定都在中都(北京),而大同是保衛北京西線最重要的戰略屏障。萬一西夏或其他什麼部落從西線殺過來……

還真發生過這種事。金朝後期有個大奸臣胡沙虎,他時任西京留守。蒙古成吉思汗對金朝中都虎視眈眈。公元1211年,蒙古兵大舉進攻西京。胡沙虎怕挨成思吉汗的揍,拋棄了大同,逃回中都,導致中都無險可守。金宣宗守不住中都,只好南遷汴梁,最終亡國。

元朝前期的大同,政治地位依然非常高,還是西京大同府。直到公元1288年,大同才被廢除了西京名號,改稱大同路。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後,因為要面對北元,大同的戰略地位再次突顯。雖然沒有叫西京,但大同是明朝的九邊重鎮之首。明朝要是守不住大同,朱皇帝在北京紫禁城裡也就坐不住。

大同的歷史,是值得大同人為之驕傲的。1961年,國家宣佈有24個城市成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就有大同。要知道,很多名氣很大的歷史名城並不在第一批的名單上。


地圖帝


大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有文字歷史記載的人類發展長河中,大同地區發生過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在這些歷史事件中,有人們美好幸福的回憶,也有夢寐以求的未來憧憬,有金戈鐵馬、血與火的慘痛創傷,也有民族交往、相互融合的美好時光。正因為有這樣一些跌宕起伏的歷史事件,才構成了一部絢麗多彩的大同歷史畫卷。

大同著名的歷史事件有:“趙武靈王拓地開疆”、“李牧抗擊匈奴”、“劉邦白登被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尊道滅佛”、“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膽改制與遷都洛陽”、“曇曜開鑿雲岡石窟”、“薛仁貴雲中解圍”、“李克用雲州起兵”、“吳巒雲州抗遼”、“楊業血戰陳家峪”、“遼代西京大同”、“遼天祚帝兵敗走西京”、“金代西京大同”、“元軍攻克大同”、“徐達修築大同城”、“代王就藩大同府”、“郭登誓死守大同”、“明武宗巡幸大同”、“翁萬達修築大同長城”、“嘉靖大同兵變”、“王崇古重開茶馬互市”、“李自成兵進大同”、“清軍己丑大屠城”、“康熙帝巡幸大同”、“慈禧太后西逃過大同”、“大同義和團運動”等。

這些絕不能涵蓋大同的全部歷史,只能起到管中窺豹的作用,願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龍山大先生


大同有什麼歷史故事發生過?我國地大物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已達134座 ,作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大同當然發生過許多歷史故事。漢高祖劉邦大家熟悉嗎?公元前200年劉邦被匈奴被困白登山(大同城郊)7天7夜,最後通過計謀解圍史稱“白登之圍”。喜愛京劇的人們提起馬連良、張君秋兩位大師一定是連連點贊 ,他們二人合演的京劇《梅龍鎮》哪個不熟悉,劇中敘述的是明朝正德皇帝喜微服私訪,來到大同巧遇開酒館的李風姐,劇中的唱段膾炙人口。當時開的酒館至今還在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這個酒館就是名聲在外的風臨閣,來大同旅遊的外地朋友都知道這裡的飯菜好吃,最拿手的叫百花燒賣。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也是京劇的名戲,講述的是昭君出塞和親路過大同下榻於琵琶老店的故事。琵琶老店離大同的華嚴寺不遠,有興趣的朋友來了看一看。歷史故事總和戲曲有關京劇的《南天門》也發生在大同,劇中的主要人物是曹玉蓮、曹福。晉劇的名字叫《走雪山》。上世紀50年代晉劇大師丁果仙、牛桂英經常上演這出戏。別的不多說了,歡迎大家來大同感受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




平等250501333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 大同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同東瞻白登,西眺朔漠,長城界其北,燕塞峙其南,屏全晉而拱神京。很多歷史課本的事件、影視劇的題材竟是出自大同。。。

一、《錦繡未央》--天下而大同
拓跋浚原型為文成帝拓拔濬,是他下令復興佛教,開鑿了聞名於世的雲岡石窟。而他的皇后便是文明皇后--馮太后,李未央的原型便是這位明後馮太后。



馮太后本是漢人,將北魏的漢化推向巔峰。她是北魏孝文帝拓拔宏的祖母,兩度攝政,孝文帝當政期間,推行三長制、均田法、班祿制,建立了農業大國的雛型。 位於新榮區的方山永固陵便是馮太后的陵墓,是我國重點保護文物。

二、《游龍戲鳳》--《龍鳳店》



鳳臨閣酒樓始創於明朝正德年間,因明代1518年“游龍戲鳳”的故事和清朝“百花燒麥”的佳話而聞名於世,已有500年曆史,鳳臨閣以其悠久歷史、深厚積澱、傳奇故事,成為擁有燦爛文化的名城大同的文化品牌之

三、《花木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花木蘭》是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經典動畫片,而劉亦菲領銜主演的真人版劇情電影,定檔於2020年3月27日在全球上映。影片根據中國歷史上的女英雄花木蘭改編,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木蘭辭》中,該詩作於北魏,而大同曾做了北魏97年的都城,“歸來見天子”的北魏明堂遺址便在大同市柳航裡,是目前唯一在原址修復完成的明堂。

四、《楊家將》



楊家將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一門忠烈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佘太君,雲中(今山西大同)人,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而楊家將血戰的金沙灘的故事就發生在朔州懷仁縣。

五、《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 漢高祖七年)漢高祖 劉邦被 匈奴圍困於 白登山(今 山西省 大同市東北 馬鋪山)的事件。時值寒冬天氣,劉邦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 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後得以脫險。 “白登之圍 ”後,劉邦採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

六、《昭君出塞》--琵琶老店

西漢竟寧三年(公元前三十三年),王昭君出塞曾途經大同住宿此店,王昭君彈起琵琶,傾述著離別故鄉之苦,優美動聽的琵琶聲感動了東勝店的四鄰,臨別時,昭君將琵琶留於此店以做紀念,韓姓店家為紀念這位和平使者,遂將店名改為琵琶老店,該店持續經營了2000多年,現在大同市博物館還保存著“琵琶老店”牌號一塊,為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親筆所書。



大同琵琶老店客棧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古城內的清遠西街,在華嚴寺廣場東56米處。


大同身邊事


城東有個馬鋪山,古代叫白登,為啥叫白登,因為在司馬遷筆下它就是個小土丘,劉邦被冒毒三十萬控弦圍困,虧的陳平出奇謀脫困。方山還有幾個小土丘,鳥瞰大同市,那是馮太后陵墓,也就是拓跋宏的奶奶,繞那土丘一圈一公里。


雲飛風起


我就知道城裡不讓住人了,全趕的城外住了。別的歷史我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