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同有什么历史故事发生过?

大同身边事


大同曾经有过一段很辉煌的历史。中国有很多古都,除了八大古都外,山西大同也算一个。北魏孝文帝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迁都洛阳,从哪迁到洛阳呢,就从旧都平城(大同)。

平城在北魏的前身代国时就已是南都,和北都盛乐并为代国两大城。代国被前秦天王苻坚灭亡,但留下个火种拓跋珪,在代国旧臣的拥立下,拓跋珪于公元386年称帝。当时还是草创阶段,拓跋珪随便找个草原就称帝了。但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牛川已经承担不起国都的重任了。就像你刚创业时没钱,二室一厅的房子就不小了,但你赚了大钱,你不会买别墅?这和迁都是一个道理。

公元398年,拓跋珪带着七大姑八大姨进驻平城。拓跋珪为什么不回到旧都盛乐呢?盛乐在现在的内蒙古和林格尔,不如平城距离中原繁荣地区更近。从汉化的角度,平城比盛乐更合适定都。拓跋珪下血本营建平城宫室,按照长安、洛阳的规制,仅大木头就用了几百万根,可见工程之浩大。长安、洛阳有的都能在平城找到复制版本。

北魏几个著名帝王: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太宗明元帝拓跋嗣、世祖太武帝拓跋焘、高宗文成帝拓跋濬、显祖献文帝拓跋弘,都在平城号令(北魏)天下。献文帝拓跋弘,就是孝文帝拓跋宏(改姓元)的父亲,拓跋弘的母亲名气非常大——铁腕冯太后。北魏的改革实际上就是冯太后开始,由孙子拓跋弘接棒的。拓跋弘讨厌母亲找小白脸,被狠心的冯太后用药给毒死了,死的时候只有23岁。包括拓跋珪被表弟兼儿子拓跋绍(拓跋珪娶姨妈贺氏生拓跋绍)杀死,这些著名的宫廷惨剧,都发生在平城。

孝文帝元宏觉得平城太靠北了,而北魏的版图已扩张到河南南部,迁都洛阳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保障。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顶住了很多不愿迁都的老臣的反对,还是离开了平城。从此,平城慢慢就平静了下来,级别依然很高。北魏设立了省级的恒州,恒州治所就在平城。北魏国都虽然离开了平城,但却给平城留下了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

到了唐朝,大同变成了云州,还是北方防御突厥的重镇。五代十国时,云州迎来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知道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干爹耶律德光吧,这个“云”,指的就是大同。辽朝非常重视云州,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成为辽朝的五京之一。

辽朝挂掉之后,统治中原的金朝,并没有废掉大同的西京地位,一切照旧。道理很简单,金朝定都在中都(北京),而大同是保卫北京西线最重要的战略屏障。万一西夏或其他什么部落从西线杀过来……

还真发生过这种事。金朝后期有个大奸臣胡沙虎,他时任西京留守。蒙古成吉思汗对金朝中都虎视眈眈。公元1211年,蒙古兵大举进攻西京。胡沙虎怕挨成思吉汗的揍,抛弃了大同,逃回中都,导致中都无险可守。金宣宗守不住中都,只好南迁汴梁,最终亡国。

元朝前期的大同,政治地位依然非常高,还是西京大同府。直到公元1288年,大同才被废除了西京名号,改称大同路。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因为要面对北元,大同的战略地位再次突显。虽然没有叫西京,但大同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首。明朝要是守不住大同,朱皇帝在北京紫禁城里也就坐不住。

大同的历史,是值得大同人为之骄傲的。1961年,国家宣布有24个城市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就有大同。要知道,很多名气很大的历史名城并不在第一批的名单上。


地图帝


大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有文字历史记载的人类发展长河中,大同地区发生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有人们美好幸福的回忆,也有梦寐以求的未来憧憬,有金戈铁马、血与火的惨痛创伤,也有民族交往、相互融合的美好时光。正因为有这样一些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才构成了一部绚丽多彩的大同历史画卷。

大同著名的历史事件有:“赵武灵王拓地开疆”、“李牧抗击匈奴”、“刘邦白登被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尊道灭佛”、“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胆改制与迁都洛阳”、“昙曜开凿云冈石窟”、“薛仁贵云中解围”、“李克用云州起兵”、“吴峦云州抗辽”、“杨业血战陈家峪”、“辽代西京大同”、“辽天祚帝兵败走西京”、“金代西京大同”、“元军攻克大同”、“徐达修筑大同城”、“代王就藩大同府”、“郭登誓死守大同”、“明武宗巡幸大同”、“翁万达修筑大同长城”、“嘉靖大同兵变”、“王崇古重开茶马互市”、“李自成兵进大同”、“清军己丑大屠城”、“康熙帝巡幸大同”、“慈禧太后西逃过大同”、“大同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绝不能涵盖大同的全部历史,只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龙山大先生


大同有什么历史故事发生过?我国地大物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34座 ,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当然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汉高祖刘邦大家熟悉吗?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被困白登山(大同城郊)7天7夜,最后通过计谋解围史称“白登之围”。喜爱京剧的人们提起马连良、张君秋两位大师一定是连连点赞 ,他们二人合演的京剧《梅龙镇》哪个不熟悉,剧中叙述的是明朝正德皇帝喜微服私访,来到大同巧遇开酒馆的李风姐,剧中的唱段脍炙人口。当时开的酒馆至今还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个酒馆就是名声在外的风临阁,来大同旅游的外地朋友都知道这里的饭菜好吃,最拿手的叫百花烧卖。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也是京剧的名戏,讲述的是昭君出塞和亲路过大同下榻于琵琶老店的故事。琵琶老店离大同的华严寺不远,有兴趣的朋友来了看一看。历史故事总和戏曲有关京剧的《南天门》也发生在大同,剧中的主要人物是曹玉莲、曹福。晋剧的名字叫《走雪山》。上世纪50年代晋剧大师丁果仙、牛桂英经常上演这出戏。别的不多说了,欢迎大家来大同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平等250501333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同东瞻白登,西眺朔漠,长城界其北,燕塞峙其南,屏全晋而拱神京。很多历史课本的事件、影视剧的题材竟是出自大同。。。

一、《锦绣未央》--天下而大同
拓跋浚原型为文成帝拓拔濬,是他下令复兴佛教,开凿了闻名于世的云冈石窟。而他的皇后便是文明皇后--冯太后,李未央的原型便是这位明后冯太后。



冯太后本是汉人,将北魏的汉化推向巅峰。她是北魏孝文帝拓拔宏的祖母,两度摄政,孝文帝当政期间,推行三长制、均田法、班禄制,建立了农业大国的雏型。 位于新荣区的方山永固陵便是冯太后的陵墓,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

二、《游龙戏凤》--《龙凤店》



凤临阁酒楼始创于明朝正德年间,因明代1518年“游龙戏凤”的故事和清朝“百花烧麦”的佳话而闻名于世,已有500年历史,凤临阁以其悠久历史、深厚积淀、传奇故事,成为拥有灿烂文化的名城大同的文化品牌之

三、《花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花木兰》是由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经典动画片,而刘亦菲领衔主演的真人版剧情电影,定档于2020年3月27日在全球上映。影片根据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花木兰改编,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木兰辞》中,该诗作于北魏,而大同曾做了北魏97年的都城,“归来见天子”的北魏明堂遗址便在大同市柳航里,是目前唯一在原址修复完成的明堂。

四、《杨家将》



杨家将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一门忠烈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佘太君,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而杨家将血战的金沙滩的故事就发生在朔州怀仁县。

五、《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 汉高祖七年)汉高祖 刘邦被 匈奴围困于 白登山(今 山西省 大同市东北 马铺山)的事件。时值寒冬天气,刘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 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后得以脱险。 “白登之围 ”后,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六、《昭君出塞》--琵琶老店

西汉竟宁三年(公元前三十三年),王昭君出塞曾途经大同住宿此店,王昭君弹起琵琶,倾述着离别故乡之苦,优美动听的琵琶声感动了东胜店的四邻,临别时,昭君将琵琶留于此店以做纪念,韩姓店家为纪念这位和平使者,遂将店名改为琵琶老店,该店持续经营了2000多年,现在大同市博物馆还保存着“琵琶老店”牌号一块,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笔所书。



大同琵琶老店客栈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古城内的清远西街,在华严寺广场东56米处。


大同身边事


城东有个马铺山,古代叫白登,为啥叫白登,因为在司马迁笔下它就是个小土丘,刘邦被冒毒三十万控弦围困,亏的陈平出奇谋脱困。方山还有几个小土丘,鸟瞰大同市,那是冯太后陵墓,也就是拓跋宏的奶奶,绕那土丘一圈一公里。


雲飛风起


我就知道城里不让住人了,全赶的城外住了。别的历史我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