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原創」高城·印象

攝影:JQ 、ZHI MUM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朦朧的月夜響起。

——席慕蓉

不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般雍容華貴、恢宏大氣,不如鳳凰、麗江、蘇州等古城般古色古香、詩情畫意,高州這座粵西小城,既有人間煙火的俗氣,又有小家碧玉的秀氣,遠行上學之前,想好好寫寫,生我養我的高州城。

「原創」高城·印象

聽爸爸媽媽說,他們的婚宴,就設在家旁邊的百樂城。九十年代的百樂城,集購物、娛樂、餐飲、住宿於一家,十幾層的玻璃外牆大樓,就佇立在城中心,風光無限。當時齊名的商城還有百貨公司、萬友、佳惠以及廣客隆,而今,唏噓的感慨一年年,往事如煙散去,當初行街的大商場們,成為了一個年代的獨家記憶。

2004年前後,一家新型大商場空降高州,從此,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金港灣,又成為了高州一個新地標。附近的幾家佳惠商場,在見證著金港灣的崛起,也在忍受著自己的日益衰退,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原創」高城·印象

從金港灣往前走,即可見到潘州公園。小時候,牽著爸爸的手,嘴裡唸叨著“氹氹轉 菊花園,炒米餅 糯米糰”,看公園裡的猴子嬉戲,聽收音機裡悠揚的歌聲,夕日欲頹,流連忘返。

「原創」高城·印象

「原創」高城·印象

潘州公園的對面,是高州圖書館,報紙閱覽室、圖書室、各類興趣班,足以讓圖書館熱鬧起來。

「原創」高城·印象

繼續前行,又見母校。

「原創」高城·印象

「原創」高城·印象

在初中部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三年,大合唱、木刻版畫班、備戰中考體育,一起為同一個目標奮鬥的日子,深埋心底。少年這場電影,就在這裡取景。

初中部身後,是真正的高州老城區,九街十二巷,歷顛沛,越風塵。

“不長不短的巷子像是條斷裂的空間,前後皆是庸俗而繁華的街燈,唯獨這裡面漆黑一片。”

——河唐先生《世界和我愛著你》

「原創」高城·印象

「原創」高城·印象

如今的巷子就像鄉村,任你青磚黛瓦,年輕人就是要逃離,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家,過著靜默菜畦旁洗漱,老屋門前盼歸人的生活。

九街:中山路,解放街(十字街),后街,北關街(含現北街和北直街),南關街,西關街,集賢街,永鎮街,竹欄街,新安街,仙桂街,昇平街,常平街,平江街

十二巷:勒古巷,天文巷,東昇巷,大陵驛巷,樂義巷,馬路巷,安榮巷,高第巷,賜寶巷,金剛塘巷,菠蘿埗巷,鑊耳巷

所謂九街十二巷,並不是一個精確的概念,只是以前形容老高州城,街巷阡陌,縱橫交錯的狀況。而今,真正興盛繁榮的,或許只剩下中山路了。其他街巷都如壯士歸隱,俠客封刀般,大隱隱於市。

「原創」高城·印象

翰墨書法,是我夢開始的地方,第一次捧獎盃,第一次備戰全國大賽,第一次在大會堂揮春,那些懵懂而又抗拒的日子,竟成為再也回不去的過去。

「原創」高城·印象

「原創」高城·印象

童年時,高州最出名的,一是歷史悠久的冼太廟,二是高州人民醫院。當時的人民醫院,全國百佳,四面八方的病人如朝聖般湧來這個小縣城。我小時候體弱多病,幾乎一個月去一次醫院,對人民醫院有著特殊情感。坐在媽媽單車後座的竹籃上,晃晃悠悠,壓過碎石路,沿途是城西市場的人聲鼎沸,穿過滿是消毒水氣味的大堂,叮~,電梯裡,有人來有人走,小小醫院,演繹著一幕幕喜相逢和傷離別。

「原創」高城·印象

「原創」高城·印象

▲城西市場旁,鬧市民居

高州有幾個大市場,城南市場,城西市場,東方市場,明珠市場,南新市場等。民以食為天,一說起高州的美食,正所謂“最有味的民間清歡蟄居在最市井的街巷裡。”

「原創」高城·印象

▲砂鍋米線

「原創」高城·印象

▲東門豆芽粉

「原創」高城·印象

▲薯包籺

「原創」高城·印象

▲簸箕炊

「原創」高城·印象

▲南關勝記醬面

「原創」高城·印象

▲以前還是流動檔的高佬牛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與高城的故事未完待續。我愛我的家鄉。

後記

近來陰雨連綿,即將離家萬里求學。和出外求財的老鄉一樣,只有寒假暑假才能回家。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半年後再見,如海子詩云:

“我要還家

我要轉回故鄉,頭上插滿鮮花

我要在故鄉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聲談吐

我要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

(文筆稚嫩,敘事混亂,敬請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